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一場有關方言的盛典——「陝話爛漫:『陝西話與世界』方言朗讀之夜」在西安大唐芙蓉園舉行。來自省內外的陝西籍藝術家、作家和歌手,全程用陝西話朗讀、演繹了諸多古今經典文本。
開場以一支絢麗多彩的「霓裳羽衣舞」舞蹈,和一段融入鐘樓、秦腔、涼皮等陝西本土元素的「陝話爛漫」概念片,共同拉開了朗讀序幕。朗讀之夜開啟後分為上下兩場,既有「陽春白雪」之典雅,也有「下里巴人」之親切。
在以朗讀經典文學文本為主題的上半場活動中,陝西廣播電視台海茵、徐傑兩位藝術工作者,分別朗讀了白居易的《登觀音台望城》和杜牧的《長安秋望》,兩首詩一為長安讚歌,一為高秋讚歌。長安之城,皇宮衙署、市民住宅,布局規整;長安之秋,天空如明鏡無纖雲一毫。兩位朗讀者隨後又朗讀了李白的《清平調》其一、其二,展現了李白這一盛唐詩歌藝術高峰的雄奇豪放詩風。從唐代回到當下,陝西人民藝術劇院劉研和胡小莉、陝西廣播電視台包志堅分別朗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以及賈平凹的《秦腔》等陝西現當代經典之作。
在上半場與下半場之間,國家一級演員、第25屆梅花獎獲得者李君梅女士為朗讀之夜帶來了一段精妙絕倫的秦腔表演,場下掌聲持續不斷。
下半場則由朗讀轉為演繹,由經典文學文本轉為「尋常巷陌」的通俗文本。在今日陝西這片土地上,因為學習、工作或婚姻等原因,生活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而陝西人也遍布全國甚至全球各地。為此,朗讀之夜特別請來在陝西學習、工作的省外人和本地人一起參與「方言接龍」遊戲。每組參與團隊第一位和最後一位是本地人,中間三位來自其他不同省份,至始至終都使用陝西話傳,地道的陝西話與夾帶著四川、山西口音的陝西話共同營造了歡樂氣氛。這邊笑聲方止,緊接著兩場為《武林外傳》《鐵達尼號》等中外經典影視劇配音的遊戲又帶起新的熱潮,全場歡笑聲此起彼伏。還有一些在西安讀書、工作的國外友人,也和現場觀眾一起使用陝西話配音,讓那些耳熟能詳的橋段另有一番風味,陝西話的魅力愈發得以彰顯。
方言,可朗讀、可演繹,還可歌唱。在活動最後,歌手程渤智帶來了《西安人的歌》,這首歌如今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最紅且播放率最高的方言歌曲之一。
這是一個高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新時代,來自不同地方甚至不同國家的人們匯聚在一座城市中,在此交流、在此溝通,而這並不意味著留在背後的方言就必然被遺忘。就像《西安人的歌》唱的那樣,「有一座城市/它讓人難以割捨」,同樣也有一種腔調——「陝西話」讓人恆久不忘。因為方言,是中國的腔調,也是你我共同的鄉愁。(陝西傳媒網記者 張亮亮 馬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