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汪滔 軍旅警營
關注軍旅警營公眾號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看望軍事學院的阿姨
6月13日上午到位於北京市復興路83號院的國防大學干休所看望原軍事學院的繆裴芙阿姨和杜銳穎阿姨。
圖為復興路83號院內(原政治學院)的大禮堂。
劉偉楨在復興路83號國防大學干休所院內的毛主席塑像前留影。
繆阿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高級步兵學校時候的照片。
繆裴芙阿姨,1952年9月1日從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高級步兵學校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1956年7月畢業分配到南京師範大學任教師。1969年軍事學院撤銷建制後,到北京十一學校任教,高級教師(正教授級)。繆阿姨今年88歲,我們祝願繆阿姨健康長壽,安度幸福的晚年!
建國初期,陳甦(左)、曾孟西阿姨(中)、繆裴芙阿姨(右)都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政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高級步兵學校學習和工作,並先後和同在總高工作的父親們結合,生育和養育了我們。
繆阿姨和編者媽媽陳甦、曾孟西阿姨當年在總高、軍事學院是閨蜜。
這張拍攝於六十年代的照片中,左邊是陳甦、中間是曾孟西阿姨,右邊是繆阿姨。
劉偉楨和繆阿姨在一起。
汪滔和繆阿姨在一起。
繆阿姨是賀琦的媽媽,是我們家御史廊的鄰居。
繆阿姨特別新潮,現在還經常彈鋼琴;在書房,繆阿姨說起微信如數家珍。
這張照片就是繆阿姨第一次估搗著將手機放在電腦桌上自拍的。
汪滔、劉偉楨夫婦和繆阿姨在一起。
劉張照片也是繆阿姨用手機遠距離自拍的。
汪滔和繆阿姨在一起,像不像母子倆。
這是2017年8月5日上午看望繆阿姨的照片。
這是2018年5月18日上午看望繆阿姨的照片。
繆阿姨身體硬朗,己經去了兩次北京世運會了。
段北生的媽媽杜銳穎阿姨,1965年拍攝於南京,當時35歲。這是杜阿姨最喜歡的一張照片。杜阿姨今年己經90歲了,我們祝願杜阿姨健康長壽,安度幸福的晚年!
杜阿姨1968年拍攝於南京的照片。
當天上午國防大學干休所正在舉辦老幹部麻將比賽,杜銳穎阿姨也參加了比賽,並取得了不錯的佳績。
圖為杜媽媽在麻將比賽中。
圖中正面者是杜媽媽,旁邊站立者是杜媽媽的外甥女。
比賽結束後,汪滔推著杜阿姨回家。在送杜阿姨回家的路上,杜阿姨給我說軍事學院的往事,說麗娜姐和北生精心照顧她的事情。這是2017年8月5日上午看望杜阿姨的照片。
看到杜阿姨就好像看到媽媽一樣,覺得特別親切。
這是2018年5月18日上午看望杜阿姨的照片。
看著兒子段北生的小學同班同學推著自己,杜阿姨笑得多開心呀。
但是在我向杜阿姨告別的時候,杜阿姨哭了,說話的聲音也哽咽了。我背過身去,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來。
後來北生給我微信說:我媽這兩天她一提起你就流淚滿面,要我一定好好致謝。
再見了,杜媽媽、繆媽媽,兒子在這裡祝您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我以後每年都會來看你們的。
參加泰陽大哥組織的聚會
貴賓您好:歡迎蒞臨京城最具特色江浙菜(孔乙己尚宴)餐廳,為您預定二樓《202》包廂,時間:6月13日中午12:00,地址: 朝陽公園橋向西第三個紅綠燈右轉或長虹橋向東第三個紅綠燈左轉直行300米,八號溫泉院內。
圖為孔乙己尚宴餐廳正門。
圖為孔乙己尚宴餐廳側門。
孔乙己尚宴餐廳一樓裝飾。
《孔乙己餐廳》二〇一五年在美國"設計詮釋「競賽中獲獎。(這年中國區僅兩個獲獎項目)
