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君弱民強的說法是宰相趙普提出的,趙普認為在趙匡胤登基以後,當年跟著趙匡胤打天下的將領戰功頗多,很容易對趙匡胤的統治地位造成威脅。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深知皇位得來不易。所以就在趙普的幫助下,趙匡胤就對當時的朝政進行改革,以圖儘快改變君若勉強的局勢,穩固統治。
其實這個問題在高中課本上已經有了標準答案,其一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通過這一舉動把朝中掌握著兵權的重臣一一排擠走;其二是重文輕武,趙匡胤把軍事權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中,把統治國家的事宜交由文臣來管理,而文臣更容易管理沒有太多的反抗情緒。
趙匡胤所實施的這兩個政策說來簡單,但是背後反映出趙匡胤本人在治理朝政上的過人之處。歷朝歷代皇上想要做出大的變革,無不是踏著鮮血前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趙匡胤是如何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完成了這兩項政策。
其一,杯酒釋兵權。
開寶一年,趙匡胤宴請石守信等幾位手握重兵的高級將領。在宴會上趙匡胤表達,自從當上皇帝以後就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生怕有一天自己的皇位會被別人搶走。石守信等人也不是愚昧之輩,知道這是趙匡胤對他們幾個手握兵權表示不滿。於是就讓趙匡胤給指了一條明路。第二天這幾位重臣,就向皇上提交辭呈,趙匡胤當場同意,並把他們幾位下放到地方去做節度式,同時還把自己的幾個閨女許配給了眾臣的兒子。
《續資治通鑑·卷二·宋紀二》帝悟,於是召守信等飲,酒酣,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高枕臥也。」守信等請其故,帝曰:「是不難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
從這點上來看趙匡胤是極為厚道的,歷史上很少出現開國皇帝和功臣之間這樣的和平結局。首先是得益於趙匡胤本人高超的說話藝術。其次是手下的將領能夠審時度勢。再來看歷史上和趙匡胤面對同樣境遇的朱元璋,他為了保住自己的皇權,則是火燒慶功樓,沒有給大臣留下任何機會。
《續資治通鑑·卷二·宋紀二》明日,皆稱疾請罷。帝從之,賞賚甚厚。庚午,以石守信為天平節度使,高懷德為歸德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皆罷軍職;獨守信兼侍衛都指揮使如故,其實兵權不在也。殿前副點檢自是亦不復除雲。
其二,崇文抑武。
在宋朝一代,文人的地位是所有朝代中所不曾見過的。宋朝文官不僅地位高,而且待遇也是超前。除了工資以外還有各種補貼,退休以後還安排有退休金。而且趙匡胤還定下了不殺文人的規定,不管是文臣在奏章中寫的多麼激烈,也不能予以死刑。反觀武官,宋朝幾乎看不到位高權重的人出現。
《宋史》記載:「仁宗皇帝在位四十年,以堯舜為師法,待儒臣以賓友。」
歷史上有名的大文豪蘇東坡,他當時牽涉到一樁嚴重的文字獄中。如果以其他朝代的法律來論處的話,蘇東坡必死無疑。但是在宋朝對文人優待的風氣之下,最後蘇東坡被流放了事。這是為什麼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占了6位。趙匡胤這樣的禮遇文人,所以宋朝的文官也是為大宋的建設肝腦塗地。
《宋史》記載:「陛下以堯舜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禰衡,陛下不能容一蘇軾何也?」
趙匡胤通過這兩項措施完成了中央集權,把軍事權力握在自己手中,避免了出現藩鎮割據的情況。同時大舉提高文官的地位,讓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得到空前的強化。當然也正是由於趙匡胤的這些措施,造就了宋代官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惡性循環,最後葬送了大宋的一代繁榮。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