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威,穿街走巷你看見最多的一定是茶屋,街市、大廈、公園茶屋、茶攤遍布各個角落,高檔豪華的,格調簡易的,露天的,室內的,各色人群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茶緣之地。
三五同事或一幫好友,喝茶打牌,聽賢孝,八卦天下,不亦樂乎,實屬武威一道亮麗的風景。
武威人愛喝茶的歷史久遠,清晰的記憶清末就有茶館、茶攤,茶屋是改革開放後出現的名稱,鄉土氣息濃郁。
茶屋多數裝修簡易,幾張桌椅,一壺茶,半牆酒,就可以掛一招牌。說是茶屋桌子上擺的卻多是酒菜,一屋子人喝酒划拳,吃飯喧天,人聲鼎沸。
人醉了茶解酒,心醉了吹大牛,幾分醉意後的武威人吹起牛來紅火的不得了,能笑得你前仰後翻,也能氣得你火冒三丈。
上檔次的茶屋大廳都帶文藝范,名人書畫,包廂卡拉OK,好茶好吃好喝,鐵觀音、普洱、手抓羊肉、大盤雞,特色茶品、美食、美酒一應俱全,親朋好友聚會,商務生意人會晤,文化人座談論道,茶屋助力了武威發展。
也許你會被這樣的場景驚呆,茶屋怎麼成了酒樓!這就是武威茶屋的特色。
這個季節喝茶最愜意的地方是風景茶園,端一杯茶,躺在樹蔭底下,藍天白雲,綠浪碧波,迷瞪著眼,耳邊傳來陣陣弦音,遠古的影像若隱若現,似夢非醒的朦朧中享受夏日清涼,悠閒自在。
比較有名氣的茶攤有東關核桃園,西郊公園,現在已美稱「茶園」,還有茶屋一條街,風景園區內的山水茶舍。你在別的城市找美食一條街基本都有,要找茶屋一條街恐怕只有武威有。
武威茶屋就像一部歷史書,從鄉村到鬧市,從遠古到今天,講述著她的故事。茶屋一次次在流行文化的衝擊下成功逆襲,滄桑不敗,茶屋懂武威人,容得了武威人的豪放,散漫,惆悵。
茶屋也是武威最熱鬧的地方,無論春夏秋冬,茶屋從不會出現冷清的現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特色,茶屋成了武威另一種「威武」文化。
說武威是西北茶館之都一點不為過,西北再沒有一個城市茶館有武威如此之多,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武威人如此喜歡喝茶呢?
這和武威人的個性和生活態度有關係,武威,河西門戶,絲綢之路第一個關隘,雖是西北軍政中心,但自古這裡的人們就生活的安逸自在,這地方天高地遠,歷來是牧耕之地,周邊沒有經濟發達城市比鄰,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老百姓都是過得去日子邊自享清閒,知足常樂。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安逸知足態度,武威這座古城自絲路興盛之後好像被世界遺忘了一樣,靜靜的屹立在大西北這片沃土之上,直到馬踏飛燕的出土這座文化名城才活躍起來。
想要了解武威人你要走進茶屋,想要了解武威文化你更要走進茶屋。
文/遇見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