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味兒電視劇,你追了嗎?

2020-08-09   大連廣播電視台

原標題:大連味兒電視劇,你追了嗎?

《高大霞的火紅年代》正在大連新聞綜合頻道黃金劇場全國首播!

劇照

正在熱播的《高大霞的火紅年代》(別名《碧海丹心》)是大連作家郝岩編劇、毛衛寧執導的一部諜戰劇。劇本選取了1945-1949年間解放戰爭時期的大連作為大背景,力圖通過高大霞、傅家莊等小人物的命運遭際來解讀那個特定的時代與社會。作者郝岩延續了之前《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接地氣的輕喜諜戰劇風格,以草根小女人投身革命的戲路、悲喜劇混合的反差式效應,以及撲面而來的老大連風貌,走出同質化的諜戰題材,在華夏大地又吹起了一股格調清新剛健的「大連風」。

以往的諜戰劇慣於以男性為主角鋪展情節,《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打破了之前類型劇的束縛,把敘述視角從男性轉到女性,著力從女性遭際和女性經驗來敘述故事、推動情節、深化主題。這一視角的轉換開拓了諜戰劇的敘述新天地,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高大霞的火紅年代》延續了這種人物設置上的女性轉向,在精彩的劇情中養成了「高大霞」這個血肉豐滿的革命女性形象。劇中佟麗婭飾演的高大霞不同於閆妮飾演的王大花,二者雖同是帶有「彪萌」底色的革命女性,但土得掉渣的王大花身上有更多的喜劇色彩和漫畫式的誇張,屬於濃塗重抹式的形象塑造,高大霞則演繹出更為複雜真實的性格特質,她的身上既有大連市井女性的風風火火、淳樸可愛、莽撞潑辣,也有革命者的倔強堅忍、冷靜果敢與深入骨髓的信仰,這些戲劇化的對比和反差經由作者到位的尺度拿捏和細膩的細節刻畫,顯得並不突兀,而是閃耀著真實的人性光芒,使得這個人物形象既接地氣,又不乏偶像特質,既知性智慧,又萌化人心,緊緊抓住了觀眾的情感期待。從某種程度上看,高大霞的形象是對大連女性形象特質的一種補充性書寫,顯現了作者對大連現代多元化城市精神更為深入的思考、挖掘與演繹。

將小人物活色生香的生活與大時代的革命歷史發展完美融合在一起,是該劇的一大特色。作者郝岩是土生土長的大連人,為了寫好這個大連故事,他在大連檔案館駐紮了一個多月,深入研究了大連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將環境體驗得很徹底。基於此,他才能將人物的性格命運貫穿於一條不虛的紅色題材主線之中,讓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顯現出歷史的真實性,讓觀眾感受到「活著」的時代大環境。本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作者特寫了大連對新中國的突出歷史貢獻,真實記錄了這座城市的英雄過往。那些發生在1945-1949年間大連重大的紅色事件,包括我黨剷除國民黨特務在「搬家運動」中搞破壞的行動,大連建新公司(523廠前身)為解放戰爭製造和輸送軍火,柳青受中央指派到大連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共產黨宣言》,從旅順往北京運輸開國大典的禮花禮炮等等真實的歷史事件,都伴隨著主人公的成長曆程,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宏大的歷史敘事同時,作者並不丟棄小人物人生意味的滿足,儘可能地還原那個特殊年代大連人特有的生活質感和城市風貌。濱城人所共知的海麻餡包子、有軌電車、老青泥窪街、宏濟大舞台、鐵路醫院、黑石礁民居、蘇聯樓、南山小洋樓、大連港、西崗子、刺兒溝、傅家莊等大連符號,以及帶有膠遼官話腔調的「血受」「刺鍋子」「挽霞子」「咪咪嘎」等俚語方言,還有街頭打扮入時的俊男靚女等等彼時濱城人的生活場景,被編導一一調動起來,成為劇中主要的聲畫構成,拉開那個大變革時代的多彩人生畫卷,凸顯出大連特有的時尚之美、多元之美與繁華之美。這些烙印著地域靈魂感的大連符號的植入,就像一鍋熱氣騰騰的海麻菜餡包子氤氳出的香氣,充滿了生活的質感和家常的味道,極大地縮短了作品和觀眾的心理距離。

想要了解更多劇情

不要錯過每晚8點

大連新聞綜合頻道黃金劇場

《高大霞的火紅年代》

血受!

文字:大連大學 陳穎

編輯:徐健 編審:海燕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