文/傅春桂 來源/港媒觀湘
2月23日,武漢的天空格外艷麗。陽光從一早就穿過病房的窗口投射在病床上,潔白的床單鮮亮了一大片。
劉志勇是湖南湘雅醫院ICU副教授,目前是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病室的專家組成員,也是負責人。此時,已是下午四點鐘,到了他下班的時間。
陽光,一如早上般鮮艷,只是多了些熾烈。交待好一些注意事項後,劉志勇下班了。
走在回休息區的路上,劉志勇習慣性的活動了筋骨,又強迫自己雙眼望著太陽,然後對著樹叢連續打了幾個噴嚏。
感覺舒服了,戴上口罩,往休息區走去。
來武漢十多天了,劉志勇一停下來,滿腦子想的是爺爺。
在來武漢前,爺爺突然中風了。因為疫情緊,他無法回家去看望爺爺。
此時,劉志勇突然想起了爺爺,那種思念的感覺倏然間非常強烈。
心忽然有種被抽空了的感覺。
01
有些感應註定無法逃避。
「我是學醫的,相信科學。但23日下午,我突然覺得有某些不對,心慌慌的落不下去。」劉志勇流著淚對同事說。
劉志勇在抗疫一線.
23日下午,劉志勇回到休息區,還沒來得及洗嗽,父親的電話進來了。
此刻的劉志勇,心莫名的慌亂起來。而且一直往下沉,直沉到腳底。
父親的電話還在響,很刺耳。劉志勇不敢按下接聽鍵。
不祥的念頭從他心房一角走到另一角。
印象中爺爺滿是微笑的臉,此刻卻布滿陰雲,在他腦中時隱時現,趕也趕不走。
父親的電話還在響,劉志勇按下鍵後卻不敢放在耳邊。
依稀聽到手機中父親的聲音。父親的聲音很平靜。
父親說:勇兒,你爺爺走了。又補充:今天。再補充:今天下午。
劉志勇聽著,將手機移到耳邊。
此刻,他沒有哭。
出奇的冷靜。
父親還在說:一切以工作為重,家中事情不需擔心。
又說:自己要注意防護。
掛了電話,劉志勇突然有點恍惚。眼睛開始模糊,淚在眼裡打轉。
2月7日,在去往武漢之前,父親給劉志勇打了個電話。
父親輕描淡寫地說:爺爺早上在家中風了。
劉志勇知道病情肯定不輕,他們是怕影響他的工作,所以故作淡定。
通過在郴州工作的師弟,劉志勇了解到了情況,是高血壓引發腦出血,出血量很大,破入了腦室,已經形成了腦疝。
作為醫生,他知道病情的嚴重性,特意叮囑師弟,請他多費心。
他突然產生一種想法,是不是爺爺知道了自己要去武漢,一急就血沖頂了?
02
從醫之路,歷程漫長,一旦選擇,此生便註定與遺憾、艱難為伴。
也許在病人的眼裡,醫生是神。其實,醫生也是人,也牽掛家庭、至愛。
醫生也有無能為力之時。
爺爺去世了。劉志勇悲從心來。
不想讓同事們知道,一個人躲在廁所里痛哭了一場。
想起2020年的這個春天,湖南醫療隊盡銳出擊,守武漢戰黃岡,抑病魔搏希望。
劉志勇與同事一起馳援武漢.
