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跟親戚來往,成為」無根一代」?

2020-01-24     星星媽育兒說

導語

俗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一代是親兄弟姐妹,二代是表親,三代四代關係越來越疏遠,互相都比較生疏,也不認識彼此了,難怪有人說親不過三代。


過年拜訪親戚,是父母們每年過年的頭等大事,但是春節「走親戚」,卻是年輕人的噩夢。

我們小時候去拜年,免不了要被親戚們評頭論足,比拼成績和孩子的各種特長,還要表演各種節目;長大以後去拜年,只要沒有結婚,難逃脫被親戚們逼著去相親的命運。曾經有一年,過年7天,玲玲天天都在相親,如果她稍微提出抗議,會遭到父母眼淚的攻勢,她不得不妥協。後來每一年過年,她都拒絕去親戚家,卻被親戚們說她太「忘本」,沒有人情味。


其實很多90後,包括我們自己,也曾經遭遇過類似的問題,有時候礙著父母的面子,硬著頭皮去走親戚,如果有些人比較堅持自見,不願意妥協,常常會被人說「忘本」,其實,他們拒絕跟親戚來往的理由,句句在理,也戳中了無數父母的心。



為什麼90後不願意跟親戚來往?

1. 工作環境不同,缺乏共同話題。

現在的年輕人,有些從小在大城市讀書,只有寒暑假,才有時間回老家,或者有些人大學在外地讀書,畢業後留在當地上班,節假日才回來,生活環境和工作類型不同,教育背景的差異,年輕人之間沒有共同話題,彼此見面會比較尷尬。

老一輩們因為經歷比較相似,所以很容易共情,聊起來也比較熱鬧,只有年輕人在一邊,覺得無所事事,對他們的話題不感興趣,感覺到如坐針氈。



2. 擔心被催婚。

雁蓉事業心比較強,加班和出差是常有的事情,甚至節假日,只要客戶有需求,一個電話打來,她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去處理客戶的急事,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大客戶們的肯定,業績一直是遙遙領先,年紀輕輕當上了業務經理。

雁蓉雖然事業有成,但是卻特別害怕回家過年,因為她忙得沒有時間去談戀愛,也不願意為了結婚而隨便找人將就,這也直接導致她每一年,都要接受來自於父母,還有親戚們的狂轟濫炸,讓她煩不勝煩。


「你找男朋友了嗎?要求不要太高,老實的男人最可靠,男人掙得少不怕變壞。」

「女人事業不用太成功,最主要的是找個好男人嫁才對!」

「我有個侄子,人長得可俊了, 要不要介紹給你?」

「女人過了25歲,不好談對象了,男人都喜歡年輕人,你可得抓緊點!」

在父母的眼裡,女人要嫁人了才是過得好,她大齡未婚,讓父母們覺得很丟臉,加上親戚們的推波助瀾,她年年聽得都膩了,為了父母,只能忍著,所以她都是很不情願去走親戚,只想耳根能清凈一點。



3. 離得遠,感情比較淡薄。

以前的老一輩,因為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城鎮或者是鄉下,不管是在家務農,或者是在城鎮工作,距離都不遠,所以有空閒的時候,親友們可以經常走動。

如今很多年輕人為了工作便利,住所會變動,有些老人為了帶孩子,也會從老家來到大城市幫忙帶孩子。因為年輕人跟親戚們的住所,離得比較遠,有些甚至不在同一個城市,這樣導致探訪親戚,變成比較麻煩的事情,而且因為平時聯繫少,感情都很淡薄。如果親戚比較多,也不好厚此薄彼,所以年輕人乾脆不走親戚了。

4. 不想被催生孩子,特別是二胎。

幻巧第一胎是女兒,婆婆一天都沒有幫她帶過孩子,孩子從小跟著她,為了孩子,她全職了三年,孩子上幼兒園後,她找了一份工作,薪水不多,但是時間自由,她可以準時接送孩子,她已經很滿足了。

