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來得突然,像是被踩了急剎車。」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對於實體行業的衝擊顯而易見,本就「已是寒冬」的實體書店,更是迎來新的考驗:書店業如何尋求「困獸突圍」?
線上讀書會、線上書店、微信群「帶貨」……面對疫情帶來的市場危機,貴陽市多家實體書店開啟「練級」改造,探索更多的模式。
買書嗎?微信群幫你「帶貨」
「買書嗎?包郵的那種。」「讀它!」在貴州省新華書店讀者微信群,一句線上直播「帶貨」的經典話語一經發出,就引來讀者們在線點贊,群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
貴州省新華書店微信購書群。
「2月初我們就建立了讀者群,幫助大家找書,分享書籍,並在每周四統一發貨。」貴州省新華書店相關負責人說,針對微信群買書的讀者,貴州省新華書店推出9折優惠並包郵,刺激市場銷售的同時,發揮線上蓄客能力。
貴陽「網紅」書店鍾書閣,也將重「文化推廣」轉向「營銷方向」,並在2月20日正式推出「線上無接觸購書」服務。
「買滿99元的書籍,不僅3公里免費配送,還保證一小時速達。」鍾書閣負責人說,針對疫情,書店推出「線上無接觸購書」服務,讀者加入「燃燈計劃」微信群後,在群內就能諮詢下單。同時,鍾書閣還進行了深化主題內容策劃,首期推出20本與疫病、經濟、勵志、藝術、家庭教育五類書籍,為閱讀提供更多的選擇。
抓契機!線上書店開始接單
「願意開書店的老闆,大多出自情懷。」二十四書香書店的老闆糜志強更是如此。
與大眾常見的書店品牌不同,二十四書香書店以學術類的書籍居多,最大的特色就是黔版書、二手書,不賣教輔、不設咖啡消費區、不設免費閱讀區……本就相對「冷門」的書店,在疫情期間受的「打擊」會不會更大?
「其實在疫情之前,實體書店就已是寒冬,與其說疫情影響了書店業,不如說是在倒逼著實體書店成長。」糜志強說,面對疫情,二十四書香書店也選擇了新的玩法——開設線上微店。
二十四書香書店開啟線上銷售模式。
「一些二手書才上線,就被一搶而空,一天有十幾單快遞。」糜志強笑說,即便有時候分不清是朋友「給面子」,還是讀者真心喜歡,但選擇了「線上微店」這樣一次行動,就打開了一種可能。
與糜志強一樣,選擇在疫情中大膽嘗試的,還有西西弗書店。
2月19日,全國開店規模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西西弗,新增線上購買渠道,上線城市微店。全國首批城市微店涵蓋北京、上海、成都、貴陽等24座城市。
西西弗新增線上購買渠道。
「現在貴陽已有16家店陸續復工營業,但線上購買渠道依舊是我們今年的重點。」西西弗書店貴陽地區媒體聯絡人李欣屹說,疫情結束後,西西弗仍不會放棄線下渠道,發揮線上蓄客能力,既是品牌經營的調整,也是優秀經營能力的體現。
除了開通線上銷售圖書渠道,西西弗還會陸續上線文創產品,並聯合順豐推出購書放心送活動,讓危機轉為提升書店生命力的一次契機。
延伸閱讀
雲伴讀 擴大書友圈
除了書店業的升級改造,在書友圈,一場「雲伴讀」也引起了熱烈反響。
疫情期間,貴陽孔學堂暫停對外開放。「既然要「少出門,不聚會」,那何不索性圍著爐子或者擁著被子,安安靜靜、暖暖和和地讀一本好書?」2月4日,孔學堂開啟線上「溪山書會」,眾多作家、學者通過孔學堂微信公眾號、孔學堂官方網站及省內主流媒體向市民朋友推薦、分享私藏書籍。
孔學堂線上「溪山書會」。
其中,既有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戴冰推薦的「小畫書」和「字書」的《十字軍騎士》;也有北京大學文學博士楊早推薦的《汪曾祺自選集》《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小說散文精選》;還有貴州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博士趙永剛推薦的《尋他千百度》,與網友來了一場隔空解說,分享。
除了線上讀書分享,孔學堂還在「聽」上下功夫。
孔學堂聽書
孔學堂聽書欄目免費開放了孔學堂新語數字圖書館,每天推送好書,其中包含大量古典文學名著,以及陳忠實、張煒、胡學文、何建明、梁曉聲、楊爭光、葛亮、李佩甫、徐則臣、畢飛宇等一批知名作家的作品,由名家名嘴原聲演播,配以精品音效製作,給讀者帶來知識與聽覺的雙重享受。市民可下載新語數字圖書館 APP,或通過孔學堂微信公眾號、孔學堂官網點擊 " 孔學堂聽書 ",收聽海量有聲書。
沒有了空間阻隔,「敞開大門」的線上「溪山書會」與聽書,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網友的關注,和線下活動相比,參與人數成倍增長。
欄目 | 特別報道
來源 | 綜合多彩貴州網、貴州文藝微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