想起不能陪爺爺度過2020最後一個春節。
想起小時候跟著爺爺走街串巷。
想起許多爺爺的一些事來。劉志勇心中升騰起陣陣的不舍。也瀰漫著陣陣愧疚。
「爺爺,孫兒不孝。」
他面向南方,連磕三個響頭。
晚上,獨坐床上,爺爺的音容笑貌總在眼前晃動。
劉志勇找出筆來,給爺爺寫信:
敬愛的爺爺:
下班後,父親打來電話,告訴我您今天駕鶴西去了,讓我一切以工作為重,家中事情無需擔憂。
2月7日,在去往武漢之前,父親打來電話,輕描淡寫地說您早上在家中風了,我知道病情肯定不輕,他們怕影響我的工作,所以故作淡定。通過在郴州工作的師弟,我了解到了情況,您是高血壓腦出血,出血量很大,破入了腦室,已經形成了腦疝。作為醫生,我知道病情的嚴重性,特意叮囑師弟,多關照關照,讓您安心。
如果我挽救的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朵絢爛的花,我是花下的綠葉,那么爺爺您,就是鮮花下的泥土,孕育了鮮花和綠葉。
……
爺爺告訴我,書會帶給人知識,只有知識豐富了,一個人才會強大。我的記憶中,爺爺是第一個告訴我這些道理的,也是這個道理伴隨我到現在還在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
……
爺爺,作為您的孫子,我在這個時候聽黨的召喚,來到武漢戰鬥,也是為了黨,為了祖國能早一天戰勝瘟疫,步入正軌。雖然您西去的時候我沒能送您,作為一名黨員的黨員長輩,您一定能夠理解。
孫不孝,孫對著南邊磕三個響頭!
願爺爺安息!
您的孫子:劉志勇
2020年2月23日
03
醫者,始於心誠,成於精湛。
術必須「精」,因為這關乎病人的生死;心必須「誠」,因為這是醫者的職業操守。
世間萬物,生命最重,一旦選擇面對,就是一次生命之託、生死之約。
失去爺爺的劉志勇哽咽著對爺爺默念:
「2018年我援疆的時候,奶奶去世了,沒想到一年多後我在武漢戰疫一線,您又西去了。」
此身許國難許家。
劉志勇,終未能守護好自己的爺爺。愧疚之心又豈止於爺爺奶奶?
2015年,第五批中國(湖南)援塞抗疫醫療隊啟程前,劉志勇擁抱著雙胞胎女兒說:爸爸要去很遠的地方,你們要聽媽媽的話。
從長沙到非洲,到烏魯木齊,再到今春的武漢,他始終在這條「絲路」上,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
從抗擊伊波拉病毒,到醫療援疆「授人以漁」,他始終在醫學道路上,實踐著自己赤忱許下的「救死扶傷」誓言。
劉志勇與家人在一起.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牽頭組建的第五批中國(湖南)援塞抗疫醫療隊,報名通知剛下達10分鐘,劉志勇就首當其衝地報了名。
劉志勇被選上了。
而這一年,是他的雙胞胎女兒三周歲生日。
遺憾的是,他來不及為女兒過生日。
劉志勇在獅子山.
如果說2015年是輕裝上陣,毫不猶豫地踏上援塞抗疫的征途,那麼2018年他接下援疆的任務,卻要艱難得很多。
在2016年年中,他那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中的老二,患上了白血病。
「我自己是醫生,更知道這個病的危險,大女兒感冒我一點也不著急,但小女兒感冒我就不得不打起十二分警惕。」
為了不讓他工作分神,妻子在女兒確診的初期便辭職回家,照顧起了一家老小。
2018年8月19日,中國首個醫師節。這天,女兒叮叮、噹噹在媽媽的引導下,為劉志勇寫下了評語:
「如果好爸爸的標準是每天陪我們玩,不錯過我們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那我們給爸爸打50分。」
「如果好爸爸是大家的榜樣,我給爸爸打100分。」
「爸爸是一百分醫生,一百分爸爸!」
不論是在非洲大地,還是在祖國邊疆,劉志勇這一路走來,用行動實現了他當初在援非時寫下的諾言:
「作為一名醫生,我要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救治最危重的患者。」
人們愛用破繭成蝶來形容從醫學生到醫生的蛻變。破繭成蝶雖痛苦至極,卻也絢爛至極。
一次煉獄,就可以成就一世美麗。
而醫生,作為生命的守護者,則必須終生敬畏,永世平凡。
生命的每一段,都在脫胎換骨。甘苦自知,無人喝彩。
(圖片來自新湖南、紅網、星辰在線等)
編輯:小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vJLfHABgx9BqZZINL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