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眼疾患者多數是「屏奴」 這份自救寶典收好

2020-06-09   大慶熱門資訊

原標題:疫情期間眼疾患者多數是「屏奴」 這份自救寶典收好

如果你走在馬路上,遠遠地看到前方有個熟人,然而卻發現他對你視而不見,別擔心,他極有可能是因為「沒戴眼鏡」。

近視是很多人無法言說的痛,在疫情期間,長時間看手機、上網課等,讓很多人出現了眼部不適、近視加重的情況。6月4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採訪。

疫情期間小學生近視患者增多

記者從油田總醫院眼科了解到,疫情期間以來,雖然就診患者少於以往,但從目前到眼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來看,學生患者還是非常多的。

近日,欒醫生就接診了一位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孩子媽媽說,自從疫情以來,孩子在家學習時,大部分都是通過網絡的形式。

另外,除了網課外,她還給自家孩子報了一些網上的APP課程。

「我們也不想讓孩子總看電腦或者手機,但是沒辦法啊,擔心學習會落下。這不,這幾天看到孩子看東西時總是眯著眼睛,就趕緊帶她來醫院檢查視力。」孩子的媽媽對此既擔心又無奈。

欒醫生說,疫情以來,很多家長出於顧慮沒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視力,因此從數量上暫時統計不出來,但是從就診的人群中不難看出,患上近視的孩子還不少,尤以小學生居多。

對此,欒醫生解釋說,不分年齡段,預防近視的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曬陽光,保持每天兩個小時的戶外運動量。而疫情特殊時期,小孩子不可能進行戶外運動,加上長時間看電子產品等,近視的患者就增多了。

宅家刷手機讓眼睛不適「雪上加霜」

在採訪中,欒醫生告訴記者,除了學生外,年輕人的眼疾問題也不可小覷。很多年輕人在疫情期間,尤其是最初宅在家裡不能出門的日子裡,常常是在「刷手機」、「瘋狂追劇」中度過的,無形中加重了眼部問題。

之前,就有一些年輕人就診,患者自述視疲勞、眼睛癢、想流淚、有異物感、看東西模糊。經檢查,這些症狀都和頻繁使用手機有關。

不少老年人因手機患上乾眼症

千萬別以為刷手機是年輕人的「專利」,不少老年人的視力下降也都是手機「惹的禍」。欒醫生告訴記者,尤其是疫情期間,大家悶在家裡不出去,手機難免成了打發無聊時光的必備工具。一些老年人也因為初嘗智慧型手機的「甜頭」,終日沉溺其中,因此,患上了乾眼症等眼疾。

近日,家住讓胡路區的一位老人就來到了油田總醫院眼科門診就診。詢問病症時,醫生得知這位老人經常看手機,而且經常是關了燈看手機。經檢查,這位老人得的是乾眼症。

別讓近視從「看不清黑板」開始

欒醫生說,很多孩子平時不注意用眼衛生,家長也沒有意識帶孩子定期到醫院查視力,因此很多孩子的近視問題都是從「看不清黑板」才發現的。

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測視力,減少用手機的時間。

這是因為,手機屏能引發嚴重的視疲勞和眼睛疾患。人們長期盯著手機螢幕,眨眼動作明顯比平時少,眼球難以得到淚液的充分滋潤,就容易導致眼乾、眼澀問題出現,久而久之容易引發乾眼症。

熄燈後不要看手機,這樣做可能會對人們的視力造成永久性傷害。欒醫生說,在來門診的患者中,黃斑病變的患者也更多了。

很多人都有乘車玩手機的習慣,其實,這也是非常傷害眼睛的。

欒醫生說,車輛在行使過程中會顛簸,車速也會有變化,這時候手機也會因此抖動,眼睛在抖動中捕捉手機螢幕的信息就會非常吃力,進而產生嚴重的視疲勞。嚴重還可能導致結膜充血,引發神經性眩暈、頭疼、嘔吐等症狀,進而引發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對周圍環境變化反應遲鈍。

「屏奴」們的自救寶典

如何防範手機屏對眼睛的傷害?

欒醫生建議,嚴格控制手機使用時間,看手機最多40分鐘後,必須讓眼睛休息10—15分鐘,如果條件允許,那麼20分鐘左右可以讓眼睛休息5分鐘。每天看手機屏的時間必須控制在4小時以內,如果工作原因需要長時間關注手機屏,也要將整體時間控制在6小時以內。

做一些簡單的眺望動作,以放鬆眼部肌肉,促進眼周血壓循環。也可以選擇質量好、不含防腐劑的護眼藥水保護眼睛。如果已經出現眼乾、眼澀等症狀,則需要及時使用人工淚液進行調整。使用手機做到摸黑不看、走路不看、車上不看。

平時可多喝菊花枸杞茶或綠茶,適量補充一些B族維生素也能夠起到一定的護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