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在醫學上叫高黏血症,在中老年人中多見。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為一談,其實不是一回事。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過高。
血液黏稠是一個血液流變學的概念,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多了,血流阻力增加,導致血液流速變慢。
而高血脂是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造成的,只是血液黏稠的一個因素。
| 血稠可能導致的危害
血液循環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人體的臟器通過血液的流動來獲得血液中的營養成分,同時將人體各個器官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
當血液黏度變大而導致血液的流動性變差、流速變慢時,人體的各個器官就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同時各個器官產生的廢物無法排除,長期下來會引發各種症狀。
同時血液黏度上升時,血液中的血小板容易相互碰撞,發生凝集,從而導致血栓的形成。
對一般的年輕人來說,體檢出血稠無需太過緊張,因為人體有較強的調節能力,能自動維持血液內環境的平衡和相對穩定。
但是對中老年人來說,就需要特別警惕血稠,因為血液黏度增高會導致心腦血管更易缺血缺氧並增高心臟病風險。
| 4個信號提醒你可能血稠了
1. 晨起時頭暈
早晨起床頭腦不清醒,可是到了晚上卻感到很精神,這可能是血稠導致的。
2. 下蹲時胸悶
血稠的人蹲著幹活時會感到胸悶氣短,這是因為人下蹲時,回流到心臟的血液會減少,如果血液過於黏稠,就會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憋氣。
3. 午飯後犯困
不像普通的午飯後犯困,血稠的人群犯困如果不休息一會就會渾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這是由於血稠導致的大腦供血不足。
4. 勞動後唇紫
有些人勞動後會出現嘴唇發紫、氣短的症狀,這類人很有可能血液粘稠,另外可能伴有一些心血管和肺臟的病變,應及時就醫排查。
| 5招讓血液不再黏稠
1. 戒煙戒酒
香煙中的各種毒性物質能破壞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紅細胞凋亡;大量飲酒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缺血缺氧症狀。
2. 補足水分
喝水可以幫助血液變稀,但是需要掌握喝水時機,一般來說,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時、晚間就寢前喝大約200毫升的溫開水最有效。
3. 多吃素食
主要是為了調和吃肉食或甜食的副作用,這兩類食物會讓體內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間接助攻血液黏稠,而吃點素別的不說,能讓你的胃少塞下一點葷菜和甜食。
4. 多加運動
運動可以加速血液流動,改善身體新陳代謝。
5. 學會減壓
中青年血稠往往與情緒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經常熬夜、睡眠質量差有關。建議放鬆心情、疏解壓力、規律作息、保證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