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濕氣是百病之源!
進入三伏天后,體內濕氣越來越重
體重增加,小肚子怎麼也減不下去
人總是恍恍惚惚不在狀態
便秘加重、失眠多夢、肩膀酸痛
濕氣不僅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還會引發眾多疾病
根據中華醫學會統計
140種疾病是因為頑固性濕氣引發
口臭、長痘、濕疹、關節炎、腸胃不適…
央視專家說道:濕胖不僅影響個人形象,還會直接威脅身體健康。高血壓、高脂肪、高血糖都與濕胖相關。
濕氣不分季節,不分體質,不分男女
一不小心就會被濕毒入侵
尤其是女性,體質天生比較虛弱偏寒
更容易被濕氣侵入
造成手腳冰涼、痛經等各種婦科疾病
三伏天,祛濕刻不容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悶熱的環境使人特病容易遭受到「濕毒」的侵擾,如果稍微不留神的話,就容易留下病根,在冬天病情會加重,冬病夏治,三伏祛濕刻不容緩。
說到祛除濕氣,傳統的方法有:拔火罐、刮痧、針灸。這些方法其實效果都不盡如人意,而且還要忍受著疼痛。
拔罐只能祛除身上部分濕氣,錯誤的手法還會損傷皮膚,淤血也給身體恢復造成負擔。更何況,並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適合。
那麼日常去濕氣的好方法有哪些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都能幫助加速身體代謝。
二,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逍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
三,避開濕氣的環境
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疼;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藉助電器進行除濕。
第四招:養脾胃是祛濕治本之道
中醫中有一款食療袪濕的方子,以紅豆、薏米為主,此配方的精妙之處在於:紅豆要用赤小豆,非平時吃的紅豆,薏米性寒會傷脾,必須輔以為蕎麥、葛根等,就是葛奕湯,此方可滋補脾胃、相輔相成,可入肺、脾經,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的功效。這樣食用,才能發揮真正的效果。由於濕氣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的運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餘的濕氣之後,還得養脾胃。還可以通過一些食療的方式,達到健脾祛濕的功效。
濕氣常常潛伏在我們的體內。如果在陰濕天氣時身體出現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說明你身體內的濕氣太重了,需要及時祛除。
消暑健脾祛濕湯
【原料】蜜棗、赤小豆、生薑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
【功能】清熱解暑、鞏固排泄及消化系統功能。
【服用方法】(2-4人分量) 將瘦肉6兩飛水後與各湯料及六湯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內。煲約兩小時,加適量鹽調味。
綠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製法:
(1)將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鐘;百合洗凈切小;
(2)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米仁,燒開數分鐘後改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後放人冰糖即成。
有興趣的小可愛可以在家自己做一下哦~
最後祝願看到這篇文章的小可愛都能一身無濕,身體棒棒噠!
健康一位媽媽,幸福兩個家庭。
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