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怕測血糖?用上幾個技巧測了不痛還准!

2020-05-13     糖尿病同伴

原標題:糖尿病人怕測血糖?用上幾個技巧測了不痛還准!

監測血糖是常見的護理操作之一,目的在於掌握患者及時血糖,為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對於糖尿病友來說,監測血糖往往成為其住院期間或居家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但反覆扎手指,產生的這種「十指連心」之痛,給患者帶來的恐懼感往往令患者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出現抵抗情緒和心理,不願意長期堅持監測血糖,同時不良情緒又可通過神經調節系統干擾患者血糖。

那麼,對於需要反覆測血糖的糖友來說,如何才能夠緩解測血糖帶來的「十指連心」之痛呢?

一、選擇需要采血量較少的血糖儀

采血量越大,就意味著每次需要採集更多的血液,采血針也需要刺的更深,采血帶來的疼痛感也會越大。因此,選擇一款采血量較少的血糖儀就可以避免因需血量較大而引起的采血之痛,比如自動吸血功能的血糖儀。

二、合理選擇采血手指

1.避免扎指尖:

人體指尖的神經末梢相對豐富,敏感度也更高,比手指其他部位疼痛感也更強。而手指側面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其神經分布相對較少,是不錯的采血部位。此外,每個人手指對於疼痛的感受也是不太相同,建議優先選擇無名指、小指、中指進行穿刺,次要選擇拇指和食指,穿刺點選擇指腹偏側面。

2.經常更換手指采血:

儘可能把針刺帶來的損傷分散到每一個部位,而不是在一個或者少數幾個部位重複多次穿刺。對於昏迷患者,護士應儘量避免同一部位采血。對於清醒患者或自我監測血糖者,應記住上一次的采血部位,下一次采血時應避免這個部位,儘量不要在已經感到疼痛的手指上采血,等疼痛好轉後再換該手指采血。

三、采血前的準備活動

手指末梢循環越好,穿刺後出血量則會越多,需要穿刺的深度也就越淺,自然疼痛感也就越少。因此,在監測血糖前應清潔雙手,保持手部溫暖,或可通過雙手相互摩擦促進手指血液循環。如果環境過於寒冷,可通過溫水洗手達到增加手指血液循環的目的,避免手部過涼進行采血。此外,保證采血時同側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後按摩采血部位,這樣亦能夠保證一次性采血成功,疼痛感也自然較輕。

四、選擇適宜的穿刺針和進針角度

建議選擇直徑最小、長度最淺的采血針穿刺,根據皮膚厚度適當調整進針角度,並捏緊遠端指節關節進行穿刺。居家自我監測血糖時,應了解采血針的正確使用方法,保證一次性采血成功,儘可能地減輕疼痛感。

糖尿病如何測血糖更准?

空腹測血糖的最佳時間

空腹血糖的最佳測量時間應該是在早餐進餐之前,一般在早餐前半小時測量,因為糖尿病患者進食前30分鐘的時候會皮下注射胰島素,所以一般是在餐前30分鐘測量,而早餐前已經是一夜未進食,是一天中血糖最低的時候,所以應該在早餐前,不宜晚於早上8點。

餐後測血糖的最佳時間

測量餐後血糖應該在餐後兩小時抽血。是指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時,整2個小時後測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是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即進食後食物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敏感,無胰島素抵抗現象,則餐後2小時血糖值應下降到4.6~7.8毫摩爾/升。

但若儲備功能雖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島素比正常人還高,卻由於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抵抗雖不明顯,但胰島β細胞功能已較差,則餐後2小時血糖可明顯升高。

運動後測血糖的最佳時間

一般飯後半小時內不宜運動,一運動會減少胃部的血流量而造成胃負擔增加,久了會引起胃病和消化不良,半小時到45分鐘後開始有氧運動,前十分鐘肌體中糖分消耗較多,後十分鐘血液中的糖分開始補充到肌肉中而引起血糖降低。

一般以運動30分鐘為宜,再休息半小時後血糖便會回到正常水平,到那時也差不多飯後二小時了,所以在那時測血糖是最好的。

測血糖的頻率

糖友們測血糖的時間段一般是早晨空腹時、三餐前、三餐後 2 小時和睡前。醫生一般並不要求你每天都測8次。

但是,你可以從上面的時間中,每天選不同的時間,一天做 1 ~ 2 次。這樣,過一段時間,你就會得到一份血糖隨飲食和時間波動的完整的資料。

如果你正在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治療,就需多測幾次。你可以選擇以下時間檢測:

※ 在運動之前、之中和之後。

※ 當你懷疑自己的血糖水平正在降低時。

※ 當你開始使用一種新的降糖藥時。

※ 在你患其他疾病時。

微信公眾號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D2XDHIBiuFnsJQVdG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