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轉到正臉……
這大背頭好像略有違和,讓人有了不好的預感,果然是擺脫不了帥不過三秒的「沙雕」本質(角雕也一樣)!
食猴鷹(monkey-eatingeagle),也叫食猿雕(Pithecophagajefferyi)、菲律賓雕(鷹),現在僅分布於菲律賓棉蘭老島的熱帶雨林中,也是菲律賓的國鳥。按照當今的鷹科分類,食猴鷹被劃分到短趾雕亞科下食猿雕屬(自成一屬)。食猴鷹是世界上超大型掠食性猛禽之一,身長約90—102厘米,翼展可達1.85米—2.4米,體重平均在6-7公斤左右,最大雌性個體體重可超過8公斤。
如果就身長和翼展來看,食猴鷹算是現存最大的鷹,不過體重就略遜於虎頭海雕和角雕(角雕和食猿雕到底誰比較大一直存在爭議)。
食猴鷹在外型上有個有意思的點,當它心情好的時候,頭頂的羽毛非常柔順;當心情不好時,就會「怒髮衝冠」,像外界透露:我炸毛了!別惹我!難道最早的「殺馬特」髮型是來自它麼?
雖然以「食猴鷹」著稱,但它不是真的只吃猴子。這名字源於最初研究者在其胃裡發現了半消化的猴子,加上當地民眾說這種猛禽只吃猿猴,形成它們偏愛吃猴子的印象,於是將其稱為食猴鷹、食猿雕。
當地民眾流傳的故事中,食猴鷹和猿猴互為天敵。猿猴們的唧唧吱吱叫聲令食猴鷹非常反感,而且食猴鷹喜歡獵捕小猿猴回去喂雛鳥。沒想猿猴在雨林中非常靈活,令食猴鷹空手而歸。因此猿猴也常常偷襲食猴鷹的巢穴,並且在食猴鷹空手而歸的周圍嘲笑。所以食猴鷹每次抓到猿猴,都會將猴子開膛破肚。
其實食猴鷹食性廣泛,凡是它能夠殺死的動物都有可能淪為美餐,犀鳥、蜥蜴、蛇類、蝙蝠、野兔、獼猴、貓猴等都是它的食,而猴子(靈長目動物)在其食譜上所占的比例並不高,因此菲律賓總統在1978年又給名字改成了「Philippineeagle(菲律賓鷹)」。
儘管食猴鷹戰鬥力不俗,在菲律賓也沒有天敵,但是其處境卻很不妙。主要原因是繁殖率太低及棲息地的破壞。食猴鷹有可能是世界上繁殖能力最差的鳥,每窩僅產一枚卵,還不一定能孵化。另外孵化成功後,雛鳥的存活率也相當低,而且哺育一隻需要2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