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號富豪發現,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富豪們盯上造車,而且是新能源車。
先有山西人賈躍亭,憑藉樂視起家最終跑到美國造車去了,至今未歸。後來蔚來汽車李斌,小鵬汽車何小鵬等人進場,雖然虧損得一塌糊塗,資本卻競相追逐,動輒百億投資。再後來,房地產企業的大佬們紛紛入場,房子不好賣了,於是轉型造車。
碧桂園在總部順德建了一座新能源汽車小鎮,雅居樂兩億入股新能源汽車業務公司力世紀,寶能姚振華以65億元的價格獲得觀致汽車51%的股份,正式接手觀致的運營。要說最痴迷的,自然是「愛馬仕王子」許家印。據了解,恆大集團曾在5天內出手投資2800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許家印在造車上的總投入不低於4000億。
最近還有新聞爆出,今年中秋,許家印來不及賞月,為「造車」馬不停蹄地在歐洲奔波,跨越2萬公里,在德國宴請眾汽車工業巨頭組「最強飯局」,繼而又趕赴義大利考察Pininfarina 集團、Magneti Marelli 集團兩大世界頂級汽車技術龍頭,其造車的決心可見一斑。
為了造車,許家印馬不停蹄,今年他已經六次出國為造車忙碌,共跨越5國10城,飛行時長超130小時,總行程近10萬公里,可繞地球兩圈。所以業界送他一個新的稱號:造車勞模。
在造車這條道路上,恆大的步子邁得很大。在恆大的遠期規劃中,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其打造百年老店的重大戰略決策。目前已完成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布局,從技術到產業,恆大的新能源汽車的上下游已經打通,力爭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不過,目前恆大的戰績並不喜人。儘管投資這麼多,根據恆大健康的中期財報,新能源汽車業務在今年上半年為恆大健康貢獻了2.84億元營收。財報顯示,新能源汽車業務營收主要來自鋰電池,銷售額2.53億元,此外還有小部分來自提供技術服務以及汽車組件銷售。
另一位對造車痴迷的企業家是格力電器的董明珠。作為格力電器的靈魂人物,董明珠一直希望格力的業務鏈條不僅僅限於空調,於是她近幾年捉摸著多元化發展。除了造手機之外,造車是她的另一個戰略藍圖。
早在2016年8月,在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遭股東大會否決後,董明珠個人投資10億元,拉來了王健林、劉強東等30億元,拿下了銀隆22.39%的股份,跨入造車領域。可珠海銀隆相繼被爆出拖欠貸款、產業園大面積停工等,最終董明珠與銀隆創始人魏銀倉徹底翻臉、對簿公堂,造車未果,落得一地雞毛。
但是董明珠並不死心,銀隆雖然失敗了,格力電器卻找上了威馬汽車,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在智能製造、車家智能互聯等智能化相關領域,以及整車製造、高端設備輸出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據說格力還與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多家車企合作,合作模式與威馬類似。
近日,格力電器更是聯手多家企業,共同投資設立國創能源網際網路創新(廣東)有限公司。公司註冊時間為8月20日,註冊資本1億元,75%股份歸屬格力電器,董明珠擔任新公司法定代表人與董事長。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光伏化直流化設備及新能源設備等,與電動汽車領域息息相關。
由此可見,董明珠造車是越戰越勇,屢敗屢戰。
縱觀目前的新能源車市場,並不是一帆風順,雖然比亞迪、蔚來和小鵬等公司已經初嘗螃蟹,但畢竟不如特斯拉這般風光。據了解,過去五年,有至少300家企業打入造車行業,此時的全球車市正經歷嚴寒考驗。2019年整體電動車的銷量預期,已由年初的160萬輛,下調至現在的150萬輛。部分車企電動車的銷售量,與年初制定的激進目標相差甚遠,如蔚來、小鵬、威馬等目標完成率不超過30%。
為何許家印、董明珠等人依然「執迷不悟」?除了自身企業轉型之外,當然還有對這個市場的看重。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中國汽車市場一直處於低位運行,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體依然保持增長勢頭,儘管近期增速有所放緩。根據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4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3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81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74%。
有機構曾統計,到2035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占比將會超過50%。從目前的占比來看,這個市場才剛剛起步。按照德勤的分析,到2030年,整個新能源在中國的銷量將達到1700萬輛。由此看來,對於未來市場的信心,才是讓許家印和董明珠們對新能源汽車趨之若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