自從大寶上了幼兒園,婆婆各種暗示讓幻巧生二胎。七大姑,八大婆,總是七嘴八舌,苦口婆心地催生二胎。


「你只有一個女兒,女人還是要有個兒子,老了才不會沒有依靠。」

「女兒以後嫁了,是潑出去的水,只有兒子才會帶孫子回家過年,還是生個兒子好。」

「一個孩子多寂寞,現在國家開放二胎,多個孩子多熱鬧!」

「你婆婆喜歡男孩,你不生二胎就是不孝順。」


5. 假期有限,更想好好陪著父母。

如果是自由職業,或者自己做生意的年輕人,時間會比較充裕。大部人過年只有7天帶薪假期,過年要在父母家過,年後要全家人一起拜訪岳父母,光是見兩邊父母,只有短短7天,時間十分的寶貴,更別提比較疏遠的親戚了,權衡之下,年輕人還是儘量想要多陪陪父母。



6. 通訊工具更便利。

以前交通不發達,只有少數人有電話,想要見面,只能親自去拜訪親戚。如今,通訊工具越來越便利,不管你在哪個城市,哪個農村,只要有網絡,手機有上網功能,可以隨時隨地跟親戚視頻,語音聊天,即使最熱門的過年派紅包,也可以通過手機發送,十分的方便。

如果可以選擇,很多人會願意通過視頻的方式拜年,不限制時間,也不會給對方造成負擔,還可以多方視頻,特別是住得遠的親戚們,這種交流方式尤為推崇。


7. 不想孩子承受舟車勞頓之苦。

如果年輕人有2-4個孩子,一家人拖家帶口,這樣去走親戚,坐車很不方便,即使開車出行,頻繁各處拜訪親戚,不要說大人們覺得疲憊,孩子也會覺得很難受。

雖然探親人多熱鬧,但是這樣也會給對方帶來不方便,要知道,準備一桌子的菜肴,也是費時費力。之前我們帶著小寶,一天內去拜訪了多個親戚,天氣炎熱,我們沒有照顧好寶寶,導致寶寶後來有點不舒服,休息了幾天,寶寶才好轉,我們感覺到很內疚,只顧著走親戚,卻忽略了孩子。

過年父母最擔心孩子的健康,有些年輕人不想孩子太累,所以不想走親戚。



過年走親戚,不要過於拘泥於形式,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式


1. 近的親戚,可以登門拜訪。

如果雙方居住在同一個村子,或者是同一個鎮,一個城市,可以約定一個日期,去拜訪對方。今年你來,明年我去,雙方交替拜訪。

2. 遠的親戚,可以視頻見面。

視頻聊天,能看到對方的樣子,實時通話,也節省在路上消耗的時間,不限制次數。


3. 根據年輕人的情況來調整拜訪親戚的方式。

除了過年可以拜訪親戚,如果年輕人出差,或者是同在一個城市工作,往日裡可以常走動,聯絡感情。

4. 集體見面。

如果親戚們的住所比較分散,可以在辦喜事或者是過年時,大家都聚到一起,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畢竟年輕人家有老人和孩子,經常勞碌奔波,也不現實,這種方法,既能讓大家聚會,也不影響帶孩子,一舉兩得。



結語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跟親戚來往,成為「無根一代」,人情交往越來越淡薄,原本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卻慢慢變成了不熟悉的陌生人,親人變路人,其中有著讓人無奈的各種現實原因。


其實拜訪親友,不應該只有一種方式,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妨讓他們自由選擇「走親戚」的方式,人際交往最重要的是心意,而不是哪些表面的形式,只要雙方都認同,那麼它就是一個好的選擇,時代在變遷,「走親戚」的方式也應該相應的變通,選擇讓年輕人也可以欣然接受的方式,這樣過年,大家都能過得舒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pHc828B3uTiws8KyL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