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不斷蔓延,出現了各國防疫物資嚴重短缺的現象。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多有實力的企業也緊急轉產口罩,呼吸機,消毒液,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以應對國內和國外的需求。但這種隔行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卻並不都是合格產品。
這些產品出現在國內市場用戶反饋究竟如何暫且不說,對於出口到海外,最近看到有一波又一波的不良反饋。
以下來自福布論壇的原文,大家可以看一看。
先是深圳某公司試劑盒檢測靈敏度低,出現在西班牙被詬病,雖然該公司在報道後說,西班牙沒有正確使用。假設真是方法沒用對,外媒報道後的影響也是不太可能被該公司的回應完全覆蓋的,損害的還是我們國家的形象。
今天又看到荷蘭從各醫院召回60萬個中國口罩。
據NOS報道,荷蘭政府從中國進口的口罩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標準的,由於口罩已經分發給醫院,衛生部宣布緊急召回。
這涉及130萬個FFP2口罩(600,000個)中的近一半。醫護人員使用它來治療重症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不合格的口罩會給醫生和護士帶來危險。
衛生部告訴國家統計局:「已經回收了不令人滿意的口罩。」 衛生部無法確定是否有醫生戴著這樣的口罩。
許多醫院都主動要求TNO對口罩進行測試。這批口罩未經醫院檢驗即是否符合質量要求而在醫院中分配。
一家收到了一批有缺陷口罩的醫院的人說:「當他們被送到我們醫院時,我立即拒絕了這些口罩。」 「如果這些口罩不能正確關閉,病毒顆粒只會通過。我們不會使用它們。這對我們的人民來說是不安全的。」
這批口罩據說質量很差,既不是FFP2的質量也不是安全性較低的FFP1。該消息人士說:「充其量只是某種FFP0.8。」
Radboud umc的發言人說:「我們收到了2400個這樣的口罩。它們仍在存儲中,我們還沒有用過。
另一條信息稱:
當局指出,這批口罩的問題出在不能正確地覆蓋臉部,或者捕獲病毒粒子的膜狀物不能夠正確地運作。荷蘭衛生部周六宣布,已下令收回已發往醫療機構使用的從中國進口的數十萬隻口罩,因為這批口罩不符合質量標準。
為了應對新冠疫情,荷蘭從中國進口了一批口罩,3月21日,一家中國工廠生產的標明為」KN95「等級的口罩,配有質量檢驗合格證,運達荷蘭。不久,荷蘭衛生部收到警報,提醒這批到貨的口罩不符合檢驗標準。
但是其中幾十萬隻口罩已經發放到醫院手上,當局決定把剩餘的部分立即凍結起來等待處理。
找到了原文,簡單google翻譯看一下:
上面雖然看不到涉及的企業名稱,但這個一定是可以追溯到的。相信國內市場監管部門會介入此事的。
在福步口罩專區看到2個福友這樣交流:
福友A:口罩是否合格,除了跟口罩過濾效果有關,還和耳繩有關。耳繩不夠緊,口罩過濾效果100%也白搭,因為會有外部空氣從口罩邊緣進入。
福友B: 口罩的效能,和耳帶沒有關係,口罩佩戴時,都是弓型或杯型
有些外國醫院使用外科醫用的時候,要求綁帶式。
是因為外國人頭大,尼龍耳帶會斷裂,所以要求綁帶式。
真正有可能導致防護失效的,是鼻樑條。
如果不是這個行業的,我相信你和我一樣都是不懂的,隔行如隔山,說這個話的意思是,要麼你自己專業,能識別並把關;要麼你找的產品是可信賴的工廠出品,不然你就別參與這個產品了,往小了說,你會有經濟損失,往大了說,你影響中國外貿形象。
這幾天你或許還看到了一則有關美國的消息:
提醒:若出口美國請注意!
第一,好好衡量下產品是否過硬。
第二,好好衡量下是否有訴訟能力。
第三,做好賠錢和身敗名裂的準備。
看看北新建材的教訓,2005年美國海嘯受災民眾眾,北新建材應兩國政府的協調,出口了幾百萬美元的紙面石膏板,結果引發訴訟,持續了15年左右。訴訟標的金額,將整個北新建材全部賠了都不夠,去年才最終簽訂了和解協議(不是全部,是絕大部分),賠償了20多億人民幣,整個過程的訴訟費用支出超過3億人民幣。而且整個過程北新建材不能出口美國。
為什麼轉發這段網上的內容?因為在福步口罩專區,看到了這樣一段話:目前我們仙桃的廠家,對於出口也很謹慎。因為傳言,這次中美角力,美國很有可能會找出有出口資質瑕疵的廠家,然後告到廠家傾家蕩產,所以你們廠如果沒有FDA的Registration Number,後續可能會被清算,現在我們都只做歐盟的出口,美國的出口也開始砍單了,歐盟現在比較認可的CE認證是SGS和TIS。另外仙桃的廠家,也不再對陌生客戶出示CE和FDA等認證證書了。
這裡想說:防疫產品質量必須過硬,如果你沒這個能力,就請退出這個市場;讓有能力的企業來做這個事情。防疫產品除了美國,歐洲,還有中東,東南亞和國內市場,選擇你能勝任的去做吧。出口質量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臉面,千萬不要讓不合格產品流向海外,啪啪被打臉的感覺不好受!中國製造必須得質量槓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