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很重要(深度好文)

2019-10-31     爸媽精讀


父母身上的影子會跟著孩子一生,總會在某一個瞬間顯現出來。

作者:落英(爸媽精讀主筆)

海清兒子:「我寫完作業再哄你啊」 管教孩子可能不需要太多言語,引導他就夠了。

前幾天,演員海清發了一條微博,寫的是她兒子蛋妞:

海清讓兒子休息一下,兒子居然拒絕了她,說要寫作業,寫完作業再來哄媽媽,真是自律又暖心。

然而,這並不是海清兒子第一次因為要寫作業而拒絕媽媽。此前,海清也曾在微博里曬過一組和兒子的對話:

看人家的兒子,小小年紀就自己寫科幻小說,那麼自覺主動寫作業,有很多網友呼籲海清出本「教育經」。


誰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能像海清兒子一樣自覺呢?可我們的孩子寫個作業咋就那麼讓人操心呢?

管孩子寫作業,似乎成了普遍的社會難題。

前些天,陝西咸陽審理了一起案件:「輔導作業時失手打死兒子,咸陽一位母親被判三年」。

今年年初,咸陽武功縣女子胡某在家輔導兒子學習,嫌兒子寫作業不用心,胡某一氣之下對郭某進行毆打,導致其頭部幾處受傷,凌晨發現兒子嘔吐後緊急送醫。

搶救無效後,兒子不幸死亡。經法醫鑑定,兒子郭某系生前遭受鈍性外力多次擊打頭部,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嘔吐,因誤吸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

案發後,武功縣公安局調查發現,胡某與郭某系親生母子關係,事發時胡某正處於懷孕期。

日前,武功縣法院審理了該起案件,被告人胡某犯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這樣的悲劇讓人唏噓。

01

教育孩子需要引導,而不是抱怨和責罵

海清兒子蛋妞的優秀和自覺,離不開海清的教育。

海清在出席一次活動的時候,分享了她的「教育經」:

孩子像小樹苗一樣成長,很多時候有風、有雨,他都會左右搖擺,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應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引導、幫助孩子成長,扶著他一路走正,等到孩子足夠強大面對風雨的時候,就可以脫手了。

比如拿培養兒子閱讀習慣來說,海清是這麼做。海清引導孩子每周都要學習語文、國學和歷史,還經常跟他玩成語接龍的遊戲,每天洗完澡以後一定會看書。

「我們出門在外,我可以不帶IPad,我可以不帶手機,但一定要讓兒子選一本書,中文的也好、英文的也好、法文的也好,讓他隨便選一本書,在空閒時間就可以拿出來看。」

正是長期不懈的堅持和正面引導,培養了兒子主動閱讀和學習的習慣。

而工作中的海清,也於無形中教孩子學會堅持。在電影《紅海行動》中,海清飾演一名戰地記者夏楠。

有一場戲是夏楠因悲憤用手捶牆,在拍攝過程中,海清的手腕不慎受傷淤血,拍片後發現手部出現骨裂,但海清依然堅持拍攝,在疼痛中還調侃治傷的噴霧是糖果氣味。



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海清有段感言紅遍網絡:

「我們是一群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一直在堅持,基本上沒有傍大款,也沒有靠父母,靠自己努力從小走到大。

我們和你們一樣,非常熱愛電影。但說一句實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常常讓我們遠離優秀的作品,甚至從一開始就被隔離在外……」

雖然自己熱愛的職業在某個階段遇到了危機,但海清依然能堅持。她的堅持,兒子會耳濡目染。引導孩子,有時候不需要直接的言語,只需要行動就夠了。

還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個淘氣的小男孩把玻璃瓶子摔爛在小區的水池裡面,媽媽竟然蹲在水中徒手撈了半個多小時,孩子在一旁也看了半個小時。

媽媽在撿玻璃的時候,即使手指被刺破她也一言不發,只是默默地撿。

這半個多小時里,孩子在岸上站得筆直,侷促而擔憂地一直望著媽媽,直至媽媽把每一塊小碎片都撿上了岸。

經過這半小時,這孩子也許還會犯錯,但一定不會再輕易犯錯了。

02

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

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杜江和霍思燕的兒子嗯哼,是公認的高情商小暖男,不久前,杜江發了一條微博:

嗯哼說想當消防員是因為爸爸,這就看出爸爸在嗯哼心中的形象有多麼高大了。

這段對話被網友稱為「嗯哼最暖告白:我慢慢長大,努力成為你的模樣」。

「長大以後,我就成了你」,小小的嗯哼還不能足夠了解消防員這份職業,但爸爸身上所傳遞給他的正能量的東西,是他會去模仿的。

杜江參加《快樂大本營》那期節目時,有個小細節很棒,節目中請來了一位核電工程師。

他介紹到自己今天穿的勞保鞋能夠承擔兩個人的重量,何老師就讓杜江跟海濤站上去試試。


杜江踩完之後,還不忘蹲下來,用手擦掉他踩在核電員工勞保鞋上的鞋印,離開的時候還輕輕拍了一下核電員工,真的是既體貼又善良。

這說起來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細節看出一個人的涵養,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著孩子。

孩子小時候可能還不懂父母那麼做的含義,但他會模仿,等他長大以後會懂的。

楊絳在談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時說過: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很重要。

小時候的她也很頑皮,但父親從來不會要求她去看書,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她:父親出口成章,說話入情入理。