孔乙己餐廳是體現中國南方城市「紹興」的傳統文化的高端餐廳企業。「紹興市ShawXing」是中國的威尼斯,以「水景」,「當地特殊的建築」,「書法」聞名於世。「水景」和「書法」和「當地的建築細節」是本餐廳的設計元素。本項目是在現有餐廳內重新規劃出三個VIP大包間,設計師以「紹興」的環境特點和人文歷史營造一個中式氣韻貫通又時尚風流的聚會場所。
光陰流逝去,烏篷船可鑑。
那小小的碼頭,那窄窄的石階。
那狹狹的水路,那漫漫的征程。
左起:毛海洋、張克林、汪滔、喬泰陽大哥、曾紅、吳蘇寧。
汪滔和喬泰陽大哥、曾紅夫婦在一起。
左起:吳蘇寧、曾紅、汪滔、喬泰陽大哥、毛海洋、張克林。
喬泰陽大哥1968年2月從南京市九中應徵入伍,在濟南軍區67軍服役。
圖為喬泰陽大哥當兵時候的照片。
張克林1969年12月從山東省煙台市應徵入伍,在濟南軍區坦克八師服役。
張克林參加聚會的照片。
吳蘇寧1970年12月從福建省莆田地區應徵入伍,在福州軍區通信兵部電報營有線電報連服役。
吳蘇寧參加聚會的照片。
劉偉楨年輕時候的照片。
劉偉楨參加聚會的照片。
汪滔1969年2月從南京九中應徵入伍,在海軍東海艦隊服役。
汪滔參加聚會的照片。
左起:劉偉楨、汪滔、吳蘇寧、曾紅、喬泰陽大哥、毛海洋、張克林。
2019年6月12日晚上18:00,毛海洋和汪滔、劉偉楨夫婦小聚。
毛海洋和汪滔在一起。
毛海洋和汪滔、劉偉楨夫婦在一起。
張如寧大哥從上海來南京,2019年5月16日中午,和如寧大哥在南京小聚。
張如寧大哥和汪滔在一起。
2019年7月2日,汪滔看望同是南京市九中的學哥學姐吳志明、朱小蔓夫婦。
吳志明大哥和汪滔合影。
吳志明大哥和喬泰陽大哥都是1968年2月從南京市九中應徵入伍,在濟南軍區67軍同一個炮兵連服役。
小蔓姐和汪滔合影。
張海金大哥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到南京參加宇花學校六二屆、六三屆同學聚會,2019年5月15日晚上18:00,汪滔請海金大哥在南京大牌檔(中山陵店)小聚。
段麗娜姐、徐姍姍姐分別從北京和湖北宜昌到南京參加宇花學校六二屆、六三屆同學聚會,2019年5月14日晚上17:30,汪滔和兩個姐姐在南京德基廣場二期7樓德香茶樓小聚。
圖中左起:麗娜姐、姍姍姐、汪滔。
麗娜姐和汪滔在一起。
姍姍姐和汪滔在一起。
2017年5月5日上午,在上海報業大廈和喬泰陽大哥、曾紅的女兒喬爭月小聚。喬爭月現任英文《上海日報》記者、海派城市建築歷史作家。
汪滔和王寧軍在上海報業大廈合影,王寧軍曾任英文《上海日報》經營部經理、記者。
沉痛悼念古松同學
猶似昨日共笑語,不信今朝辭我別;桃華流水杳然去,清風明月何處尋 —-悼念同學、發小、戰友古松。
古松同學在與疾病鬥爭了10多年之後,因病醫治無效,於二零一九年六月一日下午十七時在北京博大醫院逝世,享年67歲,我們深深地懷念他。
(照片由劉蘇勤同學電子合成)
2019年6月13日下午14:30,前往古松同學家中悼念古松同學。
圖為古松同學設在家裡的靈位。
古松同學1951年11月1日出生於南京軍事學院,自此,和我們成為同學、發小和鄰居。
圖為古松小時候的照片。
古松和媽媽在一起的照片,有媽的孩子是個寶。1957年國慶節拍攝於南京玄武湖。
古松和妹妹、弟弟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照片。
古松同學1964年7月拍攝於南京,宇花學校六四屆4班畢業照。
古松同學1964年夏天隨父母親調到北京,在北京三中讀初中。
古松同學1968年年底到陝西省延安插隊。
古松同學1969年冬天拍攝於延安寶塔山下。
古松1970年10月在北京市應徵入伍,在武漢軍區54軍162師485團服役。
你說當兵有苦有累
更多的是甜是美
你說從軍笑過樂過
也流下過鹹鹹的眼淚
脫不下的是軍裝
更脫不下的是中指緊貼褲縫線的姿態
圖為古松在部隊站崗的照片。
1979年2月,古松帶領部隊奔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前線途中,古松當時是團政治處幹事,前排第二人為古松。
