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鍵詞
自主性;有利; 不傷害; 家屬
案例呈現
張 女士, 54歲,因右上肢無力 2天就診於神經科急診,顱腦CT發現顱內有一個 2× 2cm大小的圓形中等密度占位,考慮腫瘤可能性大。轉天患者及其家屬就診於 該院神經外科,胸腹盆增強 CT提示右肺上葉邊緣帶存在類圓形占位伴強化,頭顱 MRI提示顱內轉移瘤可能,遂將患者收入神經外科病房進一步診治,入院後行 PET-CT提示顱內轉移為單一轉移灶。患者入院後情緒較為焦慮,一方面出於對自身病情不了解,另一方面則是右上肢無力的症狀令患者感到十分苦惱,自己明明覺得是小問題,但卻始終得不到解決,不如自己出院拔個罐子。入院後胸外科會診認為患者一般情況尚可,肺部原發腫瘤進展情況較好,可以考慮行開顱手術切除顱內轉移灶後進行全腦放療。與患者家屬溝通後,患者的侄子就職於醫療器械公司,有醫學教育背景,認為自己的姑姑是轉移癌,是晚期了,已經沒有手術指征,態度強硬,拒絕接受手術,並提出給予患者保守治療的要求。此外家屬一致認為不應告知患者具體病情,原因是患者情緒脆弱,擔心其承受不住這一消息的打擊。
問題:醫療團隊應當怎樣做?
小編導讀
- It's my decision.
- Without surgery, you'll die.
——《Monday Mornings》
《Monday Mornings》的第二集中,患有腦膠質瘤的小患者Trisha在經過自己非常細緻地調查後,認真並堅定地為自己做出了拒絕手術的決策。Hooten醫生面對著這個態度非常強硬的小患者,不僅打下了可能是Hooten醫生人生中最「閃亮」的一個賭,還在苦勸無果的情況下,說出了態度極為強硬的那句「不做手術,你會死」。
回到本例,從患者家屬的角度而言,家屬可以說極盡了對患者本人的 「關愛 」和 「呵護 」,認為患者已經出現腦轉移瘤,生命所剩無幾,沒有必要再接受一次大手術帶來的身體上的創傷,也不希望告知患者真實的病情,怕患者會崩潰,認為這一切都是為患者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但是,在醫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很多患者及家屬內心根深蒂固的印象或許已經有了比較大的改變,此時再面對著患者和家屬的意見時,身為臨床醫生該如何向患者解釋利弊的權衡,而在面對患者家屬選擇隱瞞病情的態度時,針對本例情境,你的考慮和選擇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文中圖片、視頻均來源於網絡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出自己的精彩點評~
並請期待本周日-「熱議評述」
編輯:大長杆君
案例: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張迪
審核: 粉條兒菜、燕白黃瓜、覆蘿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