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成都、西安,誰是最強網紅旅遊城市?

2019-12-01     旅行的信仰

一些是旅遊平台依據自身數據推導出的區域和城市排名,一些是政府機構發布的數據。

像在省級層面,「五一」期間,四川就以4322.87萬人次的遊客接待數量排名全國第一。江西、河南、重慶等也位居前列。

在一些商業機構榜單中,重慶、西安、成都,更是位列國內網紅旅遊目的地前三甲。

作為網紅城市的西部三雄,各自 在旅遊領域的表現到底怎樣?

01

五一表現:重慶遊客數量是西安成都之和

就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期來看,三座城市的表現分別為:

重慶全市共接待境內外遊客2559.6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00.16億元。同比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分別為10.6%、33.5% 。

成都市共接待遊客1335.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12.02億元。

西安全市共接待遊客1302.49萬人次,較去年「五一」假期增長28.38%;旅遊業總收入66.34億元,較去年「五一」假期增長47.46%。

接待遊客數量,重慶絕對第一,差不多是重慶和西安的總和。當然,這和城市的人口數量有直接關係。

增速方面,成都今年未公布。重慶和西安相比,明顯西安要更勝一籌,再次延續了網紅氣質。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收入方面,成都第一,重慶次之,西安最少。論人均旅遊消費,成都也明顯高於另外兩城,西安則略超重慶。

這種差距背後,不排除統計口徑的差異。

成都的人均旅遊消費高,應與背靠旅遊資源豐富的四川有關,如過境、過夜遊客相對較多,外地遊客去樂山大佛、峨眉山等川內景區,大多是先抵達成都,由此帶來的消費,不是一筆小數字。

一定程度上,成都扮演著整個四川旅遊集散樞紐的角色。

當然,四川旅遊資源相對較豐富,在吸引遊客上與成都也算互為加持。以旅遊資源為例,5A級景區中,四川為12個,陝西為9個,重慶為8個。

02

入境遊客數量重慶第一,西安增速迅猛

每年各地的旅遊數據公布後,相關數據的真實性往往引發討論和爭議。

以今年「五一」為例,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日期間,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76.7億元。

如果按照重慶、成都、西安公布的數據,三個城市的旅遊收入就占到全國的近一半,這顯然不是事實。但也不能說數據有問題,只是統計核算口徑有區別。

不過,有一個數據可能很難有爭議,那就是入境遊客數量。

根據各城統計公報數據:

2018年,重慶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388.02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1.90億美元,分別增長8.3%和12.4%。

成都2018年接待入境遊客340.6萬人次,增長13.0%,其中入境旅遊收入14.5億美元。

來源:中新網

西安2018年的入境遊客數據未公布。2017年為175.13萬人次,同比增長30.6%,實現外匯收入11.84億美元,同比增長30.5%。

就入境遊客總量看,仍是重慶第一,增速上,西安則處於領先地位。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地理位置接近,重慶與成都的入境遊客,應該有相當比例是重疊的。比如到四川旅遊的國外遊客,可能先飛(或火車、遊輪)到重慶;而到重慶的,也可能先飛(或火車)到成都。

03

西安對旅遊產業依賴度最高

全域旅遊時代,沒有哪個城市不重視旅遊。作為網紅城市代表的西部三雄,更是如此。

西部菌以旅遊收入與GDP的比值,對三個城市的旅遊產業分量作了一個不算嚴謹的比較。

以2018年為例,重慶旅遊收入與GDP的比為4344.15:20363.19,簡化後即為1:4.7。

成都為3712.6:15342.77,簡化後為1:4.1。

西安為2554.81:8349.86,簡化後為1:3.3。

根據上述結果,西安在三個城市中,對旅遊產業的依賴度應該算最高。這一方面說明,西安的旅遊實力較強,但更反映出,西安的GDP總量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在政策層面,三個城市對旅遊產業的定位都比較高。

《重慶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年)》提出,加快把旅遊業培育成為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把重慶建設成為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成都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全面增強成都旅遊的國際競爭力,將旅遊業打造為拉動經濟發展、助推城鄉一體化、促進生態景觀化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惠及全民的幸福導向型產業。

西安去年發布的《西安旅遊產業倍增計劃(2018—2021年)》則明確,加快補齊旅遊產業發展短板,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名城和世界旅遊時尚之都。

來源:西安旅遊產業倍增計劃(2018—2021年)

並提出具體目標,到2021年,力爭旅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左右。

不難看出,旅遊業都被三個城市當作了支柱型產業。事實上,縱觀國際大都市,旅遊產業一般都具有支柱作用。西部三雄要打造世界級城市,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的確應該強起來。

04

西三角抱團做大旅遊IP

在國內而言,西部三雄目前的旅遊接待人數和收入狀況,都不算低了。但與國際大都市比較,仍處於起步階段。

以成都為例,在接待入境遊客數量方面,哪怕是與上海、北京相比,差距都是很明顯的。

所以,做好基礎服務,整合既有旅遊資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遊品牌和市場環境,西部三雄都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具體來看,有幾個方向是重慶、成都、西安可以有針對性做強的。

一是,搭建川陝渝旅遊合作平台,抱團借力開拓國際市場。

三個城市目前在國內都是網紅城市,應該趁機合力打造西三角精品旅遊線路,對內形成旅遊資源互補,對外,一起做大西部旅遊城市的大IP。

共同攜手與國際地區開展旅遊推介活動,實現共贏。三個城市抱團搞出的影響力,肯定大於一個城市單打獨鬥。

二是,推進過境免簽政策升級、打造國際化貨幣結算平台。

自今年1月起,廈門、青島、武漢、成都、昆明5個城市已實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重慶、西安仍只有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另外,三個城市除機場外基本沒有免稅店;國際貨幣兌換點也應該更多。

三是,能否率先推行2.5天假?

2015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有條件的縣區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已有多個省份出台了實施細則,但少有大的影響。以休閒文化見長的西部城市,可以帶頭嘗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CtKwG4BMH2_cNUgaR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