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專業未來可能難就業

2019-11-24     康石石

康石石前段時間針對藝術設計的就業趨勢談了不少,總體來說,藝術設計專業的未來就業前景廣闊,市場龐大,需求量高。

但也有不少人質疑,關於藝術設計的就業未來真的這麼樂觀嗎?

康石石在網絡上聽到了不少聲音:

  • 當初堅持要學,畢業咬著牙做了四年累成狗,幾乎天天加班全年無休,現在果斷放棄,轉行考教師了。
  • 熬夜通宵趕工,老的特別快。
  • 工資太低,還累成狗。

這些消極的聲音從來都沒有減少過在藝術設計行業,還是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職業未來前景不看好。那麼,為什麼這麼多人說藝術設計不好就業?哪些專業在大眾認知中是特別難就業的?又是難在了哪裡?

一. 就業難的專業,真那麼難?

這些圍繞著就業難的藝術專業,其實大多集中在幾個專業上,它們或是因為專業本身性質,或是因為行業發展需求和結構,導致了大多數人覺得就業難。

1. 純藝

就業難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公認」的純藝。純藝為什麼會被多數人指證,究其原因在於純藝的高度難以界定,純藝的深度更是將大多數人擋在門外。搞藝術的哭窮也不是一個兩個,真正能將作品賣出高價的藝術家還是少數。也是被眾多人調侃「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一個專業。

天價藝術家蔡國強的作品

細數歷史上著名的藝術家,如梵谷、莫奈、維米爾等等,哪個不是終身為了藝術創作獻身,卻在生前窮困潦倒一生,死後成名?而能在生前就備受歡迎的藝術家少之又少,諸如畢卡索、安迪·沃霍爾等,這都是真正懂得商業運作,懂得大眾心理的藝術家,還有專門的藝術經紀人幫他們打通藝術產業鏈。

現如今學習純藝的學生遠超於那個年代,再加上教育普及,純藝的教育更是早早開始,直到進入專業的學習後才發現,純藝是一個多麼需要深度學習和理解認知的領域。

但在當下的國內行業市場中,純藝還是一個普遍認知度不高,缺少成熟的產業鏈的行業,僧多肉少更是這個行業的普遍現狀。

但我們忽視了純藝的潛在價值,認為沒有直觀可視的價值產生就是難就業的專業。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曾對5萬多本科畢業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什麼知識最有用」。

出乎意料的是,隨著畢業年份逐漸增大,他們認為最有用的知識由「基本技能」過度到「基本原理」接著到「人際關係」,而在人生閱歷和經驗達到一定深度和高度後,畢業年份超過16年的人認為藝術最有用。

我們不能單純的把「就業」和「有用」二字划上等號,因為凡是能推動社會進步的,能在時間的浪淘沙中發光的創造,都是在短期之內看不到收穫和回報,但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真正被世人所記住的無價之寶。

那些覺得純藝術沒有用,找不到價值而因此覺得就業難的人,或許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如果整個國家的教育,或輿論風氣,都在慫恿著那些真正喜歡純藝的孩子們快去追求短期之內的回報變現,而放棄學習真正的純藝,那不久的未來,社會將會變得多可怕?

這就像是社會變成一個大型博物館,突然之間著火了,要不要救貓倒是其次,可怕的是沒有一個人在想著救畫。

2. 室內/景觀設計

接下來是室內/景觀設計,這兩個相輔相成又不一樣的設計專業在國內的行業發展中似乎是一個尷尬的局面,學建築的可以做室內/景觀,學環藝的可以做室內/景觀,似乎所有專業都來搶室內/景觀的飯碗。

就是做室內設計的人都在瘋狂吐槽這個專業,起薪低,熬人。

圖片截自微博

而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都是對空間的規劃,是綜合類的學科,共同點在於空間和環境的關係,空間和裝飾的關係,結構和造型的關係,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的結合等。它們需要涉及美術、雕塑、裝飾文化、建築基礎知識、園林藝術、人體工程學、設計流派、材料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無論在專業理論的廣度,還是在專業技能的多樣化上,都是極具深度和高度的專業。

它們難就難在,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把控,經驗的積累等,這一點會讓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被擋在門外,或是被行業的現狀打擊。而國內對這些專業的教育以及課程體系上,仍然不能很好的貼合社會發展需求及時進行教材更新。這就存在著專業與就業所需要的技能有非常大的落差、不匹配的現象。

清華美院的室內設計本科課程設置

而在未來,城市建設加快,智能化將成為發展趨勢,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要求也逐步提高,對空間和環境的要求也將轉變為重視人的生理、行為、心理環境創造等更廣泛和更深意義的理解。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又高。

所以,不是它們難就業,而是大多數人目前學習的技能在未來不能滿足行業的變化需求,因此覺得難就業。

再者,設計,尤其是和建築環境相關的設計,本就是高端職位,在工作量上,國內外是一樣的,都需要不斷的提出設計方案,不斷改進。996並不是只在中國有,你的職能決定了它本身的勞動方式。最重要的,不是抱怨和逃避,而是通過實踐,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沒有任何一門專業在行業中的開始是簡單的,需要你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提升自己,來適應這個領域的工作。

3. 策展

這是一個被普遍誤解的專業,很多人認為策展就是在博物館幫人掛畫的。

那為什麼「掛畫」也很難就業?

