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村民豐產增收。今年,肇源縣和平鄉以華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引領,積極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並以土地規模化經營、品牌市場化銷售的模式,讓村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走出了助力鄉村振興,農民致富新出路。
2019年5月30日,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掛牌成立。合作社有股東2545名,耕地26395畝,合作社針對土地數量不多、產出效益不高、股民增收不快的實際,積極選思路、找定位、辟蹊徑、敢實踐,走出了一條以土地規模經營為突破口的先行先試致富新模式。
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劉宏偉說:我們股份經濟合作社從年初就指定了今年實施方案,先從土地規模化經營入手。通過兩種模式,一是通過農戶帶地入社託管模式;第二就是採取連片經營,通過結構調整使土地能夠達到節約化經營。
合作社召開股東代表大會,一致通過在土地規模化經營、產加銷一體化上尋求突破。改變傳統單一的種植模式,大膽創新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村民周明義是個種地好手,每年他家都種植玉米,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看到村裡股份經濟合作社可以「帶地入社」,於是,他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加入到了合作社,成為了一名社員,大膽的邁出了種植結構調整的步子。先行把15畝地種上了大蔥,看著地里長勢喜人的大蔥,周明義難掩心中的喜悅。
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村民周明義說:去年我入的合作社,去年種的苞米,好年頭一畝地能掙300多元錢。今年,通過種植結構調整,我栽的大蔥,一畝地大概能賣3000元錢,純收入能達到1500元錢左右,腰包也揣鼓了。
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了連片集中經營。截止目前,合作社共計流轉土地12000畝。為了解決農業科技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合作社還通過請專家、建組織、強設備,實現了基層服務社會化。
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劉宏偉說:我們合作社已經實現基層服務社會化。聘請專業的合作組織,分工分業,統防統治。從春季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秋後收割,都有專業隊伍去實施。這既降低了生產成本,也使農戶得到了最大效益。
加入合作社,農民的種植模式發生了改變,由「單打獨鬥」變成集約化經營。購種選肥、春種秋收,田間管理、合作社在農民整個生產季的各個環節都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務。
農民姬長春說:以前都是自己去買種子和化肥,加入合作社之後,由合作社統一購買,價錢比往年便宜百分之二十左右。合作社也會經常給我們開展培訓活動,也經常有專家給我們田間指導,我們收入越來越多了,生活越來也越好。
合作社通過機械化作業,實現了服務便民化、產出最大化、效益提高化、增收最高化。為了讓產品利益最大化,合作社依託「一本堂」牌系列雜糧品牌,通過「股份經濟合作社+基地+股東」的生產模式,努力實現「產銷一體化」發展。目前,「一本堂」牌系列雜糧品牌已與大慶市、哈爾濱市,吉林省長春市,遼寧省瀋陽市、大連市,北京市,廣東省深圳市等大中城市經銷商取得聯繫,即將實現聯姻銷售。
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劉宏偉說:下一步,合作社重點要抓以下幾項工作:一要加大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力度,使全村所有農戶都能達到帶地入社,使規模化經營進一步完善實施,讓種田大戶能種上集中連片的耕地;讓散戶外出打工,掙出第二桶金。第二,我們要從生資入手。通過集中採購,與廠家合作,降低生產成本。第三,從種植結構調整入手。今年我們通過入社後,帶動農戶從雜糧到果蔬再到大豆、高粱種植。明年我們還以雜糧為主,依託「一本堂」品牌,擴大種植面積,使農民增收。
大慶市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成立,為村民們開闢了一條致富奔小康之路。合作社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整合資源、調整結構、做好產銷對接等方式,不斷提速鄉村經濟發展進程,帶動村民「抱團發展」,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日子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