楊絳就問他:「有什麼訣竅嗎?」父親說:「哪有什麼訣竅,就是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父親喜歡看書,母親在空閒時期也喜歡看古典文學和現代小說,楊絳就學著他們的樣子,也找出一本書看,發現越看越有趣,於是愛上看書了。

後來,楊絳將這種家庭教育也影響到了自己的女兒。父母心中有薰香,才能對孩子形成宜人的薰陶。

地鐵上一對看書母子照曾贏得無數點贊:媽媽正在看書,而懷裡的孩子,也拿著一本小小的書認真閱讀。

同樣還是在地鐵上,有一張圖片,我們卻看到了鮮明的對比。

相同的是兩位媽媽分別帶著孩子,不同的是,左邊的媽媽帶著孩子各自安靜地看書,右邊的媽媽則自己玩手機,旁邊的女兒也跟著一起看得津津有味。

你怎樣,你的孩子就怎樣。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02

優秀孩子的背後,大多是自律的父母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自律的,但孩子能否自律自覺學習,要看他背後的父母。

詩詞才女武亦姝先因小小年齡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擊敗眾人獲得冠軍而走紅;後在高考中又以高分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在開學典禮上被清華大學校長點名表揚,優異成績獲得教育部點贊,結束軍訓後,寫的文章還登上了報紙爆紅。

18歲的她為何會這麼優秀呢?

有關鍵的原因,就是她的自律,但武亦姝的自律自覺不是天生如此,而是與她父母有很大關係。

有報道中提到,小時候的武亦姝頑皮任性,學習成績並不好,曾以墊底成績考入的蘭生復旦中學,進入初中後,她的成績迅速提升至年級前十名。

說到武亦姝的「逆襲」,校長著重提到了她的家庭氛圍:她爸爸每天下午4:30以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兩個孩子。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

「若家中人之舉動文雅,他(兒童)的舉動大概也會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語粗陋,他的言語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時時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一個成天只會玩手機、打麻將,不自律的父母,很難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南京有一名初三男生因為媽媽玩手機聲音大影響學習,無奈報警求助。

男孩報警稱:母親晚上總是玩手機看電視,影響自己休息,為此事多次和母親發生爭執,希望民警到現場幫忙調解。

民警到場了解到,男生學業十分繁重,壓力也很大,每天學習到很晚,由於房子空間小,母親玩手機聲音大影響了孩子。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那些愛學習且自律的孩子,他們背後的父母也是極其自律的,而那些做事拖拉的孩子,父母也往往隨意散漫。

父母身上的影子會跟著孩子一生,總會在某一個瞬間顯現出來。

03

千萬不要打破孩子的第一扇窗,

而要幫助他尋找方法

我們常常感覺是孩子讓我們太操心了,其實推演回來,可能是因為我們做父母的不太會管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破窗效應」:

有一樣東西,如果它遭到了破壞,而這個破壞,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那周圍人就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前面那個破壞行為的縱容和示範,去模仿那個破壞行為。

第一扇打破的窗,是惡化的起點,其實是在暗示別人,這扇窗戶是可以被打壞的,這房子也是可以破壞的,而且沒什麼後果。

其實在我們做父母的過程中,常常也會不小心打破了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扇窗。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調皮,也會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於是父母有了第一次打罵孩子。

並且隨著孩子長大,又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毛病,父母就開始和周圍的人比如親戚、鄰居、同事、朋友去抱怨孩子「這個孩子從小就調皮,煩人得很」。

甚至有的媽媽還去和老師抱怨,說「我這個孩子很調皮,你就放心地管,放心地打」。

父母就是在這樣的抱怨中,打破了孩子的第一扇窗,為周圍的人做了一個錯誤的暗示和示範:我的孩子是不值得被尊重的,不值得被好好對待,是可以被隨意的指責和打罵的。

所導致的結果就是,這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直都受到很多人的批評,被老師罰站、冷落,很多人都覺得:你看他的爸爸媽媽都說這個孩子煩得很,根本不能給好臉。

孩子受到那麼多人的打壓,他的信心自然會越來越糟糕,根本不願意去努力。不是別人,正是父母把孩子推向深淵。

那麼,當父母發現孩子的問題時,該怎麼做呢?

發現問題,正是改變的開始。我們不要總是到孩子身上找問題、埋怨他不如別人家孩子了。

我們應該做的,是觀察孩子,分析孩子欠缺的是哪個能力,然後幫助他尋找辦法。

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能力不足導致的。

比如,孩子愛哭鬧,是因為孩子情緒管理能力不夠;孩子寫作業磨蹭,是因為時間管理能力不夠;

孩子亂花錢,是因為他理財能力不夠;孩子和同學發生矛盾,是因為他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不夠;孩子愛撒謊,是因為他承擔責任的能力不夠……

孩子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都是在告訴我們,孩子在欠缺哪些能力,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當孩子能力不足的時候,他想要的不是家長的抱怨和責罵,抱怨只會擴大孩子問題的範圍,沒有給孩子任何有意義的方法,他需要的是幫助他解決問題、提高能力的方法和訓練。

願我們能幫助孩子成長,讓他一天一天變得更好。

教育家雅思貝爾斯說過一句話:「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多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作者簡介:落英,富書專欄作者,記者一枚,已在媒體從業9年,現在是一名孕媽,關注育兒、心理知識的學習和分享。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y8uI24BMH2_cNUgTt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