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你翅膀你要學會自己飛: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 ​

2019-12-18     爸媽精讀

作者:邂逅夏至(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拔苗助長的錯,你我都在犯


前幾天去閨蜜家作客,順便帶了一些水果。閨蜜家的小公主今年7歲了,生得聰明伶俐,閨蜜也肯花心思培養,鋼琴、舞蹈、游泳,珠心算,一個也不落下。


我去的時候正趕上她家公主在練舞蹈,小傢伙在瑜伽墊上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複習,閨蜜就在旁邊對照著舞蹈課錄的視頻一遍遍看,遇到一個動作不標準,就把視頻暫停,一點點糾正。還把要點都記錄下來,拍完照片反覆看。


一場舞練下來,孩子倒沒多累,當媽的已然是滿頭大汗。


我趕緊讓她們歇會,洗點水果吃,還沒等我起身,閨蜜拎起水果就鑽進了廚房,過了十幾分鐘,端出一盤切好的水果,蘋果削皮切塊,櫻桃的核都剔掉了,草莓也把蒂都去掉了,插了幾根牙籤遞到女兒面前。小公主很自然地接過去,心安理得地吃起來。



我不禁說到:「你這個媽當的太稱職了,水果都切好送到嘴邊。」


閨蜜噗嗤一聲笑了,「這點算什麼呀,現在上課外班我全程陪讀,老師講的要點一字不落記下來,回到家一筆一划整理成筆記給她用。


上學時偷的懶,如今全都還回來了……」


「為什麼不讓她自己整理呢?你一直替她做好,她怎麼能學會?」


「我好歹也是985名牌大學畢業的,我的學習方法肯定比她的要好得多。放著這麼現成的資源不用,讓她自己學,哪有效率?」


我哭笑不得。


明明應該是「春天播種等待秋天豐收」的事情,硬生生被她演成了「買來現成的秧插上種」的例子。


小公主多才多藝是真,但如果缺了好老師,自己什麼都學不會也是真。


永遠躲在父母羽毛下的孩子,怎麼長成豐滿的羽翼?


最好的教育不是替你鋪好紅毯讓你翩翩起舞,而是給了你翅膀,任你自己去學習怎麼飛。



02

生活的能力讓你受益終身


曾經看過一個泰國公益微電影《菠蘿冰棒》,深受啟發。


電影講的是一個靠賣水果為生的媽媽,一輩子沒念過書,和年幼的女兒相依為命。她總擔心自己沒有上過學,不能教好女兒,所以總在想,究竟怎樣才能教好女兒。


女兒想吃菠蘿,媽媽沒有立刻把切好的菠蘿拿給女兒,而是拿出一個菠蘿,在女兒面前演示怎麼切。於是女兒學著媽媽的樣子,自己切了人生第一個菠蘿。


有一次女兒放學看到別的同學買冰棒,自己也非常想吃,但是想到媽媽賺錢不易,她只是偷偷咽了咽口水,便假裝若無其事地回家了。媽媽看到了這一幕,趁女兒睡著後,把菠蘿放到碎冰中,給女兒自製了菠蘿冰棒。


菠蘿冰棒很美味,女兒吃完後,提出可以把冰棒拿出去賣。媽媽默許了。可惜女兒去市場叫賣半天后,一無所獲,垂頭喪氣地回到家。


媽媽並沒有告訴女兒應該怎樣去賣,只是告訴她,「如果想把東西賣出去,就去市場看看別人是怎麼賣東西的哦!」



看著女兒一次次去市場觀察,回到家做了宣傳畫板,跑到鬧市區煞有介事地吆喝,終於把冰棒全部賣掉,媽媽欣慰地笑了。


「以後不管她走到哪裡,我都可以放心了。」



試想:當人生進度條快被讀完,如果一生只能給兒女留下一樣東西,你會選擇什麼?


