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孕媽媽來說,孕期和產後會長痔瘡,但是不要過度的擔心。首先需要知道,怎麼預防便秘和痔瘡的發生,其次找出得痔瘡的原因。一般這個時期的痔瘡是因為妊娠期過多的黃激素影響、生產或排便時用力、恢復中的子宮依舊壓迫臟器等。痔瘡往往影響著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嚴重者甚至連坐和走都覺得困難,真是疼痛難忍。孕期的痔瘡主要是因為妊娠期過多的黃激素影響:大多數女性在孕期的時候,是會分泌一種物質的,叫做黃激素,這樣子的話是會導致孕婦的胃腸道受影響的,會沒有之前好。所以當食用食物的時候,食物就會在胃裡面有反應,排便時間也會延長的,久而久之的就會因為停留的時間太長就變得乾結,那麼這樣是特別容易出現產後,或者孕期的痔瘡發生的。
孕期為了保證胎兒的營養需要,孕婦盆腔內的動脈血流量會增多。伴隨著寶寶的發育,准媽媽的子宮日益變大,壓迫盆腔,使痔血管內的血液回流受到一定的阻礙。准媽媽常有排便用力或便秘,使直腸下端及肛門的痔靜脈叢血液瘀積,導致引發痔瘡。或者是因為孕期盆腔內的血液供應增加,伴隨著寶寶一天一天長大,子宮也隨之脹大,繼而壓迫靜脈,造成血液的回流受阻。孕期由於直腸肛門部位受到子宮壓迫而血行淤滯,同樣會促使痔瘡的發生。孕期間盆腔組織鬆弛,也會促使了痔瘡的發生。孕期痔瘡一般出現在孕後期的28周~36周。那麼我們該如何緩解孕期痔瘡呢?
飲食清淡
孕婦患痔瘡之後,最受困擾的一件事就是大便難解,容易便秘。便秘越嚴重,痔瘡就越嚴重,痔瘡越嚴重,大便就越難解,由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孕媽飲食要清淡,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儘量減少便秘的發生,減輕痔瘡的症狀。
適當運動
久站久坐會加重肛門附近靜脈曲張的嚴重程度,從而加重痔瘡。所以孕媽在懷孕之後就得保持適當的運動,經常散散步,做做家務,這些能有效緩解痔瘡帶來的不適。當然,如果實在是不舒服,那還是儘快去醫院看醫生吧,千萬不要硬抗。醫生會用最專業的態度,在保證胎兒安全的前提下為你治療。
有些孕媽媽問在孕期可以拿藥治療痔瘡嗎?不可以哦,在懷孕以後是不能亂吃藥擦藥膏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危害的胎兒的健康,所以這就讓本不是什麼大病的痔瘡變得「無藥可醫,無法可治」,不能吃藥,不能擦藥膏,更不能動手術,只能硬抗著。如果是輕度痔瘡,不會對孕媽的日常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這種情況完全可以等生產完之後再進行治療。但如果是重度痔瘡,孕媽上不了廁所,坐不敢坐,站不敢站,就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但是,為了胎兒的安全,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醫生是不建議孕媽用藥的。但可以通過合理飲食和適當運動先緩解痔瘡所帶來的痛苦,減少對孕婦基本生活的影響,等到生完孩子之後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