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功能「拍一拍」為啥翻譯為 nudge?網友已玩瘋!

2020-06-19   貴陽iShow國際英語

原標題:微信新功能「拍一拍」為啥翻譯為 nudge?網友已玩瘋!

來自公眾號「侃英語」原創內容

昨天微信上線新功能:拍一拍,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這裡的「拍」不是「拍照」、也不是「拍打」,而是當用戶雙擊對方頭像後,能看到對方頭像出現震動,手機有震動反饋,群聊中則文字顯示「你拍了拍xxx」。

還可以實現「自拍」,唉,孤獨又升級了

對了,將微信升級至最新版本後,用戶在群聊和個人對話中均可體驗這一功能。

還記得以前 QQ 的「抖一抖」功能嗎?

當對方著急找你的時候,會抖一下你們的對話窗口。

雖然這個功能挺實用,但有點 aggressive,好像在說:「趕快回復,老子很著急!」

微信的「拍一拍」更溫和,只有當你在群里的時候才能收到震動(而且這個震動不太明顯),退出群聊時,即便對方拍你了,你也不會有任何提示。

所以,微信的「拍一拍」好像在說:在嗎,可以回復一下我嗎?

看來以後可以不用發「在嗎」了,拍一拍對方就可以了。

一位粉絲在後台給我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拍一拍」英語叫 nudge?

因為她用的英文版,她拍完自己後,群聊里顯示的文字是英文:

You nudged yourself

很明顯,微信團隊把「拍一拍」翻譯為 nudge,一下子引發了我的興趣。

牛津詞典的定義為:

to push somebody gently, especially with your elbow, in order to get their attention

【譯】輕輕地推一下某人,尤其是用手肘,為了獲得他們的注意。

比如你在課堂睡覺,老師突然叫你起來回答問題,你同桌用胳膊肘碰你一下,這就叫 nudge,經歷過嗎?

看例句:

He nudged me and whispered, "the teacher calls you".

他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低聲說:「老師叫你。」

其實elbow(手肘)這個詞也可以活用成動詞,表示「用胳膊肘推開」,力度要比nudge 大很多,一定要注意區分,試比較:

He nudged me.

他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目的是提醒我注意)

He elbowed his way through the crowd.

他用手肘從人群中擠了過去。(目的是推開別人)

再回到微信的意圖,拍一拍的目的就是「提醒」對方,並不是真的「拍打」(pat 或 beat),所以用 nudge 這個詞是非常合適的。

腦洞大的網友已經把這個功能玩壞了,比如有人把暱稱改成了「馬屁」、「後腦勺」、「胸肌」、「大臉盤子」、「天靈蓋」、「棺材板」或「小肚子」...畫風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另外,工作群里最好還是不要用此功能,否則會出現以下慘劇

最後再給大家總結一波玩微信時的必備英語吧:

1.把某人拉到微信群:

invite someone into a WeChat group

2.把某人的微信名片轉給我:

Please forward me someone’s contact card

3.互加微信:

add each other on WeChat

4.二維碼:

QR code

5.你掃我還是我掃你:

You scan me or I scan you?

6.搶紅包:

Grab red packets/envelops

7.拉黑某人:

block somebody

8.發個表情:

send an emoji

9.有人@我:

Somebody gave me a mention

10.私聊我:

Side-text me

最後一句最重要:

11.請給我點個「在看」

Please give me a 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