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30年的葡萄園,看戶縣葡萄發展史

2019-07-25     貞觀



我家的葡萄

從我記事起,我家就有葡萄園,我家的葡萄園和我同歲,算起來已經有30年了。

我小時候,我們村種葡萄的人還不多,大部分村民還都是以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為主,肥沃的土地都是要種糧食的,哪裡能用來種葡萄這種「零嘴」呢,這不是浪費麼。葡萄都種在自家開墾的河灘上,是在沙土地里種葡萄。葡萄的生長也是靠天吃飯,老天爺讓你收成好,那就有葡萄吃,老天爺今年不高興,那這一年就白種了。好在葡萄不是主要收入來源,家裡人那時也不會太為葡萄操心。

葡萄成為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時候呢?我也記不清了。能記起來的,是爺爺每到夏天,就要常駐葡萄園看葡萄。看葡萄,首先是看麻雀,其次是怕有人去偷。

葡萄園的四周種著很多高大的白楊樹、柳樹,它們是麻雀們天然的落腳點。爺爺看園子,每天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趕麻雀。剛開始,葡萄園裡做幾個稻草人,就能嚇跑麻雀,但是時間一長,它們變聰明了,一點也不害怕稻草人。爺爺手拿長竹竿,在葡萄園裡巡邏,一邊輕輕敲打,一邊嘴裡喊著「啊噓——啊噓——」,離得遠了發現麻雀在啄葡萄,就在地里抓起一把土,使勁扔過去。這一嚇,麻雀們就從地里撲稜稜一大群,飛到田邊的大樹上。在我的記憶里,麻雀最多的時候,能用鋪天蓋地來形容。後來,爺爺還想出來用鞭炮嚇走麻雀、用收音機的聲音嚇走麻雀等辦法,但都是暫時的,麻雀永遠趕不走,我小時候最討厭這些傢伙。



沒種葡萄的鄉鄰到了我們家葡萄園,爺爺都會給他們吃個飽。看園子雖說看小偷,但其實偷不算啥大事,最怕他們糟蹋葡萄。一般小偷都是趁夜裡去偷葡萄,夜裡看不清,再加上慌慌張張,他們就會把葡萄摘得七零八落,這才是讓我們最心疼的。

爺爺在我初三時去世,之後看園子的事,就落到了爸爸頭上。葡萄成熟都是在暑假,所以暑假的白天,基本上都是我和妹妹在地里看園子,爸爸吃過晚飯,才會換我們回去。我的很多個暑假,都是在葡萄園裡度過的。無所事事的看園子時光里,我讀完了很多書,沈從文、張愛玲、劉墉、王小波的書,伴著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看葡萄園的夏天。

到我高中的時候,已經能和爸爸一起去賣葡萄了。

戶縣當時的消費水平一般,葡萄都賣不上價,為了我上大學的學費,我爸會騎一輛二八自行車,後面帶著兩擔籠葡萄,到長安縣去賣。

西安周邊各個村子大部分都要過陰曆的七月會,剛好是陽曆八月份,葡萄成熟的時候。過會的頭一天,有集市,村民們都要為第二天招待親朋好友,買肉買菜買水果,這時候如果去早了,占個好位子,就能順利賣完兩擔籠葡萄。過會當天,買水果的人也會比較多。我媽當時四處搜集了長安縣各村過會趕集的時間表,第二天去哪裡賣葡萄,都是按著這個表進行選擇的。馬王、靈沼等都是能賣上價的地方,是我爸當時最愛去的賣葡萄地點,因為這裡人消費水平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其他地方都是一斤一斤的買,這裡人就會三五斤地稱,葡萄很快就能賣完。

我最神奇的一次賣葡萄經歷,是高中畢業的暑假,一起和我爸去三橋那邊賣葡萄。具體是哪個村子,我已經想不起來了,只知道大概在西安西北那個方位。

早晨4點,我爸帶著兩擔籠葡萄,我帶著一擔籠葡萄,我倆一起騎了近三個小時自行車,騎到了要賣葡萄的村子。那時候路都是土路,為了走近路,我們有時還要走地邊的那種生產路,總之一路顛簸,才到了地方。到了之後,那個村子竟然沒過會,可能是我媽收集的信息有誤,也可能我們走錯了地方。

