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慧徹寺南塔

2019-10-26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

記者 張伯陽 李沛華 實習記者 李紫荊 文/圖

在蒲城縣城內西府巷52號蒲城中學校內有一座慧徹寺南塔。此塔原名慧徹寺諸佛舍利寶塔,因與城中心宋崇壽寺塔一南一北遙遙相對,故俗稱「南寺唐塔」、「南寺塔」或「南塔」。

慧徹寺南塔建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相傳慧徹寺僧人在唐初曾隨李淵父子掃蕩群雄,立下汗馬功勞。李世民繼位後,為獎勵軍功,安撫舊部,特建此塔,由尉遲敬德督建完成。算來此塔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比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早二十五年,比薦福寺小雁塔更是早了八十年之多。

一個秋雨綿綿的清晨,我赴了這場跨越千年的約定。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詩曰「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宮。彼此皆兒戲,須臾即色空。」想來在輝煌繁盛的大唐盛世,由於多元文化的蓬勃發展,塔在當時也是比較常見的建築形式。

慧徹寺南塔系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是樓閣式的木塔向磚石結構發展時期完美演變的典型代表。

蒲城中學辦公室主任李健說:「我工作之餘,最愛研究這座塔。此塔原有十一級,明嘉靖關中大地震時頂上二層崩毀,後僅修復一層,故現存十級。塔高36米,底層邊長7.3米,塔基邊長11.65米。塔內原設木梯可登頂,早年損毀。塔上原掛有若干塔鈴,風吹悅耳,一則可以用來驚走飛鳥,以免糞便侵蝕塔體,起到保護建築的作用;二則有裝飾塔體的美觀作用。」

1957年5月31日,南寺塔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第一級南面設有券門可入塔室,內有唐代石佛立像一尊。自塔第二級以上,每級均有對開券門兩個,逐級上下,位置相錯。二級以上,每級塔身四面均仿照佛寺建築,隱現出三間方柱、斗拱(第二級為一斗三升),上承橫樑和疊澀出檐,分別用條磚和方磚砌成。第二級北面中嵌石屏一方,上刻「諸佛舍利寶塔」六字,塔縫為糯米汁黏結。

近幾年,國內不少鑽研佛塔和古建築的專家學者在研究了慧徹寺南塔之後,都說此塔造型古樸秀麗,色調簡潔明快,設計科學,構造完美,磚工精緻,表現出較高的磚飾面技術,為唐代早期佛塔中的代表。

從小生活在這裡的王福寬今年40歲左右,他在縣城西南開了一家煙酒商店,說他爺爺聽他的爺爺說起過這個塔的故事,相傳唐朝時期,玄宗李隆基到橋陵祭奠其父親時,曾駐蹕慧徹寺。

寺已歸塵,塔還屹立。寧心靜氣地繞著斑駁的佛塔踱著小步,一時間忘記了城市的喧囂、繁重的工作,觸摸著雨雪侵蝕的青磚,厚重的歷史打開一扇又一扇的大門,朝代更迭,戰火洗禮,故事被一代又一代地傳頌,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地繼承和發揚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Po1Bm4BMH2_cNUg7jw2.html



南湖的春天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