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剛學會走路,我要在她識字後教她學Python嗎?

2020-04-08   推麼推文化傳媒

在知乎上看見這樣一個話題:

「我女兒剛剛學會走路,我是否該在她識字後就立馬教她Python」,

而在題主在話題下的補充理由是:

「現在Python這麼火,我希望我的孩子更好的適應潮流。」

從這個話題的諸多討論中,能看到家長們對孩子的殷殷希望。

雖然我還只是一個學生,但我對這種問題的感觸也不少。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佳佳,曾經在離高考還有100天的時候,在宿舍里割腕自殺。

那天,佳佳對同桌說,她想去宿舍多睡一會兒午覺,結果,她居然在宿舍里割脈了。

好在佳佳被及時發現,最終沒有生命危險。後來,大家才知道她得了抑鬱症。

因為臨近高考,休整了幾周,她才又回到了校園。

一個偶然機會,我和佳佳坐在一起聊天,她告訴我說,她鋼琴十級。我驚呆了,向她投去羨慕的目光。卻沒想到,她說,她討厭練琴。

從上小學開始,她每天都要被逼練很久很久的琴,媽媽每次都對說是為她將來好,可是她真的一點都不喜歡。

她一邊排斥著,一邊被逼練習著,很多次練著、練著,手指就生了老繭。然後,她就把這些繭剝掉,看著手指流血,再把這些血擠在一個玻璃瓶子裡,存放起來……

她說這些的時候,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仿佛在說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卻一陣心悸。而後,也突然明白,她為什麼要割脈了。

一些父母「自我沉醉式」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恰恰是最無形的枷鎖,沉重而無法擺脫,日復一日侵噬著孩子們心靈。

童年本應是快樂的、無憂的,可是我們身邊卻有著和「佳佳」相似經歷的孩子。

在父母的一意孤行下,他們的童年被各種各樣的「潮流」侵占了,可這些「潮流」,是否真的適合孩子,又是否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呢?

去年熱播劇《小歡喜》中,喬英子是一個溫柔、聽話、成績很好的孩子,可是,誰也沒想到,英子最後竟然差點跳海自殺。

是什麼讓英子如此想不開呢?

原來,在外人眼中積極、陽光的英子,實際卻承受著與她年齡不符的許多痛苦。

因為父母離異,自己不能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

教師出身的母親,360度無死角地監控自己;

為了不讓母親難過,自己不能經常和父親見面;

喜歡天文學,卻被母親硬逼著去考清華北大;

眾人眼中的英子是體貼的、聽話的、乖巧人,但只有她知道,自己是壓抑的、無助的、可憐的。

當最後,她發現自己考航天專業的這個願望被母親扼殺時,她崩潰了,於是,想到了自殺,去結束自己討厭的這一切。

盧梭曾說過,任何一個人,只要他的心和他的愛好遭到了破壞,他如花似錦的年華就會像春夢似的消磨過去。

所以,當英子絲毫看不見實現夢想的希望時,她連盧梭所說的「消磨」都不願意去做了,而是直接想要自殺。

英子的母親,自以為將什麼最好的都給了英子,可是她怎麼也沒想到,英子是在被動承受這一切。的確,英子按照母親想要的樣子成長了起來,可是她,真的不快樂。

像英子母親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竭盡所能,將最好的獻給孩子。

可當父母給予的和孩子需要的無法契合時,哪怕父母再付出,這種教育都很難出成效 ,甚至會適得其反。

民國時期,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就很值得當今的父母們借鑑。

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人都從事建築事業,所以他們曾經希望長子梁從誡也能學習建築。

他們之所以給長子取名為「從誡」,也是期望他能像宋代著名建築師李誡那樣,成為一名公共建築師。

而梁從誡一開始也報考了清華大學建築系,但最終與錄取分數差了兩分。這讓梁思成和林徽因很難接受。

後來,他們才知道,梁從誡在考試時「放了水」,只因他更喜歡歷史。

兩人這才意識到,他們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最終,他們還是決定尊重孩子,而梁從誡,最終考取了北大歷史系,在文化領域內創下諸多成就。

梁思成和林徽因,和天底下的父母們一樣,對孩子都有著萬般期待,但當他們發現孩子原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時,他們選擇了放手,任他去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理想。

高爾基曾說過,尊重別人的人不應該只談自己。這句話一樣適用於父母和孩子間,孩子需要學會尊重父母,而父母也需要學會尊重孩子。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做,而是選擇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能只是「自我沉醉式」地為孩子「著想」,想其所想,才是真正為孩子著想。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都無法繞開的難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都會面臨很多的問題。

正如柏拉圖所說,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了不該堅持的」,孩子的教育問題亦是如此。

「小兒難養,父母難當。」當好父母,不僅要頂得住壓力,抗得了重擔,還得學會分辨和引導,怎樣做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父母對孩子,不應去執著於那些不該堅持的,也不應讓孩子放棄那些不該放棄的。

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讓每個生命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而不是為了去迎合他人的想像和完成他人的心愿。

所以,希望為人父母者,一定要遠離「自我沉醉式」教育,多給孩子留些空間,留些時間,用心陪伴他們,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才能真正一起成長。

推麼推原創寫手|小破爛

編輯琪鵝

審稿薛笨笨

聲明:本文所述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推麼推文化傳媒(ID:atu0003)立場。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推麼推精選推薦

  • 疫情下的外貿人

  • 3月再見,4月你好:武漢重啟,好久不見

  • 老爺爺舉牌示愛被隔離妻子:學會示愛,讓婚姻一路談情說愛

推麼推,原創寫手匯聚的平台

投稿郵箱: atu580216@qq.com

商務合作微信: Danly-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