一個是因為眾多的被市場飽和剩餘的純藝專業學生也來做這份工作了,是的,就是上面提到的純藝術專業。這是行業現實的狀況,所以,純藝還是有別的就業方向的。

其次,策展其實是一個高逼格專業,這也是為什麼學習純藝的學生也可以做這一份工作。在一場藝術展覽中,策展人相當於展覽的導演,控制全程,統攬大局,是一場展覽能否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來看百度對策展的定義:早期定義是藝術展覽活動中的構思、組織、管理工作。現代定義則是指在文化創意、藝術文化領域中,通過創意構思、資源整合(人脈、文化藝術、渠道、媒體)等智慧勞動,連結高端品牌、文化、藝術項目與社會大眾的關聯,使活動、展覽、演出發揮高效系統專業的經濟、社會、文化效應。

就現代定義而言,策展融合了理論與實踐,跨越創意產業、零售業、科學、文化政策等不同領域,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和需要實操性的專業。

而一個優秀的藝術策展人必須具備對藝術的熱情和專業知識,了解藝術史、設計史,能對藝術作品有一定的賞析能力,可以從藝術家、藝術品和商業市場多個角度展示展覽,並推動產業發展。所以,策展專業是一門綜合性極高的專業,不僅需要藝術背景,還需要有管理能力和宣傳能力。

它的難,除了市場對其的高要求和需求少,剩下的想必就是在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但是在未來,人文建設的大力推進和文創產業的發展,將增加對策展職位的需求量,如何能讓藝術作品帶動市場消費和增值,將是未來策展人的挑戰。

2011-2018年全國展覽數量、展覽面積增長趨勢 資源: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智研諮詢整理

二. 你覺得難就業的專業,別人覺得不難

所以這些專業難就業嗎?難。

因為他們都是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技能和成熟的把控能力,以及綜合統籌能力,再加上市場需求傾向於達不到要求寧願不要的態度,這讓很多學習藝術設計的同學望而卻步,亦或者被行業「逼迫」轉行。

但是,你覺得難就業的這些專業,別人也覺得難嗎?那些具備高知識度,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不見得會這麼認為。而如何成為高素質人才,康石石也不需要再反覆的強調了,除了自我提升,自我學習,就是進入更高等級的學府,進行深度的專業學習。

高素質的人才什麼樣子?猶記得在上個世紀,就有一批具有先進思想的學生遠赴美國學習,他們之中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

中國早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的人

馬塞爾·萬德斯Marcel Wanders曾說:設計已死,所有該設計的東西已經設計出來了,當今的設計師很難變出個全新的東西來。

是啊,這麼來說,藝術設計確實很難,難以創新。

但是他的後半句話是:設計師最重要是要設計出人們能認同、能跟人們溝通的東西來。

Marcel Wanders聞名於世的作品

所以,設計也不難,只要你能抓住用戶的心理。那些覺得沒有設計可創新而認為設計崗位就業難的人,更多的是看不到本質,找不到自己的價值,難以創新。換個角度想一想,也許你覺得難,但總有人覺得不難。

三. 藝術設計的價值

很多人覺得藝術設計就業難,也是認為市場對藝術設計的承認度不高,沒有產生實際價值,更不能理解它的用處,實際上,是陷入了實用主義至上的極端。

法國的中學將哲學列入了必修課,並成為高考中的一門考核。也沒有人能列出哲學產生的實際價值,但是更沒有人能忽略哲學的重要性。近代的藝術史,哲學是基築,達利、畢卡索這些響徹世界的大師更是哲學的崇拜者,他們的作品中所表達的精神,創作的來源,多出自於哲學的認知。

更有英國頂尖藝術院校金史密斯對哲學和藝術設計的結合,大部分教授都有哲學研究背景,金史密斯的學生更是思想超前,創作作品更是思考一些深層次的探索和思維的突破。他們的藝術設計沒有價值嗎?可是在行業中,金史密斯的學生可是炙手可熱的潛力股。

更有前沿藝術家誕生於注重思想教育的歐洲,57歲的莎拉·盧卡斯(Sarah Lucas)畢業於史密斯大學,是英國最知名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的作品通常具有戲謔、辛辣、好玩的風格,大膽挑戰生活中常見的性別差異、階級問題。11月初,她在中國的首展便是在中國紅磚美術館,這一次,她帶來了一場名為《致女人的一千個雞蛋》的行為表演,是一場「屬於女性的活動」。

紅磚美術館創始人、館長閆士傑和她一起投擲出第一顆雞蛋。館長有備而來,特意為這個活動身穿綠色半身長裙。

所以,藝術的價值從來都不是單一的,用有形的價值來衡量的,更重要的,是藝術設計帶給人精神上的啟示,乃至幸福感、滿足感。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中,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又有誰能說藝術和設計沒有價值。

既然它的價值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那麼藝術設計未來就業就更為廣泛和開拓,所有的難就業不過是市場的轉型,行業的變化,甚至是需要自我的重新提升帶來的衝擊。

傳統的職業定義已經不能滿足於當代甚至未來的職場形態,同學們也需要早早了解並做好未來規劃,沒有絕對的難就業,只有自己和整個行業還不夠清晰的認知。康石石也希望各位選擇藝術&設計專業的同學,如果真正喜歡自己的專業,就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能不能釣得到「大魚」,全看你有沒有耐心放長線。

如果對藝術留學或作品集有疑問,可頭條私信康石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f6ZoW4BMH2_cNUg-0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