已經到了地方,時間也到了7點多,再往別的過會有集的村子走也來不及了,我爸就說,咱倆分頭沿著街道叫賣,這樣賣得快,賣完了就在村口集合,我答應了。結果我在街道喊了半天,可能喊聲太小或者怎麼回事,一點兒也沒賣出去,賣了一陣子,我也不想賣了,就帶著葡萄往村口騎,結果走錯了路,走到了村子的地裡頭,騎了半天,也沒發現一個人,我還連人帶車地摔了一跤,葡萄都跌到了地上,摔的不成樣子。我有點害怕,又騎回村子裡,等了很久,也不見我爸人來。

最後,我便宜處理了摔壞的葡萄,按照記憶里的路線,一路騎到了長安縣的八畝地,八畝地十字有一家賣炒麵的麵館,我爸每次在長安縣賣完葡萄回家都愛在這裡吃飯,8塊錢一份大份炒麵,味道好,我爸還能吃飽。到了這裡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麵館看了看,我爸竟然就在麵館里。原來他賣完葡萄,等了半天也不見我人,以為我等不及先回家了,一路騎車追著我,而我其實還在他的後面。

現在想起來,當時真是體能好,還膽大,現在騎自行車啥都不帶,我都騎不到西安了。

葉家寨村的葡萄

我2005年上大學,2009年大學畢業。大概就是我大學期間,西安葡萄研究所的所長紀儉,研究出了戶太八號葡萄新品種。葡萄研究所基地在草堂寺南邊,我們村在草堂寺北邊,離得很近,當時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紀儉所長把戶太八號的葡萄苗送給了我們村的村民。

我們家原來種的巨峰、白香蕉葡萄樹已經20多年,樹也老化了,我爸當機立斷,馬上挖了老樹,開始種植戶太八號。葡萄樹,頭兩年要長樹,第三年才能開始掛果,所以換新樹,就要舍掉兩年的收入,我爸媽當時還是很果斷的。

戶太八號葡萄比蜜還甜的味道、漂亮的果型、紫紅色透亮的像瑪瑙一樣的果實,一下子就占領了葡萄市場,葡萄價格一下子從原來的1-3元/斤,漲到5-10元/斤,這樣好的價格,讓我們村大部分村民都開始放棄糧食種植,種起了戶太八號葡萄。2010年以前,我們村還有人種小麥、玉米,現在已經全部都種葡萄了,我們村的標語也變成了「勤勞淳樸葉寨人,一村一品葡萄村。」葡萄,成了葉家寨村的代名詞。



圖 | 華商論壇@大唐漢子

2012年到2013年算是戶太八號最興盛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村子每年都舉辦葡萄節,村裡給村民組織葡萄種植學習小組,我爸因為種植葡萄時間長,經驗多,經過學習,還獲得了「高級農藝師」的稱號,鄉鄰們有什麼種植上的問題都會來問他,什麼時候該用澆水、什麼時候該打藥防病蟲,什麼時候該掐尖,都是有講究的。

戶太八號葡萄的種植,和我家之前的葡萄種植完全不同。不知道是因為價格高,人願意去侍弄它,還是因為它本來就比較嬌氣,需要人精心照料,基本上從每年的5月起,一直到11月,種葡萄的人,都要一直在葡萄地里幹活。掐尖、授粉、疏果、套袋,病蟲的防治,一遍一遍的澆水或施肥,完全沒有閒下來的時候,到了葡萄成熟,更是要忙著賣葡萄。

家家戶戶種葡萄,葡萄園子基本也不用人看了。麻雀也不需要人時時去趕,流行的是在整片葡萄園上空棚起一張大大的漁網,用漁網來防麻雀,還有就是靠套袋來防止病蟲害,這樣效果好了很多。



