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醫生:白蛋白是營養藥,需要時才補充

2019-07-22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在病房裡,很多患者經常會有輸「營養品」來「補」一下身體的要求。

有位患者說,他經常感冒,每到感冒的時候都會去買人血白蛋白,讓當地的鄉村醫生給他輸上。

這次來住院,他說很久沒有掛白蛋白了,想要輸點白蛋白,以增強免疫力。

患者不過是普通的發熱,肺部有些炎症,基礎生化檢查提示白蛋白並不低,且食慾尚可。

我對他說,白蛋白的成分單一,只含一種營養成分而已,人在缺乏白蛋白的時候才有使用的必要。而且,白蛋白也不能增強免疫力。

要補充白蛋白,最好的辦法是,能吃的話儘量去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優質蛋白質,比如雞蛋等等。

正常人需要輸白蛋白嗎?

成年男性的白蛋白正常參考值,是每升血液40~55克。人的肝臟每天合成大約12克白蛋白,其中40%在血液中,60%在血管外。

按人體的體重計算,人體內血液占體重的8%,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體內大概有4.8升的血液。

那名患者正好體重60公斤左右,他的白蛋白檢測值是每升血液50克白蛋白,算下來他的血液裡面有240克白蛋白。血管外的其他組織也有白蛋白,這個是很難去檢測計量的。

患者的白蛋白量已經夠用了。如果每天能從食物中補充,還要再去輸白蛋白,對於人體的作用,顯然是杯水車薪的,且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那麼,白蛋白有什麼作用呢?

白蛋白是一種單一但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占人體蛋白總數的55%,其他的蛋白成分主要是球蛋白。

白蛋白在體內可以結合很多效應分子,和某些激素結合,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相應部位,再發揮生理作用。

白蛋白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是能夠維持血管內的液體容量,保持血壓的穩定,是血管裡面的「乾貨」成分。

比如,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患者,由於肝臟合成白蛋白的功能減低,白蛋白在血液的含量減少,導致血管內的膠體滲透壓下降,血管裡面的水分往外滲出,從而引起腹水和全身水腫。

臨床上,白蛋白就可以用於肝硬化失代償期伴有腹水的患者。

腹水患者輸白蛋白以後,能夠提高血漿的膠體滲透壓,使組織裡面的水分回吸收到血液裡面去,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從而減輕腹水和全身水腫。當然,配合利尿藥,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為有使組織的水分回吸收到血管內的功能,白蛋白也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二線的備選藥物。

在高膽紅素血症中,白蛋白也是重要的治療用藥之一,作用的原理是能夠結合膽紅素,使游離膽紅素下降,從而減輕黃疸。

白蛋白還可用於燒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體外循環、腎透析、汞中毒、急性肝衰竭等情況下。

人們之所以濫用白蛋白,主要是對白蛋白作用有誤解

白蛋白並非人們眼中的「高檔」營養品。

白蛋白進入人體以後,其半衰期為平均為21天。意思是,假如輸入5克的白蛋白,在21天以後,輸入白蛋白會降解一半,就變成2.5克,再過一個月左右,輸入的白蛋白就基本上所剩無幾了。

也就是說,在人體的白蛋白水平正常的情況下,多餘輸入的5克白蛋白,相當於把四五百塊錢「打了水漂」。

白蛋白在發揮作用以後,會逐漸降解成胺基酸,但並非全面的胺基酸,缺乏人體必須的異亮氨酸和色氨酸,就連補充胺基酸的作用,甚至還不如吃一個蛋。

所以,對於一些認為「身體差」的人來說,補充白蛋白其實是沒有多大作用。之所以很多人感覺有用,大概是因為心理作用。

就好比去高檔的超市買了價格遠遠高於普通衣服店裡的衣服,自我感覺「貴氣」了一些,但從材料的角度上看,可能這個衣服跟便宜的衣服作用差不多:都是用來遮體的。

白蛋白不能「補」,是不是能提高免疫力呢?

人們還認為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

事實上,跟人體的免疫力有關的是球蛋白而非白蛋白。兩者的比例,對於維持機體的生理平衡很重要。

假如強行的大量輸入白蛋白,不但不能提高免疫力,還可能因為白蛋白製劑中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干擾,甚至反而有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的可能。

另外,人血白蛋白是血液製品,雖然說目前製作人血白蛋白的過程中,已經有更好的殺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製作流程,但仍然是偶爾有事故的發生。白蛋白輸得越多,可能也會增加類似的風險。

當然,如果病情需要,還是要用的,但也要用正規途徑生產的、可以追溯源頭的血液製劑。

總結

最後,龍大夫提醒那些想通過輸白蛋白來提高免疫力、補虛的人,不要盲目的使用這些生物製劑。與其花錢用這些毫無意義的製劑,不如把資金投入到改善營養和適當的運動方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uL5QWwB8g2yegNDzj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