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老舊,總會有倒塌的一天;
人老骨衰,總會有站不住的一天。
杭州的黃奶奶年近70,身體一直不錯,
誰知半年前在田裡摔傷了,腿骨骨折,
在醫院住了半個月也沒有好。
醫生說,這個年紀的人骨質疏鬆,
骨折了比較難恢復,
建議黃奶奶回家養傷。
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裡,
黃奶奶一直躺在家中,
她的女兒也特地從外地辭職回家照顧她。
可即便這樣身體也不見好轉,
黃奶奶再也沒有站起來,
就那樣一直躺到了去世。
根據調查,我國50歲以上女性的骨質疏鬆已經超過30%,她們在未來10年出現髖部、脊柱、前臂或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能性高達45%。
而大於65歲的老人在無意識跌倒時,有87%可能造成骨質疏鬆性骨折。
小棠曾說過骨質疏鬆是不可逆的過程,而35歲可謂是骨骼健康的拐點,所以骨骼問題不能等它出現,那時就太晚了,而是要及早關注,及早防治。
中年人面臨的四大骨骼問題
1. 手腳易抽筋
天氣變冷或空調使然,都會刺激到中年人的骨骼。於是洗衣做事、晚上睡覺時都可能出現手腳抽筋,這是體內鈣離子不足導致肌肉難以協調,最終引起的肌肉痙攣。
2. 腿腳疼痛
早晨起床,腳剛和地面接觸就覺得骨頭疼。腳部的幾十塊骨頭通過韌帶和肌肉連接,睡覺時它們處於輕鬆狀態,起床時韌帶肌肉瞬間進入緊張狀態,韌帶退化的人會感到疼痛。
3. 走路突然「腳軟」
下肢關節骨骼發生退行性改變的表現。身體肥胖,會進一步加重膝關節負擔,最終導致膝關節磨損加重,引發疼痛和腫脹。
4. 脊柱疾病
頸腰椎病等脊柱問題是很多中年人的困擾。
睡覺不舒服、白天沒精神,不能久坐。
鈣流失是骨骼的大敵
骨組織代謝就是一個舊骨被不斷吸收、新骨不斷形成的循環過程。
人到中年,骨生長期結束,但是人體血漿中的鈣離子和體液、骨骼中的鈣仍在不斷交換,容易使正常的鈣質交換出現負平衡。
如果骨吸收與骨形成的動態平衡被破壞,骨吸收大於骨形成,就會導致骨量減少、骨強度下降。
時間一長,骨骼彈性和韌性下降,脆性增加,就會容易引發骨折。
從中年開始,腿部韌帶、肌腱會開始退化,逐漸變得鬆弛無力,再加上關節腔內滑液分泌減少,極易發生纖維粘連,出現膝關節發僵、活動受限、疼痛等症狀。
如果不及時解決骨骼問題,患者可能出現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嚴重時連翻身、行走、起坐都很困難。
那麼未雨綢繆的中青年人群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骨骼健康呢?
小棠送大家五招:
1. 不要過度苗條!
部分女性在追求瘦身的路上越走越遠,卻在健康的路上越走越窄....
其實,適當的脂肪可以轉化成雌性激素,增加鈣吸收,防止骨質疏鬆。
2. 預防性補鈣!
40歲後每天補充一定量維生素D、喝300毫升左右的牛奶,補充高蛋白質食物。每天堅持曬太陽20分鐘。
3. 每天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
太極拳、騎自行車、廣場舞可以促進夏至血液循環,增加膝關節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對維護軟骨功能有積極作用。
4. 每年一次骨密度檢查!
保證對自身骨質健康的了解,出現骨量快速減少的人群,可以及早採取防治對策。
5. 選擇對骨質健康有效的紅曲!
小棠從未停止安利過的神仙食品。
紅曲中的麥角固醇和黃酮能起到補鈣的作用
可以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能提高骨密度、骨礦物含量和骨生物力學性能;
更能促進骨折癒合。
除了補鈣,
紅曲中的Monacolin K
對骨質疏鬆也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