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的紛紛情事

2019-06-28     正午故事

​編者按:《草間情話》採用國畫冊頁的形式,因圖就文,描繪現代人的生活狀態。書中分為十八個系列,以四季排列,表現一年中天地物候的轉變,其實也是作者魚山一年從頭畫到尾,所見的自然景物。書中的四時變化和「草間」世界的飛禽走獸,尤其體現出魚山作為一位中國園林建築師的洞察力,讓人會心一笑的那些細節,都源自他對天地萬物、季節變換的敏銳感觸。像孩童般想像著人間的紛紛情事,也算是對碌碌青春的一種補償和紀念吧。

正午從其中甄選14幅消夏圖,希望能展現魚山眼中夏天的安寧和二人世界的樂趣。文字部分選自作者的序。

人間的紛紛情事

繪著 | 魚山

近年來,每當母親叮囑我要好好落實自己的情感諸事,我總是勉力應承。家父早逝,母親多年辛勞維持困頓家境,所期無二,無非子女婚事。每次聽母親聊到年輕時與父親相識而最終締結姻緣的一些往事,見她露出靦腆的笑容,我也總會接著回憶起自己小時候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歡樂時光,歲月遠去,讓人感懷。我經常想把那些記憶畫出來,但又遲遲不敢動筆,怕一旦畫了,很多真實的感受會被選擇性遺忘了。

如今,我自己的青春已過半,幾番情感酸楚皆如醉夢,雖不敢多言情事,但好像傳情抒懷正是這個年紀要做的事情,若錯過這年紀,恐怕心老,再無沛然情趣可執筆落墨。

為了千里之外的家人,也是為了陪在身邊的朋友們,我想我可以創作一本關於情感的書,無論是記錄還是想像,無論是酸澀還是甜蜜,都彙集成冊,作為感謝他們的一份禮物。待日後遇到喜慶的日子,我就可以把這本內容豐富而快樂的書,送給親人、愛人、鄰居、朋友……或是送給那些雖不相識卻同樣珍惜和渴望幸福的人。

而我從小到大都不善於談論情事,本不該有這樣的勇氣。只是早在2016年的七夕,我曾在豆瓣發過一篇名為《我所畫過的愛情》的網絡日誌,羅列了一大堆與愛情有關的畫,並間隔以短小詞句。行文雖然簡短,卻引來不少豆瓣友鄰的親切回復和鼓勵讚許。想必是那些有點隔離塵俗的小畫里,微妙而逗趣的情感故事,給了大家一些憧憬,或許還有些想像不同生活的可能,使心在畫中暫時游逸,再或許從中能窺見自己的一點點情感痕跡。畫足可傳情表意,不需說得那麼露骨,也留了一些餘味,這是我比較喜歡的方式。

如果說《草間居游》締造了一個微觀自然世界裡可以逍遙居游的自由王國,撫慰了自己或者他人困頓的生活,或許也可以用同樣的微小視角,展示一個與親朋好友相棲共隱的草間田園。我決定將這本新書作為《草間居游》的延續和擴展,成為一個與愛情有關的子系列,並給新書取了一個相似的名字:草間情話。

《草間情話》以愛情作為主線,同時也包含了人與人的親情和友情,包含了人與蟲鳥的心靈交往,包含了人與花草的竊竊私語。人在自然萬物中訴說著甜美的情話,自然萬物也被這情話賦予了靈性。

《草間情話》全書分為十八個系列,各以短小故事作為題引,以四季更迭的時間線索貫穿兩百多幅小畫。草間人事,雖說皆虛游於幻化微緲,卻也源於某些對現實生活的體察感悟。這些故事中的人、物、場所也都暗設關聯,使不同的人與人、人與物都似相識相知,如親朋好友在互侃情事。

今年初春,我再次出遊,常見山道開建、洞台修葺,因為不懂自然之美而盡傷天趣。究其所以,與事者並非不知林泉經營有理法可循,實因多數人雙眼所見的林泉草木只是紛雜物類,不能以人之情致關聯物之性靈,不能將它們視如親友,與之交談。如此,自然皆枯死,不能自證獨特情態;萬物為人任意傷損,亦無益於人。如果人人都知萬物有情,草木多姿與人相棲無礙,泉石明暢與人相伴無憂,人與自然相惜相融,比心呵護,方如美人照鏡,相見兩悅。

故而《草間情話》雖是言人事於微末草間,也是寄深情于山川自然。以小見大,如人能於草間讀懂芥子情話,便能與樹石對坐相談甚歡。此番多情不僅限於人與人,更需體達參差多樣的自然。

深情自古難盡言,此將明眸對草間。情感的歸處,各有所期,情話的依託,各有所從。我長久以來用畫筆戲點著心中的款款情味,將喜怒哀樂隱藏於這草間田園,與親人、伴侶、朋友、花鳥魚蟲等時不時地調侃逗趣,像孩童般想像著人間的紛紛情事,也算是對碌碌青春的一種補償和紀念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完 ——

《草間情話》,魚山繪著,2019年5月由活字文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魚山,原名曾仁臻,園林建築設計師,生活並就職於北京。2014年創立「幻園」工作室,創作了大量有關中國園林、山水的研究性畫作,探討空間與人的關係。出版有《幻園》《幻園第二輯:借天工》《造境記》《草間居游》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9q30WwBJleJMoPMEc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