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多行星文明開啟,星際天體解答人類的起源

2019-09-29   宇宙印象

如果說彗星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是傳播生命種子,那麼人類的起源就有點撲朔迷離了,到底我們起源於太陽系還是其他恆星?還有一種可能,不論我們起源於哪兒,地外生命都有相似之處,因為彗星上的物質都相似,如果我們發現太陽系外的生命,他們很可能也是碳基的,甚至也有類似DNA這樣的遺傳物質。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24期 我們探索宇宙,無非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宇宙為何存在?第二,人類來自哪兒?於是還延伸出諸如到底是人類選擇了宇宙,還是宇宙選擇了人類。這兩個問題,在21世紀最多解決一個,甚至一個都不能解決,但這並不妨礙21世紀成為偉大的時代!隨著馬斯克啟動火星殖民計劃,星艦項目推出,我們看到了有生之年殖民火星的可能。

根據馬斯克的速度,殖民火星是很快的,2030年前能夠將人類送到火星表面,並且建立第一個殖民點,星艦一次可運輸100人,如果建造100艘星艦,每艘星艦往返10次,那麼可將10萬人送到火星。最快可以在2050年前就能實現,這意味著多行星文明即將開啟,這絕對是人類文明第二個未帶的時代。那麼第一個時代當仁不讓是阿波羅登月,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表面,實現了從地球到月球的飛躍。

我們在期待馬斯克啟動火星殖民的同時,也正在窺視人類的起源問題。很巧的是,接連兩個星際天體的出現使得這個進程突然加快了。第一個星際天體就是2017年出現的奧陌陌星際小行星,天文學家一直懷疑太陽系中還有其他星際天體,而且比我們預期的要多得多。這個觀點很快就得到了初步證明,2019年,第一個星際彗星進入太陽系,鮑里索夫星際彗星闖入太陽系,目前正處於前往近日點的過程中。

由於其速度並不快,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對其進行觀測。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指出,在科學家對星際彗星觀測時發現,鮑里索夫星際彗星上有大量的氰根氣體,這與太陽系內的彗星釋放的氣體也非常相似,這說明不論是太陽系內,還是其他恆星系統,都要相似的成分。這個觀點可不得了,我們甚至可以推出彗星所攜帶的生命分子可能都相同。如果說彗星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是傳播生命種子,那麼人類的起源就有點撲朔迷離了,到底我們起源於太陽系還是其他恆星?還有一種可能,不論我們起源於哪兒,地外生命都有相似之處,因為彗星上的物質都相似,如果我們發現太陽系外的生命,他們很可能也是碳基的,甚至也有類似DNA這樣的遺傳物質。

當然,這些僅僅是推測,最佳的方法就是登陸這些星際天體,派出探測器降落到星際天體上進行考察,並且帶回樣本。要知道這些樣本的意義不凡,這是其他恆星系統的物質,如果人類要前往其他恆星系統,現階段是不可能的,人類最快的宇宙飛船也得花數萬年才能抵達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我們應該高興的是,宇宙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方式接觸到其他恆星世界的物質,甚至是物種,因為彗星、小行星會在恆星之間穿梭,它們上有可能攜帶其他恆星系統的生命物質。

雖然這個探索方向的前景非常樂觀且有積極的意義,但我們仍然要解決一個問題:找到這些星際天體。科學家計劃使用正在建造中的LSST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對星際天體進行搜索,該望遠鏡預計在2023年全面投入運行,預計每年能夠發現100個星際天體,平均直徑可達到2米。預計在2030年代,我們可能選擇其中比較容易登陸的星際天體進行直接著陸,帶回樣本,有可能解答人類的起源問題。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