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村:雲煙深處有仙緣

2019-11-25     映象文山融媒

塵世確有桃源。

「普者黑」正是一處桃源,而桃源的鑰匙就攥在文山州丘北仙人洞村人的手裡。四百年前,幾位相約逃婚的撒尼族青年撞進這處桃源,築起了仙人洞村,於是生生世世便與「普者黑」結下仙緣。

「普者黑」為彝語,即盛滿魚蝦的湖泊,想來這樣的湖泊定是神仙拓在雲煙深處的。天藍雲白,一個個湖泊連綴成天空的倒影,碧綠的湖水澄澈通透。一座座孤峰,不知奉了神的什麼旨意,正在水中排兵列陣,各守其位,似乎只待令行,就會「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

細細想來,那山那水,莫不是仙人置下的陣仗,用來守護桃源?仙人洞村就隱在雲煙深處,一日日倚著青山與綠水縋綣,享盡桃源的恬淡閒逸。

走進仙人洞村的遊人,也就結下了一份仙緣。

綠水環流的村落恍若出塵,好像就是從仙境挪移而來的仙居,一幢幢樓宇高低錯落,各俱情致。或許不久之前,許多仙人還在那樓宇里談經論道,指點塵世滄桑,而今這些樓宇則被安置在仙人洞村。

五柳先生筆下的桃源,在仙人洞村稍稍改了版,雖不見桃花,卻照樣摹寫「落英紛紛,芳草鮮美」,村內亦隨處可見「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

2

仙人湖就在村前,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真像仙人布下的一個符咒,或許循著那柔軟的漣漪就能覓到仙人的蹤跡。

尋一隻小船在湖水中飄搖,你會相信自己已然成仙。不著一絲纖塵的水,當是仙人的障眼法,不知不覺中那個紅塵滯濁肉身已被換下,身心俱輕。念上一句「我欲因之夢湖月,一夜飛度鏡湖月」,也許仙人就會從天而降,來這仙人湖裡攜你凌波漫步。最初撞進桃源的撒尼族人先祖,或許冥冥中就是循著神的指引,才覓到這處紅塵仙境。

每天清晨,雲霧剛剛褪去,從睡夢中醒來的仙人湖格外清寂,仿佛回到它的前世,正等待仙人來湖中盥洗沐浴。那一刻,陽光與風就躺在湖面上,風正翕動睫毛,碧綠的湖水便跟著微微顫動,使得躺在湖上的陽光跟著搖晃,於是滿湖金鱗跳躍。

水岸村落則在清晨的陽光里舒展腰肢。村中來來去去的遊人,經過夜的引渡,一個個都得了道成了仙,悄然遁入仙人湖,逍遙於碧水中。

飄然一羽。

仙人洞村:雲煙深處有仙緣

一湖綺麗,一湖清風。昔日范蠡功成名就時曾攜西施五湖泛舟,那況味怎及仙人湖悠閒自在?湖岸芳草如夢,恍然五柳先生就在岸上拈髯微笑,而他筆下的桃源正偎了綠水。

入眼皆永恆,一瞬恍然便是一生。那份無欲無求,那份內心空明,除了神仙誰還能做到?

3

那個雪膚花貌的仙子,果然早潛入普者黑,分身於仙人洞近旁的水流里,化作大片大片的荷。

六月晴空下,一株株「濯清漣而不妖」的荷,佇立在荷塘里,與日光或者月光共舞。是誰在低吟「無邊荷葉連天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仙人湖吹來的清風恣意撥弄著一方方荷塘,用那泗溢的荷香來皴染仙人洞這處閬苑仙府。

一個又一個撒尼族女子,著了粉色裙衫,好像就是得了仙人點化的塘中荷花,那水汪汪的眸子裡甚至還蓄著塘里的清波。那些荷花樣的撒尼族女子,就在村中四處盛開,或倚在樓前,或佇立街邊,或偎著水岸,或撐起小船……她們是荷花精靈,與那個雪膚花貌的仙子有著極深的淵源。

當初那個雪膚花貌的仙子,自「九華帳里夢魂驚」之後,便懷揣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心事,來到普者黑的清澈水流里盈盈而歌,一笑一顰便有了塘中荷花的萬種風情。

詩詞曲賦全都來了,來到仙人洞村的荷塘,在那擠擠挨挨的荷葉上落座,聽拂過荷塘的風誦讀那些浸著荷香的清詞麗句。哦,寫下《愛蓮說》的周敦頤來了,寫下《長恨歌》的白居易來了,寫下「蓮動下漁舟」的王維來了,寫下「誤入藕花深處」的李清照也來了……一枝枝荷花就著朝露輕甩水袖,猶自風吹衣袂飄飄舉,瞬間便舞作旖旎婉轉的霓裳羽衣曲。

冽冽荷香正從詩人的指尖上滴落。仙人洞沐浴在荷的清香里。

遊人俱已成仙。成了仙的遊人,紛紛御了荷香飛向塘邊,去牽荷花精靈的翠腕柔荑。荷花精靈正在凌波漫步,踩著詩詞的平仄,走出一闕清麗的宋詞:曾宴桃源仙洞,一曲舞鸞歌鳳……

那些成了仙的遊人,竟相逐了荷花精靈的步履,沿棧道在荷塘內凌波。恣肆汪洋的荷,當是那個雪膚花貌的仙子拋灑的相思淚,一顆顆全都化作嫵媚的荷花,柔柔的粉,潤潤的白,燦燦的黃,幽幽的紫,艷艷的紅……哦,仙子的真身到底棲在哪株荷上?

