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爭論一些動物是否有大腦可以忍受痛苦。
科學家一直在「想知道」過去幾年魚是否能夠感受到疼痛。最近,「衛報」發表了關於這一主題的故事。
澳大利亞神經科學家BrianKey在他的文章「為什麼魚不感到疼痛」中寫道:「它不像魚一樣。」
好吧,我要在這裡說些不科學的東西:魚當然會感到疼痛。動物需要痛苦,所以他們不會走入火中或將頭撞在岩石上。也許魚不像人類那樣記得他們的痛苦,但是他們感覺不到它的想法只是......好吧......我不是說這是不可能的,但你真的要證明他們可以感到痛苦讓我信服,而不是相反。人類嬰兒的大腦發育不全;這是否意味著他們不受苦?
但這並不是關於魚是否會感到疼痛。這是關於人們試圖不吃動物感到內疚。有人懷疑奶牛會感到疼痛嗎?豬怎麼樣?還是狗?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知道動物會感到痛苦,但人們也想吃它們。
並不是說這一定有什麼不妥。生命為了生存而犧牲生命。死亡會帶來更多生命。這就是地球上的生活從第一天起就一直有效的方式。我們的細胞是一種微生物的克隆,它吃另一種微生物。像許多其他雜食動物一樣,人類長期以來一直在吃其他動物。甚至素食主義者也支持破壞野生動物的農業產業。人們可以自欺欺人,但我們的存在意味著為其他生命而苦難。
但是,在不斷感到內疚和成為一個反對只有人類才能感受到的反社會掠奪者之間,有一種幸福的媒介。人們可以將飲食視為不可饒恕的邪惡或無痛的雲雀,而是作為犧牲。
人們不必為吃植物,甚至動物而感到難過。但是,他們可以承認並欣賞為生命提供食物的生命。對於一些人來說,也許偶爾吃一些雞肉三明治是最好的。但是早餐吃的培根,午餐的漢堡包和晚餐的三文魚對於動物,地球乃至人類而言都是過度且極具破壞性的。
動物不能感到疼痛的想法是真正的反社會行為的藉口,比如將奶牛塞進工廠農場並迫使他們過上痛苦的一生。如果人們承認動物遭受痛苦,他們可能不會停止吃動物。但他們可能會停止迫使他們過上不斷折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