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僧:讀懂《六祖壇經》里這四句話,有效化解「中年危機」

2019-10-28     千面略懂先生


朋友是我們那一代人的佼佼者,大學畢業就去了我們艷羨的外企。但是最近他卻突然「被失業」,「中年危機」來得猝不及防。即便有一筆不菲的補償金,但是比起房貸,車貸,孩子上學,補償金依然是杯水車薪。

朋友和我們一起相約去爬山散心,行到中途,路遇一個僧人化齋,朋友便把背包里的乾糧分了一些給僧人。

僧人臨走時感念朋友的善心,特意送了朋友《六祖壇經》中的四句話。這本書是佛門唯一一部由中國人即六祖惠能大師宣說的經典,深入淺出的文字足可成為每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的箴言和座右銘。聽罷僧人的一番話,我們不禁感嘆佛法的博大精深。

【一】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唐朝的六祖惠能大師曾見到兩位僧人正在辯論,其中一個說幡動,另一個說風動,而惠能大師說既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心動。

這個故事啟示了一個道理,生活中的一切思想和觀念都是「心」的作用。「中年危機」乍一看是一件壞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也不失為一個機遇。

格力的董事長董明珠曾說過一段經歷。去格力前,她是一家化工研究所的行政管理,家庭和美也算安穩度日。但是丈夫突然離世,她突然被生活推到了絕境。

36歲的董明珠沒有被這個打擊打倒,她反而站起來與命運抗爭,她毅然辭職,去了當時還被稱作「海利」的格力公司。

董明珠從基層的業務員開始干,沒日沒夜地干。兩年後,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占整個公司的1/8。之後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所以說「中年危機」雖然看上去非常可怕,但是你只要擺正心態,問問自己的心,你有可能從此扭轉你的命運。

【二】隨其心靜,則佛土凈

而我們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時,必須排除雜念,內心平靜,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這和「隨其心靜,則佛土凈」也是一脈相承。

想到到達凈土,就應該先讓自己的心靈澄凈,滅除煩惱妄想。當我們的心靈清澈之後,我們所見到的環境自然也沒有污穢,處處皆是凈土。

一個人的心靈若是清凈無染,即使身處困頓的境界,也不會有眾多的煩憂;一個人的心靈若是不安、煩亂,即使身在山林天天靜修,心也如同在鬧市,不得安寧。

遭遇「中年危機」,我們擺好心態之後,就要心無旁騖地反省自我,提煉出我們本身具有的能力,和需要提升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度過危機。

【三】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一滴水和一江水,從形狀上、數量上、外觀上看,千差萬別,但就本質而言,它們化學性質、物理性質都是相同的。

一滴與一江沒有區別,一江與一海、一洋也是沒有區別的,乃至一切水都是如此。一切水的特性都反映在某一滴水中,而從這一滴水中,你可以獲知一切水的特性。這就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了。水是如此,其他萬事萬物也是如此。其千差萬別只在於種種表相,本質還是一樣的。

我們要從「中年危機」的本質上看問題。發生「中年危機」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公司的外部環境不好,第二就是本身有欠缺。這兩方面的原因交叉,才造成了「中年危機」。所以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我們沒有必要自怨自艾。

我們無法對改變外部環境,但是我們能夠通過改變自身,提升自我去改變外邊環境。

對這個世界進行更高層次的認識,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除去妄想執著的心,我們才能通達萬有諸法,而得無礙自在。

【四】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全句為: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世間人愚昧痴迷,只知道懺悔過去的錯誤,卻不知道用心從根源防止錯誤的發生。如果不知道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改正,過錯的根源沒有消除,新的過錯又會重新產生。

我們既然認識了「中年危機」發生的機制,那麼我們有必要從根源上改變我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學會反思,從內心的懺悔開始。如果不意識到自己有問題,你根本不知道從哪兒入手改變自我。

其實這四句話,都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不管身處什麼樣的境地,只要我們守住自己的內心,保持良好的心態,認識自我,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希望這些淺薄的理解能夠給讀這篇文章的你帶來微末的啟發。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BAXE24BMH2_cNUgRL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