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布斯雜誌》今日發布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顯示,火鍋連鎖店海底撈集團創始人張勇首次入榜,便取代遠東機構的黃志祥和黃志達兄弟,以138億美元(約988億人民幣)身價成為新加坡首富。
張勇和妻子舒萍共同持有海底撈發行股本總額的68.6%股份,按照目前海底撈的最新市值1982億港幣,張勇夫婦的身價為1359億港幣,也就是1239億人民幣,比福布斯統計的身價還要高250億左右。
按照這個數據來算,張勇夫婦的財富值和王衛家族差不多。根據胡潤百富榜2018年的數據,順豐控股的王衛以1200億的身價位列百富榜第7位。
在海底撈上市之前,張勇夫婦的身價大概是50億元。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登陸香港交易所。如今上市才一年時間,張勇夫婦的身價已經暴漲1189億。今年以來,海底撈的股價上漲了118%,市凈值增加了1072億港元。
沒有學歷,沒有背景,8000元起家,4張桌子開始做火鍋店,到如今成為火鍋行業的霸主地位,成為餐飲服務的代名詞,成就新加坡首富,張勇的創業故事可謂傳奇。
1971年,張勇出生於四川簡陽縣,那裡以羊肉湯而聞名。貧困的家庭,讓張勇無法享受到很好的教育,中學畢業之後在父母的安排下進了一家技校學校電焊,成為了一名電焊工人。
但是,張勇並不滿足現狀。他一直在探索發家致富的門路,倒騰過博彩業,倒賣過汽油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他開始做起了麻辣燙的生意。在技校,張勇認識了施永宏,這個人成為他一直以來創業路上的夥伴。
做了兩年麻辣燙之後,張勇跟女友舒萍(後來的妻子),找到施永宏和當時的女友李海燕,四個人湊了8000元,製作了4張火鍋桌,開始做起了四川人最愛吃的火鍋生意。那是1994年3月,海底撈第一家店開業了。
但是,張勇並不懂得如何做火鍋,他甚至連底料都不會炒。但是選擇了這條路,他必須堅持下去。於是,他開始學習如何熬湯,如何炒料。但是,張勇發現,川式火鍋的味道都大同小異,雖然各家自有特色,但是想要在味道上突出並且做出特色並不容易。於是,他將發力點放在了服務上。
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的採訪時,張勇曾回憶說,開辦火鍋店初期,一天,當地相熟的幹部下鄉回來,到店裡吃火鍋。他發現對方鞋很髒,便安排一個夥計給他擦了擦。這個小小舉動讓客人很感動,從此,海底撈便有了給客人免費擦鞋的服務。
一位住在海底撈樓上的大姐,吃火鍋時夸海底撈的辣醬好吃,第二天,張勇便把一瓶辣醬送到了她家。
就這樣,海底撈「變態式」的服務逐漸在火鍋林立的簡陽做出了名氣,迎來了很多回頭客。直到今天,你去海底撈吃火鍋時,等待的時間裡,服務員總是會將你服侍地妥妥噹噹的,讓你捨不得走,一直排著隊。
有一本書叫《海底撈你學不會》,這本書曾說到張勇的管理理念,有兩個重要的概念:一是「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一是「員工是一個一個吸引的」。在海底撈,「抓」靠的是服務,「吸引」靠的是家文化式的管理。
1999年,海底撈開始走出四川,在西安開設新店,開啟了版圖擴張之路。經過24年時間,海底撈終於上市,張勇夫婦也成為餐飲領域的名副其實的首富。
根據海底撈發布的2019年中報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收入116.95億元,同比增長了59.3%;凈利潤9.11億元,去年同期為6.46億元,估算同比增長41%。上半年新開業130家餐廳,全球門店網絡從去年底的466家增至593家。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服務了超過1.09億人次顧客,平均翻台率為4.8次/天。
從這個速度可以看出,海底撈繼續擴張和發展的勢頭依舊很猛。集中精力最好一件事,必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張勇的創業歷程很好地詮釋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