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容,見過嗎?清熱解毒,止痛,用於胃痛,腹痛,急性腸胃炎

2019-11-24     太極本草

地不容

來源產地

為防己科植物1地不容和2去南地不容等的塊根。

秋、冬季採挖,去除鬚根,洗凈,切片,曬乾。1.喜生於石灰岩區、籬落間或多石小山及多刺灌木叢中

2.生於濕熱河浴的石灰岩上。

1.分布於貴州、雲南及四川南部等地。

2.分布於雲南。

別名地芙蓉、烏龜梢、金絲荷葉、地烏龜、金線吊烏龜、山烏龜、地膽、抱母雞、一文錢、荷葉暗消、烏龜抱蛋、金不換。

【原形態】

1地不容

多年生草質落葉藤本,長達數米;全株無毛。塊根碩大,扁球形,直徑右達30cm,外皮暗灰褐色,通常露於地面。莖下部稍木質化,嫩枝稍肉質,常紫紅色,干時顯直線紋。葉互生;葉柄長4-6cm,有時達11cm,盾狀著生於距葉片基部1-2cm處;葉片遍圓形或近圓形,長3-5(-7.5)cm,寬5-6.5(-9)cm,先端圓或偶有小突尖,基部略圓,全緣,上面深綠色,略有光澤,下面呈白粉狀;掌狀脈向上的5條,向下的5-6條,纖細,紙質。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株為單傘形聚傘花序,總花序梗長1-4cm,有時有5mm,簇生數個至10多個小聚傘花序,每個聚傘花序有2-7朵;雄花:萼片6,排成2輪,卵形或橢圓形狀卵形,長1.5-1.6mm;先端短尖或短漸尖,花瓣3,紫色,稍肉質,闊楔形或近三角形,長約0.7mm,內面無腺體;雌株為單傘形聚傘花序,但較緊密,總花序梗長1-3cm;花被左右對稱,萼片1,倒卵形或匙狀倒卵形,長0.8-0.9mm,生於花的一側;花瓣1或有時2,倒卵形,長0.8-1mm;子房倒卵形。核果紅色,倒卵形,果梗短,肉質;內果皮長6-7mm,寬約5mm,背部有2行小橫肋狀雕紋,每行16-20條,胎座跡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6-8月。

2.支南地不容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2-3.5cm。塊根大。塊根大。莖枝稍粗,枝、葉折斷有紫紅色汁液滲出。葉互生;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較長;葉片三角狀圓形或三角狀扁圓形,長3.5-11.5cm,寬4-12.5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近平截或微凹;掌狀脈9-10條,網狀脈稍明顯,薄紙質。花小,單性,雌雄異株;雄株為復傘形聚傘序,總花序梗長3-6.5cm,纖細,傘梗8-10餘個,長1-2cm,甚細;雄花:萼片6,具紫色斑紋,排成2輪,外輪倒枝披針形或倒卵形,長1.2-1.6mm,寬0.4-0.5mm,內輪有爪,上部瓣片近菱形,長2-2.2mm,寬達1.4mm;花瓣3,橙色具紫色條紋,闊楔形,長0.8-1.3mm,寬1.5-1.8mm,稍肉質,內面近中部有2個大腺體;雄蕊柱長0.8-1mm。雌株果序為復傘形,總果序梗長4-7cm,序梗稍纖細,傘梗多達10餘個,長短不齊,長1-3cm。核果寬倒卵形,內果皮長5-5.6mm,背部有4行短柱狀雕紋,先端膨大呈頭狀,每行15-17顆,胎座跡近正中穿孔。花期5-6月,果期6-9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寒。有小毒。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用於胃痛,腹痛,急性腸胃炎,風濕性關節炎,瘧疾;外用治癰癤腫毒,濕疹。

《中藥大辭典》

辛苦,涼,有小毒。

清熱解毒,消痰,截瘧,止痛。治癰疽腫毒,喉閉,瘧疾,胃痛。

《中華本草》

苦;寒;有毒。涌吐痰;截瘧;解瘡痛。主瘧疾;食積腹痛;癰腫疔毒

【歸經】

肺;胃;肝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g;研末,0.5-1g。外用適量,研粉調蜂蜜或雞蛋清敷患處,或煎水外洗。

【注意】

內服宜慎。孕婦及體弱者忌服。用量過大會引起嘔吐。

【運用】

治癰疽疔毒發背、無名腫毒,不出頭者:

地不榮,用雞蛋清調搽,留頂,一夜即出頭。出頭後,切勿妄敷。

治熱毒攻眼,頭痛眉痛,壯熱不止:

解毒子、木香、川大黃各三分。為末,漿水調膏攤貼,干即易之。

治胃痛,氣脹腹痛:

地不容根研末,每用五分,薑湯送下。治療胃痛:取地不容塊根研粉壓片,每片0.3克,每次2~4片,日服3次。48例胃痛患者服後均有止痛效果。

催吐:

地不容根,生用一至三錢,水煎服。

治急性腸胃炎

地不容根乾粉二至三分,吞服。

治神經衰弱:

地不容根一錢,煎服。

治瘧疾:

地不容末五分,開水送服,或水煎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_ven24BMH2_cNUgfJ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