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辦個人畫展:有興趣愛好的孩子才是人生贏家

2019-09-30     爸媽精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你的潛能,開發你的智慧,磨鍊你的意志,陶冶你的性情,使你克服重重困難,攀上成功的頂峰。

作者:大魚(爸媽精讀主筆)

女兒兩歲多了,還沒有送幼兒園,天天在家跟著大人瞎玩。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著實讓我內心有點慌亂。

一個來自廣州的6歲女孩梁君霖在聯合書店舉辦了個人畫展《遇見:梁君霖的作品展》。剛看新聞標題時挺震驚的,這麼小的孩子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她從一歲多起就在家隨長輩學習繪畫,在4歲時看到別人辦畫展後內心萌發了個小願望,希望能辦自己的畫展。

5年來,每天堅持6小時的繪畫訓練,至今已創作幾千幅作品。

如今她還希望未來會辦更大的畫展。

採訪小君霖時,被問到關於繪畫創作的問題?

她說:「想不到畫什麼,我就問媽媽,我到底畫什麼好呢?媽媽就會來和我討論,來啟發我,聊一下我就很快想到畫什麼啦。」

她還講到和媽媽達成共識,想吃什麼就可以畫什麼,畫出披薩就可以吃披薩,畫出華夫餅就可以吃華夫餅...

梁君霖對繪畫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每天堅持6小時的繪畫訓練,再加上媽媽趣味地引導,才將小夢想在6歲就得以實現。

有興趣,人就會竭盡全力,醉心其間,就會內心充盈,就將無限的潛能激發出來,就可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俞敏洪說:你只有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成功的人,教會孩子學會追求自己的目標,學會享受達到目標以後的幸福感和滿足感,你的孩子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最後小姑娘心情快活地像吃了4個雪糕,進而又有了新的目標—辦更大的畫展。小小年紀就能獲得自己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這簡直是人生贏家啊!

小姑娘的事跡讓我震驚她小小年紀就取得如此成就,感慨她有一個如此聰明的媽媽,更驚嘆興趣的力量太強大了!

震驚之餘,我開始陷入思考。

沒有興趣愛好的人生太可怕

熱播劇《小歡喜》,劇中英子從小熱愛星辰大海,心愿是報考南京大學天文學系。

那時即使媽媽對她學習成績要求很高,學習壓力再大,有自己興趣愛好的英子活潑又懂事,總是可以在天文學的世界裡找到快樂。

可是後來宋茜對英子強勢控制,高三還未開始就沒收了孩子喜歡的望遠鏡,剝奪了女兒選擇感興趣的南大的權利。

在確定無法參加南大夏令營,英子情緒低落,最後逼得她絕望抑鬱而去跳河。

任何一個人,只要他的心和他的愛好遭到了破壞,他如花似錦的年華就會像夢似地消磨過去。

沒有了興趣的人生太可怕,自己的興趣被媽媽無情剝奪,讓英子覺得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意義。

想起了《圓桌派》有一期竇文濤他們聊到的一個問題,世界上有些人他們整天就晃來晃去,你覺得叫迷茫,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叫活著吧!

即現代社會那些沒有愛好的人,活著是沒有意義的。

比起有興趣被人制止,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是人生從來不曾有過興趣愛好。

之前租住在一個安置小區里,我發現一些老人經常吃完飯就到小區廣場的長椅上呆坐著,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如果沒碰到認識的人,幾個小時也不會講一句話。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退休老人或者孤寡老人,年輕時整日忙碌工作和家務,不會把時間浪費在任何娛樂或文學藝術上。當不用工作,不用帶兒孫,除了吃飯睡覺就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說:惟有對世界外物抱有興趣才能保持人們精神上的健康。

人無興趣,就沒有快樂的源泉,似乎生活的全部就只剩下生存本身,生命對他們來說反而成了負擔,與行屍走肉有何區別?

有興趣愛好的人生更有意義

1、有興趣愛好的人更有自我療愈的能力

我的一個閨蜜前段時間意外流產了,那是她辛苦備孕半年以上才懷上的孩子,得知懷孕後,每天和先生一起憧憬孩子出生後的生活,充滿了幸福的期待。

可惜幸福的日子太短,懷孕才3個月突然沒了胎心。剛失去孩子之後特別難過,哭了很久,還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一天她瞥到書桌上的筆和本,於是拿起來看了好一會兒,突然就開始寫字。

寫字是她一直以來的愛好。當寫到第98篇時,她想明白了:是她和孩子的緣分沒到。然後開始振作起來,休養身體,開始新的生活!

