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為什麼要過番?南洋生活就會比中國更好?

2019-04-29     潮汕說

潮劇《淑芳亭》劇照

潮劇《淑芳亭》講的是清朝末年,潮汕人林繼忠遠赴東南亞打工謀生帶來一系列生活際遇的故事。看完潮劇《淑芳亭》,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發問:潮汕人為什麼要去過番呢?最直接的回答是為生活所逼。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生活艱難了,而南洋生活會比中國更好?

1 南洋有親人

潮汕人之所以會過番去,首先那裡必須有人。有什麼人?有相識或者通過關係相識的人,否則除非被賣豬仔,一個人難以去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那麼南洋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我相識的人呢?他怎麼就要我了呢?

以前去到外省讀書,常聽到有人說:「你們潮汕人很團結。」潮汕人很團結,真正原因要歸結到地理上去。我國東南沿海從浙南開始一直到兩廣一帶,有綿延不斷的丘陵,雖然不是特別高,但地理結構很複雜,在以前交通很困難。你在北方跑了幾千里地,當地方言都能聽得懂;但是在東南沿海地區,就算你翻過一座山,可能旁邊說的話你就聽不懂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就是這個意思。這樣的一種容易形成封閉的地理結構,使得東南沿海與中原相比,受到戰亂波及較少,地方自治受中央權力的干涉也較少,這種也如井底的結構也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的宗族結構遠遠比中原、比北方保存得好得多。潮汕地區民間老百姓「過番」,宗族秩序發揮了很大作用。到海外去冒險,風險極大,古代潮汕人怎麼辦?就是靠宗族。同一個宗族內部的人都有信任關係。同一個宗族的人遷徙到海外之後,會以老鄉帶老鄉的方式,逐漸吸引人過去。許多潮汕人正是因為宗族天然附帶的那種信任關係,浩浩蕩蕩過番的。

上面一條解釋了潮汕人過番的原因是海外有人。

潮劇《淑芳亭》過番潮汕人

2 此處難養爺

下面我們將解釋潮汕人為什麼要離開故鄉,畢竟天遙地遠,有一個關係並不多親近的人,為什麼我就非要去他那裡打工不可呢?

說起來就是潮汕人很難在本鄉本土生活下去了。為什麼呢?潮汕人祖祖輩輩不都在這裡生活得挺好的嗎,怎麼輪到你就生活不下去了?這裡的終極原因是中國人口膨脹過大,潮汕平原一向都是地少人稠,你說潮汕人精打細算,沒辦法啊,正是在這種捉襟見肘的狀況下生活久了,有限的資源能不讓一個人精打細算嗎?那麼人口是什麼時候開始膨脹的呢?要知道,在明朝以前的朝代,中國的人口極少超過一億,超過一個億就會流民四起天下大亂,王朝崩潰,也就是說通過戰爭自己解決掉了人口膨脹的問題,雖然說起來殘忍,但確實是讓活下來的人生活更好了。但是明末的人口達到了將近兩億,才發生流民內亂,明朝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和底層老百姓交的稅少有關。老百姓交稅少了,留給自己的就多了,一家能養活的人口自然就多了起來。

張居正

那麼明朝為什麼能做到讓老百姓少交稅呢?答案是其實要收稅也收不起來,明朝後期張居正乾脆搞了「一條鞭法」改革。「一條鞭法」的制度規定: 各種農業賦稅、雜稅、徭役等等,計算起來太複雜了,徵收成本也太高,把它們合併起來成為一條,按田畝來折算,統一徵收銀兩。也就是把所有的賦稅全部貨幣化。這對老百姓來說有一個好處,「一條鞭法」把徵稅的基礎從「人」改成了「地」;過去不管你有地沒地,只要有一個人頭就得交稅,這也側面解釋一些地方為什麼會出現殺死女嬰的現象。現在好了,只要你名下沒有土地,有很多稅就不用交了。這使得老百姓的財政壓力大幅下降,老百姓就有能力生養更多的孩子了。到了雍正王朝,皇帝更推行一個政策叫做「攤丁入畝」,這是把張居正的財政政策推向更加深入。所以清朝的人口膨脹得更加厲害,接連突破了兩億、三億、四億大關。所以在新中國建國初期,毛澤東說「四萬萬(四億四千萬)同胞」就是這麼來的。

雍正

我們粗略類比一下,以前中國的人口極限是一億,現在是四億四千萬,對於當時處於小農經濟的中國,也就是一畝田的產量要提高到原來的四倍多,才能與過去的生活水準相同,如果沒有新技術出現,你說潮汕人能不被逼瘋嗎?

其實在清朝末期,新技術已經在西方國家出現了,西方國家也正是因此強大起來,也正是因此可以欺凌中國的。但是新技術為什麼不能洋為中用,拿過來用呢?中國人不是最有聰明才智嗎?過度膨脹的人口,導致在清朝末期出現大量的過剩人口,這些人沒活乾沒錢賺,任何活兒,你給他一點錢他就肯干,勞動力成本極為便宜。這帶來一個悲慘的結果,就是:任何以節省勞動力為目的的新技術,在當時的中國都不可能出現。我最不缺的就是人,你發明出來一個新技術還要幫我省人,坑我啊。有一個經濟學家去工地考察,發現有挖掘機擺著不用,工人們都用鏟子挖土,很費解。工頭說:「我是在創造就業崗位啊。你想一想,我要是用上挖掘機了,一個人能頂二十個人的活,我雇了一個人,其餘十九人怎麼辦?那十九位也是父親啊。」工頭這番很有人文關懷的話語沒讓經濟學家感動,他說:「照你的意思,你可以讓他們用勺子挖土,這樣創造的崗位更多。」我們也不能太責怪當時的中國人太沒有眼光,一個方案是執行就能賺錢,一個方案是執行後先賠錢以後能不能賺還難說,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所以當時的中國,只能在這個惡性循環中,越來越陷入不幸。

上面這些說明中國人當時為什麼窮,當然潮汕人也不例外。

瓦特蒸汽機

3 南洋有比較優勢

下面說一說潮汕人為什麼去的是南洋。

既然要打工,目的地當然要比我現在這裡強才行。那麼,南洋為什麼比中國強呢?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觀念里,中國應該比它們強才對啊。南洋本身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它很早就被西方征服成為殖民地,在那裡西方提供了一整套現代法律體系和現代經濟與技術,本來是悲慘的命運,卻一下子可以分享西方龐大的世界市場,發展起一種畸形繁榮的殖民地經濟。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征服殖民化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境況反而不如南洋,但是當中國挺過這一關時,她又能生髮出一種比那些完全殖民化的地區更超越的能量,這是另一個話題。其實從宋朝開始,華人就開始往南洋遷徙,鴉片戰爭之後,現代輪船出現,大批潮汕人也就跟著過番去了。

南洋老照片

潮汕人過番去,但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想在那裡永久定居,大多數人是希望先賺些錢,然後衣錦還鄉,之後回報鄉里,潮劇《淑芳亭》里林繼忠回到故鄉,得知妻子已經改嫁,把賺到的錢捐給修路建亭,然後悽然再出發,雖然他已歷練良多,但對於一個無根可歸的潮汕人,他還有鬥志嗎?

《淑芳亭》里林繼忠遙思妻子

免責聲明:本內容來源於網絡,僅做分享交流之用,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於後台聯繫責編,我們將及時處理。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

來源:今思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uR8C2wBmyVoG_1Zzd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