是財富嗎?財富終將被消耗掉。是名利嗎?功名也不會伴隨一生。


唯有教會他們生存的能力,才會給他們源源不斷地帶來財富。



03

自然界的法則,不要輕易打破


奧斯卡獲獎影片《鷸》(讀音yù,鷸蚌相爭)中演到:


一隻剛剛破殼不久的小鷸焦急地等待媽媽覓食歸來,它遠遠地看著媽媽和其它的鷸在沙灘上盡情享受肥美的蚌肉,可是媽媽卻沒有帶回去喂它,小鷸越等越急,肚子餓了,便自己下去學著媽媽的樣子捉蚌。


可是它捉了很久都沒有捉到,還差點被海浪沖走。


它嚇壞了,於是,它哭著躲到窩裡,再也不肯出來。


媽媽鼓勵它,只有學會自己覓食,才不會挨餓哦。



眼看著其他小夥伴都吃飽了,它只得硬著頭皮又回到了海灘。


很快,它又被海浪沖走了……


漸漸地,它發現海浪來的時候把自己深深埋進沙子裡,就可以保護自己不被沖走。


漸漸地,它學會了趁退潮時短暫的幾秒鐘快速尋到美味的蚌。


終於,它學會了覓食,也學會了在大浪中保護自己。



所有動物一出生都必須面對獨自生存的挑戰,即便是群居動物,也要學會自我保護。否則,在殘酷自然界,等待著你的只有死亡。


自然界第一的法則「物競天擇」。躲在溫室里享受新鮮空氣和水的花朵,終究無法適應這個世界。


所以,教會自己的孩子如何去生存,是幫助他們免於受難的唯一方式。


唯有習得適應環境並且戰勝環境的能力,才可以生存。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要定製嗎?"


每個人都不想被生活設限,如果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完美的人生,那當然希望接受。


我們希望在想去富士山看櫻花的時候可以立刻拿起手機訂票,而不是在月底幾天一次次算著怎麼撐到發薪。


如果可以一鍵定製完美人生,我們不用承受奮鬥的苦,何樂而不為?


然而,人生沒有捷徑。


唾手可得的完美人生只會讓你喪失拼搏的能力。


想要得到完美的人生,必須一路奮鬥


而奮鬥的過程無非就是不斷習得新的技能,以及用這些技能去創造價值。


而不是躺在現有的財富上睡覺。



04

生活能力才是最大的競爭力


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成績足夠好,就能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取得自己的位置。


而當今社會不乏智商超強的孩子,在所謂「海淀媽媽」「順義媽媽」的培養下,個個閃耀著光環。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以上知天文,通曉地理,做得了奧數,解得了謎題。


然而,智商只可以決定你走多快,而能力可以決定你走多遠。


《少年說》一期節目裡出現了一位「三觀超正」的媽媽。令所有人驚嘆。


一位男孩在節目中控訴媽媽逼迫自己刷碗、擦地、摘菜、做飯。委屈地表示自己才僅僅十歲,卻需要做這麼多事,哭訴完畢後,他呼喊:「媽媽,你能不要再逼迫我做家務了嗎?」



結果,媽媽迅速做出回絕「不可以!」


「家務是學習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須學習。」


「將來你的另一半也是千嬌萬寵的,你現在做家務,會有責任感,會對你的家人承擔責任。」


「作為男孩子,要泡得了書房,下得了廚房,未來才會幸福。」


令人拍案叫絕!


原來,有生活能力的男孩子,將來擇偶都有優勢。



太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從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像我的閨蜜一樣,事無巨細地參與孩子的學習,不吝惜成本,請最貴的家庭教師,上最好的補習班。


我們以為只有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替他們做好所有事,他們才能成功,殊不知,在現在「天才」輩出的年代,擁有生活能力才能讓他們脫穎而出。


懂得思考、善於付出的孩子,才能自己悟出生活的真諦,才能在成長道路上所向披靡。


《漢書·董仲書》傳里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講的就是「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想要得到魚,就去學習結網。給一個人魚,不如教會他怎麼捕魚。學會得到一件東西的本領,遠比得到這樣東西本身更有意義。


不可否認,高學歷的人群更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但在教育方法這件事上,很容易本末倒置,被紛雜的教育理念誤導。


最好的教育往往是免費的,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比幫助孩子處理好一切問題更加重要。

作者簡介:邂逅夏至,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財會金融圈的85後職場媽媽。願每個文字都有溫度,願每個靈魂都有歸屬;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bcaHW8BMH2_cNUgugW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