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丞
01
父母從內地老家來深圳定居的時候,銀行卡上有9萬塊,他們把這筆錢給了我,讓我存到這邊的銀行里,有需要的時候就直接取了用。我很驚訝的是父母那麼微薄的退休工資,天天在老家打麻將,還能省下這麼多錢,但是讓我感概的是他們辛苦了一輩子居然也就剩這麼幾萬塊,如果突如其來一場大病,醫療費用都不夠。
我想這並不是我家的個例,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母這一輩人很多都是這樣的情況,辛苦操勞了一輩子,經歷了饑荒、文革、下崗,到了老年不過就剩下了一點點的積蓄。甚至有些積蓄的人都算是人生贏家,因為有的人還可能到退休的時候還欠著債,要面臨啃老的子女,有病捨不得花錢治的窘境。
不僅僅是老一輩人,即使是在現今,很多人的理財邏輯仍然是辛苦打工、省吃儉用,然後把省下的錢存銀行,幻想著錢會越存越多,利息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好。這樣的邏輯很樸實,在一定時間內也有它的作用,甚至可以起到脫貧的效果,只是從父母這一輩人幾十年這樣做下來的結果來看似乎並沒有真正起到致富的效果。
我們要明白一個邏輯,那就是單純依靠儲蓄很難致富,或者可以這樣說,把錢存銀行其實是個虧本生意,因為很多人只看到了把錢存銀行有利息,卻忽視了本金和利息加一起的購買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00元在今年可以買100個雞蛋,假如將這100元存入銀行,1年後有了3元利息變成了103元,但是103元在那個時候就只能買99個雞蛋了。錢的確是變多了,結果購買力下降了,你覺得自己是賺了還是虧了?
真實的情況就是你存得越多就虧得越多,利率總是遠低於通貨膨脹。為什麼銀行要千方百計攬儲?你線下去存款,存個幾萬給你一瓶油一袋米;線上存款,就給你在線抽個獎,百分百中獎送你紙巾洗潔精。你肯定算不過銀行,如果這對於你是一件賺錢但是對於銀行是件虧本的買賣,那麼銀行一定是腦子有病費盡心機搞這些。所以,基本上是你自己虧本了。
02
銀行攬儲的目的是什麼?並不是為了白白給你利息,而是為了把這些零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然後放貸給貸款人,貸款的利息遠遠高於存款利息,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跟一年信用貸款的利率可能相差5~8倍,除去一些壞帳損失,銀行這樣一進一出就源源不斷白賺利息了。
存款的人是大多數,貸款的人是少數。我們會本能的以為窮人沒錢才想去銀行貸款,可是事實上銀行根本不會把錢貸給窮人,因為窮人沒有還款能力,銀行只會把錢貸款給富人,越富的人貸款越容易。
所以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銀行拚命鼓勵窮人把錢存起來,給予各種小恩小惠,讓窮人多存、長時間存,同時拚命討好富人貸款,給予各種優惠政策,讓富人多貸、長時間貸。窮人見了小便宜就占,不斷省吃儉用存錢,富人享盡貸款優惠政策,不斷貸款購買資產擴大經營。
窮人拚命存款,富人拚命貸款,最後的結果是,窮人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富人的資產越來越多,而銀行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息差。
為什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那些存款多貸款也多的銀行成了500強?因為銀行精心策劃的儲蓄活動,本質上就是一場劫貧濟富的遊戲,富人和銀行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你如果不能轉變思路,跳出銀行策劃的這個儲蓄圈套,那麼你辛苦存下的錢不過就是富人資產不斷增值的工具。省錢頂多讓你脫貧,只有像富人一樣不斷借錢再花錢才能致富。
03
應該怎麼辦?要分成下面三個階段。
一、努力工作,並不斷投資自己。
如果你有一份工作,那就先努力把它做好,並且儘量選擇成長型的工作。所謂成長型的工作就是隨著經驗和技能的成長可以承擔更重要的責任,挑戰更高難度的內容,而不是重複性的勞動。不是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富二代,工作是大多數人的收入來源,這個來源不能穩健成長,其它都是浮雲。
特別是對於剛工作三、五年的,不要把過多時間放在研究理財、炒股投資上,這時收入並不高,每個月工資剩下的也不多,再怎麼折騰也多不了多少收益,應該把時間和金錢都花在投資自己身上。將錢用於提升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學習外語、提升學歷、開拓眼界,這些帶來的收益遠遠大於理財。
二、避免儲蓄,有錢就儘快購買資產。
做好了前面的第一階段,到達這個階段你的收入應該會越來越多,除去必要開支剩餘的工資也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要避免儲蓄,大筆的資金進行銀行定存、購買低收益的銀行理財、存餘額寶之類的活期理財都是意義不大。如前面分析,這些放在銀行里的錢是不斷在貶值的。理想的狀況是銀行卡的餘額應該是0,頂多預留少了零用錢。
錢應該幹嘛去?應該持續買入資產,房產、股票、基金、黃金等都是資產,不同數量的資金、不同的時期根據自身情況配置不同的資產。當然不能一股腦瞎買,房產要儘可能買重點城市核心地段的學位房,股票基金要買長遠發展良好公司的,並且長期持有。
三、維持良好的徵信,並努力貸款購買資產。
在前面兩個階段做得越來越好的情況下,可以進入第三個階段,那就是努力找銀行貸款。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你要有良好的徵信,比如不要有還款逾期等情況,一份好的工作和高收入都是徵信良好的因素。你能從銀行那裡得到多少貸款都依賴銀行對你徵信的評估。
這個時候貸款繼續購買更多的資產。你可能要問,投資是有風險的,我貸款還不起怎麼辦?這個問題很好,這也是為什麼把它放在第三個階段的原因。你先要把前面兩個階段夯實了,這樣你就本身有不錯的工作和收入來源,同時也有了一定的資產積累,你能借到的錢在你的抗風險和還款能力範圍之內,這樣你就不應該擔心,如果擔心那就是前面兩個階段還沒做好,繼續做好前面兩個階段。
你收入都不穩定,銀行本身就不會貸款給你,你沒有資產做抵押物,銀行也無法給你貸款。
當你的收入不斷增加,資產不斷累積,雖然身上也有不少負債,但是你跳出了「努力工作、拚命儲蓄、存款不斷貶值」的怪圈,避開了銀行給窮人設下的儲蓄陷阱,變成了「努力工作,拚命貸款,資產不斷積累」的富人致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