曾看到一句話:興趣是抑鬱症的「救生圈」。

因為沉浸在寫字帶來的愉悅里,閨蜜才慢慢從抑鬱的心境中走出來,放棄了輕生的念頭。是多年來養成的興趣愛好讓她成功實現自我救贖,治癒了受傷的心靈。

苦難有肉體的,也有精神的,往往精神的苦難對人的折磨更大,讓人更難承受!而興趣愛好能讓人從精神痛苦中解脫出來,療愈自己,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在上海衛視工作時經歷了一段低谷期。

上海衛視新頻道成立,收視率一塌糊塗,董卿很快就感到失落。那時她空閒時間很多,生活無所事事。

在迷茫的時候,想起小時候媽媽給她列過很多書單,像《紅樓夢》、《簡愛》等等這樣的世界名著,從而培養了她讀書的愛好。

於是她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讀《紅樓夢》、《唐宋詩詞》這些古典文學,幫自己平復浮躁,逼自己想清方向。後來開始提升自己,再到後來有了我們在文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上看到的端莊、得體、大氣、知性的形象。

讀書治癒了董卿的失落迷茫,讓她擁有了自我療愈的能力,後來更是成就了自己。

2、當興趣成為專業,更容易取得成功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一個人對其所學的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迸發出驚人的熱情。而熱情是一種魔力,它會創造奇蹟。」

最近連奪兩冠的16歲中國女子滑雪運動員谷愛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谷愛凌第一次真正接觸滑雪的時候是三歲那年,母親是她最初的啟蒙老師,她很快就喜歡上這項運動。

察覺到愛凌在滑雪方面的天賦,一位職業滑雪教練向她的母親提出建議——讓愛凌加入專業滑雪隊。

谷愛凌擅長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礙技巧和U型場地技巧,從13歲起參加成人比賽,更於2019年1月登頂國際雪聯總積分榜榜首,被稱為「滑雪天才少女」。

現在16歲的谷愛凌,在8月28日,2019年紐西蘭冬運會奪得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女子冠軍。也是入中國籍後第二個冠軍。

日本心理學家木村久一說過:天才人物指的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從對滑雪的興趣到成為專業滑雪運動員並為國奪冠,天才少女谷愛凌成功的秘訣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吧!

興趣是生命飛翔的翅膀,它能將枯燥和沉悶轉化為鮮活生動和美麗輕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你的潛能,開發你的智慧,磨鍊你的意志,陶冶你的性情,使你克服重重困難,攀上成功的頂峰。

興趣使人對生活充滿熱情,也是人生得以成功的基石。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呢?

1、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帶孩子多接觸新鮮事物

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提出一個敏感期理論:

當幼兒處於某個敏感期時,內心會有一股無法抑制的動力,驅使他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的事務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力量才會消逝。

比如:

2-4歲,為語言學習敏感期,父母可以啟蒙一門外語學習的興趣;

3-6歲,為書寫閱讀敏感期,父母此時可以多陪孩子一起閱讀、寫作;

6-9歲,為探究事物敏感期,父母可以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

父母應多觀察孩子,發現他們的興趣點,在最適合的時間做最感興趣的事。

2、尊重孩子的興趣。

日本的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對整理感興趣,幼稚園時就開始閱讀媽媽訂閱的主婦雜誌,理想是長大後成為一名家庭主婦。

媽媽並沒有因這個「不務正業」的理想加以阻止,而是尊重她的選擇。為她選擇書籍,後來支持她全身心投入到整理的研究中,成了著名的整理專家。

人皆不同,興趣愛好也必定不同。

也許實驗室的瓶瓶罐罐於他而言能上演神奇的魔法,於你卻只是枯燥的工具;也許詩詞文章能讓你你心馳神往,於他卻只是難懂的字符。

既然所好不同,就應當由每個人選擇自己所愛,去探索,去享受。去發現這一領域的美妙與神奇。

3、家長也需要培養自己的藝術修養。

塞內加說:「教誨是條漫長的道路,而榜樣是條捷徑。

《中國詩詞大會》里才女武亦姝飽讀詩書,在奪得第二季總冠軍一夜火了。他的父親為了培養她,曾表示每天下午4點半就關掉手機陪孩子一起讀詩,玩詩詞接龍。

父母的言傳身教,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潤物細無聲。

心理學家奧瑞森.海倫說過:人類心靈深處,有許多沉睡的力量;喚醒這些人們從未夢想過的力量,巧妙運用,便能徹底改變一生。

父母陪伴不了孩子一輩子,不能一直為孩子遮風擋雨,但興趣愛好可以。

越早養成,對人生更有益。孩提時代便養成某種興趣人生會更幸福!

​作者簡介:大魚,富書專欄作者,一個90後職場寶媽,喜歡背包客旅行,也喜歡用文字書寫生活;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ghYf20BMH2_cNUgAG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