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戰鬥間隙,交流戰場情況。
圖中第二排右一為古松。
趕緊吃飯,馬上要開拔了,劍指越南高平。
圖中穿深色軍裝者為古松。
在越南高平市郊的防守陣地上,遠處就是進入高平的大橋。左一為司令部的參謀。
凱旋歸來,古松學習毛主席軍事著作,準備寫參戰總結。
生命中有過當兵的歷史
一輩子都不會後悔
圖為古松在部隊時候的照片。
回首部隊的軍旅生活
回顧往昔的點點滴滴
經歷了風霜雨雪
嘗過了軍營五味
也許這裡不是我夢中的天堂
但一定是我夢想起飛的地方
雖然我將要離開
但我依然愛著這裡
圖為古松在部隊的照片。
同是部隊大院子女,軍中伉儷,古松和妻子麗莉在武漢軍區195醫院時候的照片。
古松夫人麗莉年輕時候的照片。
古松夫人麗莉當兵時候的照片。
古松夫人麗莉當兵時候的照片。
誰說軍人只有威嚴
軍人也有溫柔的時候
古松和妻子、兒子在一起的照片。
孩子
爸爸是你的守護神
爸爸為你遮風擋雨
孩子
你可知道
你是爸爸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你是爸爸擁有人生最富有
最聖潔的慰藉
圖為古松和兒子的照片。
孩子
自從爸爸穿上軍裝的那一刻起,
他的生命已不僅僅屬於你,
而是屬於肩負的使命
他也不僅僅是你的爸爸
而是屬於「軍人」這個無私的稱呼
圖為古松和兒子在一起的照片。
古松同學從部隊轉業以後,先後在勞動部和經濟日報社工作。
古松同學在日內瓦參加國際勞工大會時候的照片。
古松夫人麗莉現在的照片。
麗莉和孫女新越在一起的照片。
古松兒子古鑒現在在杭州阿里巴巴集團公司工作。
古松兒子古鑒和女兒新越在一起的照片。
古松孫女新越今年九月份就要上小學一年級了,也像60年前的我們一樣,成為小學生了。
古松、劉蘇勤都是1964年7月份宇花小學畢業後隨父母親工作調動去北京,我們分別己經53年。
左起劉蘇勤、汪滔、古松,2017年8月1日下午拍攝於北京。
古松、汪滔和小學班主任常老師合影,2017年8月6日下午拍攝於北京。
老同學合影留念,2017年8月6日拍攝於北京。
左起:林江、汪滔、古松、陳和平、劉蘇勤。
古松夫婦和汪滔夫婦的合影,2018年5月14日拍攝於北京古松家中。
60年前的小學同學、軍事學院鄰居,真正的髮小情啊!
古松和汪滔在一起,2018年5月14日拍攝於北京古松家中。
這是古松生前給我們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
古松同學安葬在北京八寶山人民公墓
汪滔、劉偉楨夫婦和古松夫人麗莉前往八寶山人民公墓祭奠古松同學。
古松同學的骨灰安放在八寶山人民公墓懷思閣內。和他爸爸媽媽的骨灰安放在一起。
懷思閣外牆上鐫刻著古松同學的名字。
犯我國土一尺者,必將挫骨揚灰,祖宗基業寸土不讓,犯我中華者
雖遠必誅,我們熱愛和平,但我們不畏懼戰爭,國雖大,寸土必爭,地雖小,分毫不讓
寧可埋骨千萬,不背後世罵名,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每一寸領土,都是中國人民鮮血換回來的,願我有生之年,見你,君臨天下,縱橫四海,勇者無解,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沒有長眠,我是凜冽的寒風,掠過大興安嶺的雪原,我是溫柔的春風,滋潤著西部荒野的麥田,是清幽的黎明,漫在荊棘谷的林間,是雄渾的軍號,越祖國藍天的雲端,是溫暖的群星,點綴西沙群島的夜晚,我是高歌的飛鳥,留存於美好的人間
古松大哥(古松長 作者8天),我們現在都步入中老年,並且已經退出現役,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我們的態度依然和你生前一樣---若有戰,召必回。你要戰,我奉陪!
古松,你在天國還好嗎?
古松,安息吧,願你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