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性別、年齡、有無器質性心臟病均可發生房顫,但一般說來,男性多於女性,老年人多於年輕人,絕大多數發生於器質性心臟病或其他器質性疾患病人,少數找不到明確原因。正常人可在情緒激動、感冒、勞累、失眠、手術後、運動或大量飲酒後發生。
房顫的病因以高血壓性髒病、冠心病和風濕性心臟病為三大主要發病原因。房顫還多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縮窄性心包炎、病態竇房結綜合症、心肌病(如擴張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外科手術後等。某些房顫病人找不到明確病因,這多見於年輕人,稱這類房顫為特發性房顫或孤立性房顫。
經過正確治療的房顫,多數病人是安全和無症狀的,但由於不同病人其房顫的發病原因也不盡相同以及部分病人對其治療重視不夠或治療不當,少數病人出現了併發症,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危害,因此,每位患有房顫的病人都應對房顫的治療給予高度重視。房顫的危害有以下四點:
1、心悸。也就是心慌,輕者只有輕微不適感覺,重者伴發頭暈和出汗等,以致影響生活和工作。新發或心率快的病人心悸大多比較明顯。
2、心衰。房顫發生時絕大多數病人心率大於110次/分,心排血量較正常降低20%~ 30%,心率顯著加快時(如大於150次/分),心排血量可進一步降低,長期未治療或治療效果不好的慢性房顫會導致心臟擴大,後產生慢性心衰。在原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的病人房顫易誘發急性左心衰。
3、栓塞。房顫時心房內容易形成貼附於心房壁上的血栓,這些血栓一旦從心房壁上脫落下來,便可隨血流行走柱栓塞其他臟器,如肢體、腎臟和腦等,導致嚴重臨床併發症甚至死亡。腦柱塞為常見,是房顫導致病人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腦栓塞的危險隨病人年齡的增高而增加。房顫引發腦柱塞有—定的規律,多發生在陣發性房顫發作不久或房顫轉為竇性心律時,所以,對於高危病人採取積極的方法進行預防是非常必要的。提高病人對房顫危害的認識並採取有效的辦法消除房顫或口服藥物預防栓塞的發生。
4、心肌病。長期快速房顫可導致快速心律失常心肌病的發生,後發生心力衰竭。
治療房顫的方法有哪些?
治療房顫的方法有兩大類,即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治療房顫的目的也有兩大類,即轉復房顫為竇性心律和控制房顫的心室率。
藥物治療包括抗心律失常治療和抗凝治療,抗心律失常治療的目的是預防房顫的發生、控制房顫時快心率和去除房顫並維持竇性心率。抗凝治療的目的是防止心房內形成附壁血栓,預防心房內附壁血栓脫落造成其他臟器柱栓塞,特別是腦栓塞。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藥物治療房顫必須要在醫生指導用藥和監護隨訪下進行,病人不可自己隨意用藥,否則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後果。去除房顫的病因和誘因對治療房顫十分重要,因其可能消除、控制和防止房顫的發生。
非藥物治療包括射頻消融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和起搏治療等,其適用於藥物方法治療房顫效果不佳或不適合藥物治療的病人,射頻消融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可以治療房顫。
什麼樣的房顫適合用起搏器治療?
1、藥物和非藥物方法既無法轉復,藥物又無法控制快速(大於100次/分)心率的房顫。這樣的房顫病人其心率始終是快的,用射頻消融的方法去打斷房室結,阻斷快速的心房衝動下傳心室,使心室率不再受快速的心房率控制和影響,用起搏器發放電脈衝控制心室跳動頻率(心率),頻率應答起搏器可根據病人的實際需要隨時變更發放的頻率次數,即近似正常的心率。
2、心率時快時慢的房顫。這樣的房顫病人其心率一會兒快一會兒慢,用藥控制快速心率,心率能變得很慢(小於40次/分),以致造成危險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用藥改善緩慢的心率,心率可能變得很快(大於100次/分),以致病人無法耐受快速的心率。用藥物抑制快速的心房率,用起搏器維持心率」正常」。
感謝您能閱讀到最後,如果您對房顫還有其他疑問,可點擊底部「了解更多」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