當初村中撒尼人的先祖來到這處桃源時,可是被荷花的清香迷醉,才決意在這裡結廬?

一座座覆了茅草的亭子佇立於荷塘深處,它們也在嚮往凌波漫步嗎?四處都是荷,翠綠的葉子密密銜接在一起,凝成了又一重碧波,而婷婷於這碧波之上的荷花,就成了落入玉盤的大珠小珠。

該有清泠的弦歌彈響,也許該彈一曲《雲水禪心》,閉上眼睛聆聽仙人作法……

4

仙人洞的仙緣,就結在村子裡那株最老的黃連頭樹上。

沒人說得清那株老黃連頭樹到底活了多少年,它的樹幹極其粗大,好幾個成年人才能合抱,龜裂的樹皮就像神的法器。或許神就棲身在老黃連頭樹中,村裡的撒尼族人一直視老樹為神。每年三月初三,春回大地的日子,村人就在「畢摩」的帶領下,來到老黃連頭樹下祭祀樹神。

神樹的血脈里,藏著仙人洞村秘史。村落的秘史,就系在老「畢摩」的舌尖。

據說從石林逃離的撒尼人先祖,闖入普者黑這處桃源時,即刻被這裡的青山綠水陶醉,遂決意在仙人洞所在處築村結廬,村前有湖水蕩漾,村後則青山逶迤。

村成,村人卻苦於無路可走,只能乘竹排涉湖而出。翌年夏日,忽逢暴雨,閃電把天空撕裂,一條白龍驀然落地,用力從山後把大山拱出一條豁口,並一直拱到仙人洞湖邊方才停下。白龍龍頭所在處,就是今天的白龍子塘,而龍尾還留在大山豁口處,村人把那裡叫做龍尾坡。

白龍龍頭拱出的土堆,漸漸隆起一座土山,第二年土山上就生出了青岡栗、黃連頭與麻栗樹。只幾年,那些樹就長成了參天大樹,樹幹粗壯,枝繁葉茂,顯然是汲了白龍的精魂。

那片神樹,就是仙人洞撒尼人的神。每年三月初三,一代一代撒尼人就在一代一代老「畢摩」的帶領下祭祀神樹,獻上宰殺煮熟的獸禽,跪拜祈福。神則賜給仙人洞村人丁安康、六畜興旺與五穀豐登。

直到有一年,忘掉古訓的村人砍掉了一棵棵神樹,只剩下老黃連頭樹。不久之後,瘟疫竟在村中蔓延,牲畜與家禽一批批死掉,甚至幾位青壯年也莫名離世。恐懼中,人們終於記起了樹神,於是請來德高望重的「畢摩」帶村人祭祀白龍,村子終歸平安。

結了仙緣的仙人洞村,重新種下更多的神樹,來護佑這片桃源。

5

仙人洞這處桃源里,時時都有笙歌逐著明月清風。

趁著夜色正稠,划上一隻小船,劃入藕花深處,去偷聽撒尼族青年男女的情話,可以感受被浪漫浸透的桃源夜色。月光下的荷塘光影迷離,一朵朵荷花就如黛色夜空的星星,猶自晶瑩閃爍。原來歌吹並非在揚州,而是在月夜仙人洞的荷塘里,那纏纏綿綿的弦歌正是月光的手,輕柔撫弄著夜幕下靜謐的青山綠水。

佇立在月光里的山,一座座各不相連,仿佛都已得道成仙。它們是桃源的守護神,千年萬年都守著這裡的日出月落,守著「普者黑」的豐饒,亦守著仙人洞村撒尼人的水上仙居。

清澈如水的月光在剪輯桃源的日子。

夜色里的老黃連頭樹成了神仙府邸,那濃密的枝葉間有仙人來去。而圖騰柱下的廣場上,仙人們已然從四方趕來,在這桃源里點燃了篝火。

來到仙人洞的人,哪個還沒有成仙?

村子裡每個撒尼族人都是仙使,他們圍著篝火翩翩起舞,用幸福歡快的舞步發出邀請。傾慕桃源而來的遊人,一個個早已被普者黑的青山綠水引渡,在這夜的篝火旁再續一段仙緣。

夜的靜謐清幽,讓仙人們徹底釋放了自己,他們爭先恐後地祭出絕招,用祝福來調製出漆黑的藥物,去抹黑篝火旁的每一位仙人,祈願桃源幸福覆蓋天地間。

清風徐來,仙人在夜幕里張開了羽翼。

文/王利軍主編:劉飛副主編:鄧凌 編輯:小小吳審核:藍淽 大白 秋水法律顧問:馮在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ADWom4BMH2_cNUgPmN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