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索拉拉理工學院(ITSON)的蘿拉·貝雷拉·赫南德斯博士和她的團隊領導的一項關於心理學前沿的新研究首次表明,與大自然的聯結感會使孩子們感到更加快樂,因為他們傾向於表現出更多的與可持續發展以及環保相關的行為。
我們生活的地球,面臨著全球變暖、森林砍伐和物種滅絕等日益嚴峻的威脅,針對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研究也愈發迫切地,需要尋找解決當今環境問題的方法。而年輕一代將成為地球的未來,研究人員正在關注如何促進孩子們對環境的關心以及環保行為。
研究人員指出,與自然脫節的「自然缺乏症」,可能會對我們的地球造成不可逆轉的毀滅——缺乏與大自然的聯結感,可能讓孩子們不再產生保護地球的願望。
貝雷拉·赫爾南德斯博士將「與自然的聯結感」描述為不僅能夠欣賞大自然的美麗,而且「能夠意識到自己與大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依賴性,能夠欣賞大自然的所有細微差別,並感覺到自然的一部分」。
該研究從墨西哥西北部城市招募了296名9至12歲的兒童,他們在學校完成了一系列的量表。量表結果將能體現他們與自然的聯結感、可持續性的環保行為以及快樂的程度。測量自然聯結感的量表中包括「人類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這樣的陳述,要求孩子們對這些陳述的贊同程度打分。
研究人員發現,在兒童中,與自然的聯結感與可持續性環保行為有著正向的關係,同樣也促進了孩子們更高的幸福感。這表明,那些認為自己與自然的聯繫更加緊密的孩子傾向於表現出更多的環保行為,也因此擁有更大的幸福感。先前針對成年人的研究也表明了類似的結果。
儘管該研究僅對來自同一城市的兒童進行測試有其局限性,但研究結果仍使我們深刻了解到,積極的環保行為對孩子的幸福感也有著重要影響。
加深我們對這些變量之間關係的理解,可以為促進兒童可持續行為帶來的額外心理益處提供實用見解。如果我們希望年輕一代更加關心環境、保護環境,那麼必須採取措施鼓勵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在自然界中度過更多的時間。
貝雷拉·赫爾南德斯博士指出:「父母和老師應該促進兒童和大自然更多、更密切、更深入的接觸。因為我們的結果表明,接觸自然能夠加深孩子們與自然的聯結感,進而促進孩子表現出更多的環保行為,從而感到更加快樂。」
該研究對環境心理學的未來研究以及其在自然教育的應用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讓孩子多多接觸大自然,不僅能更好地愛護我們的地球,也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幸福、快樂。
孩子親近大自然還有哪些好處呢?
小課堂曾分享過文章《超過1000+家庭參與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與大自然聯繫緊密的兒童更少感受苦惱,更少出現多動及其他行為問題》,也許能給你更多啟示。
1、孩子更具想像力
自然界有潺潺的流水,鮮艷的花朵,婉轉的鳥鳴,茂密的樹林,這些都將給孩子帶來美的樂趣和遐想,讓孩子的想像力更豐富。
2、孩子的觀察力更敏銳
春暖花開的時節,百花盛開,百花爭奇鬥豔,色彩斑斕。節假日裡,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到公園或郊外,觀察桃花、櫻花、杏花的區別,孩子在分辨花的形狀、顏色的過程中,觀察力不知不覺提高了。
3、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
調查發現,孩子每日平均花在電子媒體上的時間超過六小時。想轉移埋首於電腦或電視的孩子注意力,秘訣就在家門外。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步行20鍾,會比在嘈雜的街道步行表現出更持久的注意力。所以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多親近大自然。
4、孩子的身體更健康
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運動場。你是否發現,孩子的體能是驚人的,他們可以不知疲倦地瘋玩一整天。而當孩子整天被拘束在狹小的住宅、教室里時,可以想見孩子的潛能是多麼被壓抑。所以經常在自然界中「摸爬滾打」的孩子身體會健康。
5、孩子會更有毅力
孩子天生喜愛運動,坐不住,他們在大自然中瘋玩和瘋跑的過程是無意識地讓自己體驗疲累感。專家指出小時候的疲累感可以強化孩子的生命覺,讓孩子變得更堅韌、更有毅力。
6、孩子更懂得表達情緒
大自然開闊的視野讓孩子更願意大聲呼喊,身心變得更自由。他們會更願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釋放壓力。
7、孩子變得更聰明
大自然中有草有樹,有花有果,這樣多樣化的情景能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得到了鍛鍊,變得更聰明了。
小課堂Tips
孩子天生對外界非常好奇,在大自然環境中,家長和孩子的天性得到很好的釋放,共同嬉戲、玩耍中增進親子感情。在陌生的環境中對綠樹、青草、紅花、山水、陌生人、動物這一切都感覺新奇,運動對肌肉、骨骼、腸道、呼吸等系統的發育及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親近大自然對孩子的情感、智力、身體都有好處。
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吝嗇給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參考: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nature-child-happiness-1579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aHFGnEBiuFnsJQVswK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