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睡前吃最好!能讓心血管風險減半

2019-11-27     經易棠

近日,在《歐洲心臟雜誌(ESC)》上,來自西班牙維戈大學的研究團隊用數據證明:降壓藥,晚上吃,才能帶來更多的心血管益處!

這項研究共納入了19084名平均年齡在60.5±13.7歲的高血壓患者,其中10614名為男性,8470名為女性。

所有患者幾乎被等量分為兩組:「晨起服藥」組合「睡前服藥」組,隨後進行了長達6.3年的隨訪調查,期間至少每年有一次對受試者進行連續48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

初步的簡單對比後可以發現,與「晨起服藥」組相比,「睡前服藥」組的「壞指標」們: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日常SBP(收縮壓)、DBP(舒張壓)、脈壓差、睡眠SBP和DBP、48小時平均SBP和DBP、非勺型血壓占比等都出現了顯著下降;

「好指標」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腎小球濾過率(eGFR)、睡眠時間相對SBP和DBP下降則出現了顯著上升。

研究人員在校正了混雜因素(包括年齡、性別、2型糖尿病、慢性腎病、吸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既往心血管疾病事件、睡眠平均SBP、睡眠時間相對收縮壓)後,得到了更加振奮人心的結果:睡前服用降壓藥的一組各種風險都出現了大幅下降。

| 睡眠血壓比清醒時的血壓更重要

單就一天的血壓波動來看,一般認為血壓在早晨8~9時會出現第一個高峰、16~18時會出現第二個高峰,午夜2~3時會出現第一個低谷。

夜間你在呼呼大睡時,血壓也在波動,且越近凌晨,血壓越會急劇上升。此前已有許多研究表明,相比日間血壓或24小時平均血壓,睡覺時的平均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更強的危險因素。

白天血壓變化易發現,採取適當措施,就會控制得比較好。而夜間熟睡中,相對不易感覺到明顯症狀,一旦發作就說明已經比較嚴重。

夜間血壓升高的原因,目前還不很明確,有可能是睡眠過程中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也有可能是藥效維持時間短等原因引起。

高血壓患者既要注意白天的血壓升降情況,更要關心晚上的血壓變化,建議最好在睡覺前測一次血壓,起床後再監測血壓。

如證實夜裡有血壓驟升的情況,應在晚上適當服用降壓藥控制。另外,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了解、評估全天包括夜間血壓波動情況,調整並給以最佳的藥物治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xyStm4BMH2_cNUgux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