圖 | @楊爾蒂尼029

那個時候,環山旅遊路修好了,西太路也馬上就要修好,我們村通向外界的路慢慢多了起來。我們賣葡萄的地方從走街轉巷的叫賣,變成了在環山旅遊路邊擺攤。剛開始,旅遊路上擺攤的人不多,我們的葡萄特別好賣,從西安開車出來旅遊的人,只要一嘗味道,就會買。賣自家的東西,人都很實誠,來買了先吃,要是願意去園子裡自己採摘,那就更是連賣帶送的。但是很快,環山路上就多了很多販子,他們在園子裡批發葡萄,然後在旅遊路上賣,你賣8塊一斤,他們賣5塊一斤,逼得人沒辦法,我們只好將零售改為批發了。

那是葡萄賣價最好的兩年,葡萄的畝產值能達到兩萬,除去各種人工、化肥等投入,每畝地基本上能凈落一萬。就是在這幾年,我爸媽攢了些錢。我媽很有眼光,她那會兒看著房價一直漲,在我結婚後一直催我買房,靠著他們賣葡萄攢的錢的資助,加上我們自己攢的錢,我們終於在西安付了首付,買了房子。



我們村的很多年輕人在那幾年,都願意在家種葡萄、賣葡萄,也靠著葡萄,買了車,買了房。但是近三四年來,葡萄價格不高,投入比產出大,人還要起早貪黑地受累,很多人又放棄了葡萄園,要麼就讓葡萄地荒著,要麼就不要錢,給自家戶的人免費種,只要不讓地里長滿荒草就行。

戶縣的葡萄

戶縣改成鄠邑區很久了,但是讓本地人說起來,還是戶縣感覺順口。

戶縣全縣開始大規模種葡萄,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其實不光戶縣,長安、周至境內,環山旅遊路沿線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葡萄園,就像周至的獼猴桃、臨潼的石榴、白鹿原的櫻桃、大荔的西瓜一樣,戶縣的葡萄也因為戶太八號這個品種漸漸出名了。



圖 | @楊爾蒂尼029

最興盛的時候,戶縣還舉辦過葡萄形象大使選拔賽。這個大賽我也參加了,不過我就是去打了個醬油,拿著一篇寫葡萄的散文朗誦了一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葡萄形象大使當選的是我們村的一位女孩,她會跳舞,人也長得白凈漂亮,她家的葡萄園,剛好在村口,她的形象牌子,就豎在了她家的地里,來往的人都能看到。成為形象大使,她拍了一套照片,獎勵了幾千塊錢,好像也沒有後續了。

戶縣全縣都種葡萄後,葡萄的銷售就成了大問題,種植戶來不及零售,都要靠批發。有給朱雀批發市場拉的,也有幾家種植戶聯合叫一輛大卡車往上海、湖北等南方地區拉的。我家這兩種方法都賣過。

往朱雀批發市場拉,基本上要夜裡2點從家裡出發,3點多到批發市場,一車基本拉個20-30箱,交完每箱2元的管理費,就可以進入市場,找空位置下貨,一般4、5點去買葡萄的都是要精品的客戶,到8點以後,基本都是去拾便宜的客戶,賣得快了,6點就能賣完。賣的最不好的一次,爸媽一直等到了下午1點多才賣完。

我爸去年去上海賣了兩次葡萄,除去人工、車馬等費用,和朱雀市場批發的價格差不多,不過每次能批發出去的葡萄量就要大很多,葡萄成熟的盛期,拉去外地賣還是很能走貨的。



圖 | @楊爾蒂尼029

除了賣葡萄,戶縣人民還自行學會了釀葡萄酒,戶太八號釀的酒,特別甘甜,我感覺很適合女士喝,但是葡萄酒後勁很足。

今年早熟的興華王葡萄,已經開始進入市場了,酸甜的興華王葡萄,算是葡萄界的一道餐前小點,7月底8月的戶太八號才是正餐。不知道今年的戶太八號葡萄行情會怎麼樣,真希望爸媽一年的辛勞付出能有不錯的收穫。

作者:姜晗

戶縣人

版式設計:霹靂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M6aLWwB8g2yegNDuw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