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有啥不一樣?

2020-03-09     BaBa很忙

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意思就是說,愛護別人、關心別人的人,也會受到人們的喜愛;尊敬別人的人,也一定會得到他人的敬重。一個人能否做到尊重他人,與這個人童年時期受到的教育密切相關。有數據表明,幼年時期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從小時候開始,就更能夠學會如何尊重他人,在長大之後,更有能力在自己的交際圈中如魚得水。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在2019年上映的電影——《小丑》,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壟斷了各種好評,拿大獎更是拿到手軟,豆瓣評分也高達9.3分。在《小丑》的故事中,年輕的小丑就是與母親蝸居在破舊的公寓中、聽著母親的抱怨聲中度日如年。小丑的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苦難,但是父親不願與他相認、身患重病的母親絕對是他噩夢的開始。一個健康幸福的家庭,往往能夠幫助一個人度過生命中的各種難關;但是,父母的不尊重、家庭關係的支離破碎,往往會讓孩子心中的陰影越來越濃厚,最終有可能會耽誤孩子的未來。



根據心理學家分析,很多孩子的叛逆都是源自於他長期生活在父母對他的不尊重之中。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僅僅因為年紀小,就得不到一個人應得的尊重,當他長大、懂事一些之後,又怎麼可能願意尊重那些曾經不尊重他的人呢?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著的個體,年齡的大小只能體現出社會經驗的豐富程度,並不能代表一個人自尊心的大小。電影《囧媽》中,徐伊萬直言,在媽媽的心裡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兒子的一切早已經被設定好,媽媽總是鍥而不捨地改造他,但是卻沒有發現,他根本不是媽媽幻想出來的樣子。如果孩子從記事開始,身邊就一直是否定和質疑的聲音,孩子要麼漸漸變得懦弱自卑,要麼就是極力想要掙脫父母的束縛,結局終將是兩敗俱傷。

前面舉的都是一些反面案例,那麼,家長如果能夠做到尊重孩子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哪些有益的影響呢?


被家長尊重的孩子有啥不一樣?

第一, 快樂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當人的基本需求被滿足之後,就會產生被尊重的需要和被愛的需要。現在這個社會,大多數家庭都已經不需要再為孩子的日常溫飽而擔憂,在這種條件下,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會產生被尊重和被愛的需求。其實,滿足孩子的自尊心並不難,無非就是尊重孩子的隱私、凡是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再行事罷了。永遠不要認為自己是在委曲求全地順著孩子的意思,因為這份對孩子的尊重必將以更加美好的方式回報到自己身上,況且,這種互相尊重的相處方式,才是人與人之間正確的、溫馨的相處之道。


第二, 有更大的勇氣面對世界

一個人性格的養成,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身為父母,如果真心期待孩子能有個光明美好的未來,就應該對他少些不必要的責罵、多一些肯定和鼓勵。最近熱播的一部韓國影視劇中,有一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男主是個剛正不阿的人,他看不慣社會上的惡勢力、認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沒有理由自高自大、仗著權勢去欺壓別人。就在男主轉學到了新學校的第一天,教室後排有一個染著黃頭髮的學生在霸凌同學,拳打腳踢之後,還把一罐牛奶灑在被欺負的同學頭上。

這種行為激怒了男主,男主狠狠地打了黃頭髮同學一拳,卻因為對方是官二代被強制性退學。他的父親趕到學校之後,沒有責罵自己的孩子,反而帶男主去了附近的餐館。父子二人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就在兒子哭著向父親道歉的時候,父親說:「兒子,我不怪你。在你小的時候,我一直告訴你要成長為一個正直的人,今天,我看到你做到了。父親一輩子沒能做到這一點,你以後也要繼續這樣活著啊。「

父親的話在男主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以至於後來男主被說成不諳世事也好、不懂得變通也罷,他都是那個極具人格魅力的、有責任心、有擔當的男人。可見,父母對孩子輸入正確價值觀十分重要,正是因為這位父親尊重孩子的做法、理解孩子內心的追求和原則,他才能做到義無反顧地支持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且,這樣正直的人,一定不會被生活所辜負。

因此,面對那些想要試著從現在開始多給予孩子一些尊重的父母,我從三個方面總結出了一些實用的小技巧,相信它們一定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今日份的實用小技巧

第一方面,尊重孩子的內心需求,在可控範圍內給孩子自由

《環球時報》曾經報導過這樣一件事: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的一位學霸在高考時取得了675分的好成績。在這份好成績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原來,在一年前,即將邁入高三的他,決定放下手機,專心學習,可是,他又放心不下自己最鍾愛的那款手游——等到一年之後再拿出來玩,豈不是早就「涼涼「了?在這種糾結的時刻,他的媽媽竟然答應兒子,幫忙」代打保級「。就在這種情況下,兒子安心備考,媽媽負責完成保級任務,最後,二人都取得了成功。

這位母親的高明之處在於,她沒有扼殺兒子的愛好,而是選擇了尊重。在這種被尊重、被理解的環境下,兒子也就能夠擁有更加平和的心態和更加強烈的動力繼續前進。



第二方面,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不要揠苗助長

俞敏洪曾經說過,他認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像一棵樹,是有時間段的。你可以給他澆大量的化肥,讓樹成長得很快,但到最後他很有可能是病態的。所以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時間段,這都是因人而異的事情,我們作為父母,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去判定孩子成長的快慢。因此,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也能夠最大程度上幫助孩子向更加美好的人生邁進。



第三方面,尊重不是順從,呵護不是沒有原則

要知道,尊重孩子並不意味著滿足孩子一切無理的要求。我們是父母,制定計劃和規則是我們的分內之事。只是,我們要懂得了解孩子內心所想,不強迫孩子去做他不感興趣的事,但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清楚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是什麼。即使不走家長安排好的路,也要讓自己有一條光明之路可走,否則,就是一個沒有夢想、沒有追求、更沒有靈魂的存在。



總的說來,尊重孩子可以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不尊重則會引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或是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各位家長可以試著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學習怎麼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等到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一定會感激自己有如此思想開明的父母、也一定會不辜負父母的厚望,成長成一個正直、堅強、勇敢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xG3v3ABgx9BqZZIXL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