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布國內首份兒童零食團體標準《兒童零食通用要求》,該標準6月15日開始實施,首次提出了「兒童零食」的概念,對兒童零食在營養健康及安全性上進行了明確規定。
小朋友們都愛吃零食,什麼零食是安全的,符合兒童吃的有沒有可參照對標的標準,成為眾多家長迫切想知道的事情。相較於普通零食,哪些才是健康的兒童零食呢?市民又是如何選擇的? 南都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選購兒童零食依賴品牌和口碑
市民陳女士是一位寶媽,經常購買海苔、小饅頭等零食作為孩子的輔食。「一般是通過網絡社交平台,看看其他家長都買哪些品牌的零食。有些產品網友反饋不錯,自己就會購買。」陳女士說,為寶寶選購零食時她比較依賴品牌和口碑,對營養成分、優劣對比並不在行。
記者走訪了解到,家長們對目前市面上兒童零食產品的主要擔憂仍然是添加劑,其次是色素、原材料。相對應的,判斷零食健康的標準是天然的,無添加、少添加的,家長們通常會通過產品成分表、配料表、口碑以及品牌來進行判斷。
近日,記者走訪中心城區多家大型超市看到,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零食被分為休閒食品、乾果、餅乾、乳酸飲料等多個品類。正在帶著孩子購買零食的楊女士告訴記者,她對某種食品是否針對兒童設計或者適合兒童食用的判定,主要是依據常識與外包裝。「有些產品的外觀設計會突齣兒童元素,選取鮮艷活潑的顏色或是可愛的卡通形象,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我家孩子一看見可愛的包裝盒,就嚷著要買。」
記者隨機選取了包裝上體現了兒童元素的多件零食,對其配料等信息查看發現,這些零食中,只有少部分餅乾和薯片等明確標註了過敏源,而絕大部分零食都使用了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等。
兒童零食將穿上「標準制服」
《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中,對兒童零食營養健康及安全性作了明確規定。如兒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應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經輻照處理的原料。此外,還提出少添加糖、鹽、油的規定,並要求規定氯化鈉、蔗糖、脂肪的限值;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零食不能「崩到小牙」;包裝結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安全性,在兒童使用過程中不應對其產生傷害,如割傷、誤食等風險;強制要求標示過敏源信息,以及醒目標註影響兒童食用過程中安全性的提示。
南陽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韓東景指出,兒童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階段,兩餐之間可以加一些零食,補充必需的營養。但是,家長應該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零食觀」,不以口味和孩子的喜好選擇零食,更多地從營養角度補充正餐不足,讓孩子少吃或不吃油炸、高糖、高鹽的零食。應把奶類和豆類作為優質零食首選,奶類和大豆類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對兒童生長發育尤為重要,同時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6至12歲的孩子,可以在3至5歲兒童的零食安排基礎上增加堅果類零食。
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吃零食
還要把握幾大原則
2-5歲學齡前兒童:
吃好正餐,適當加餐,少量零食;
零食以優質水果、奶類、堅果為首選;
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
不喝或少喝含糖或碳酸飲料;
零食應新鮮、多樣、易消化、營養、衛生;
安靜進食,謹防嗆堵氣管;
睡前不吃零食,保持口腔清潔。
6-12歲學齡兒童:
正餐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課間適當加餐,優選水果、奶類、堅果;
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及煙燻油炸零食;
不喝或少喝含糖或碳酸飲料,不喝咖啡和含酒精飲料;
零食應新鮮、營養、衛生;
睡前不吃零食,保持口腔清潔。
來源 南都晨報
全媒體記者/張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lkot3IBd4Bm1__YTf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