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日報(記者/鄭琛琛)一到放假的時候,不少孩子就會一頭扎進手機遊戲和短視頻里。近日,市民陳先生髮現兒子似乎落下了「刷短視頻後遺症」,會突然模仿短視頻里一些奇怪的言行舉止,這讓他感到苦惱和擔憂。教育人士表示,家長應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短視頻,防範孩子模仿危險行為。
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七歲的兒子正處於好動的年紀,放假時沉迷於刷短視頻,看到一些搞笑好玩的情節也跟著模仿起來,有時候還會和小夥伴學著視頻爬高沖坡。「小朋友只是單純覺得好玩,不懂什麼是危險,但家長就會很擔心。」陳先生說,他如果看到兒子有不當行為會立即制止,但有時候孩子跑遠了或者去朋友家玩耍,他就沒有辦法在旁看管。
前段時間山東棗莊女孩模仿短視頻自製爆米花發生意外的事件,提醒不少家長要留心這類安全問題。「家長在監管方面有很大的責任。」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放假時女兒總喜歡捧著平板電腦看抖音小視頻,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她認為,因為短視頻平台沒有限制用戶年齡,孩子有時會接觸一些不適合自身年齡段觀看的內容,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在旁監督和引導,避免某些語言粗俗、情節危險的內容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對此,從事兒童教育事業20多年的黃女士表示,孩子在6至16歲的年齡階段尤其喜歡模仿,好奇心使得他們喜歡嘗試和模仿各種新鮮事物。「這一年齡階段也正是他們接受信息速度最快、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所以家長更應該重視這一階段孩子的行為和語言。」黃女士建議,家長需引導孩子選擇合適、優質的視頻內容觀看和學習,假期可多帶孩子開展一些戶外活動或體育鍛鍊,培養有益於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興趣愛好。
來源:陽江日報(記者/鄭琛琛)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