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皇后至死不知,華妃剛走太后就點檀香的真正原因

2019-08-18   小妹學歷史

華妃在《甄嬛傳》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不但與皇后分庭抗禮,更是對甄嬛恨之入骨,對甄嬛的寵愛她倍感嫉妒與不滿,卻毫無辦法,最後只能跑到太后那裡訴苦。然而皇后至死不知,華妃剛走太后就點檀香的真正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甄嬛入宮之前,華妃一直是寵冠六宮的角色,不僅僅她哥哥是年羹堯,更是因為華妃有著其他妃嬪所沒有的性情,時而溫婉、時而潑辣,與那些中規中矩的妃嬪顯得格外不同,皇帝正是喜歡她這種奔放的性格而對她寵愛有加。

然而這一切,隨著甄嬛的入宮便開始慢慢改變了。最初甄嬛為了避寵而裝病不侍寢,但仍然沒有過上幾天安生日子,當她被人哆哆相逼的時候,她才意識到躲根本不是辦法。所以甄嬛走了出來,並且如願地得到了皇帝的「聖寵」。

之所以說「聖寵」,是皇帝對她與其他妃嬪有著很大的區別。別人侍寢都是被抬進養心殿的,而她則被賜浴湯泉宮;別人都是按照妃嬪的禮儀侍候皇帝,而皇帝對她卻是以民間丈夫的身份待她;並且皇帝還賜給了甄嬛「椒房之寵」,在這之前只有華妃享受過。

甄嬛的「聖寵」深深刺激著華妃的心臟,她不甘心自己的地位就這樣被輕易奪去,便想方設法要爭回皇帝的心,她想來想去無計可施的時候,她便想到了太后,希望太后這個婆婆能出來為她做主。

太后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那是上一屆的宮斗冠軍,雖然不出門,但對宮裡的事情基本都略知一二,當華妃找上門來的時候,太后馬上就明白華妃來的目的所在。

所以,太后看到華妃孝敬她的昂貴皮草時,便問華妃為何穿得如此素凈,正好給華妃打開了傾泄的「閘門」,說甄嬛在皇帝面前如何得寵,什麼蜀錦的鞋子、衣服,「那一水兒穿在身上可標緻呢!」

於是太后說:「她剛進宮,皇帝把她當小孩子看,自然會偏寵些,你得皇帝寵愛多年曉得分寸,該去提點。」這一句話說得太有水平,一邊捧著華妃說,一邊暗示著華妃協理六宮的權利,一邊又避免了甄嬛一人獨寵,可謂是一舉多得。

最後太后又說了一句「依哀家看皇帝心裡你是最重的,你用的歡宜香是皇帝親自選了香料叫人配好送你的,你看看整個宮裡,皇帝對誰用過這番心思」。太后說完,又把自己自己戴的步搖送給了華妃,說給她戴正好。

這一捧一送把華妃打發走了,華妃也感到十分滿意,認為太后這樣疼愛她也是難得了。然而,在華妃剛走太后便讓人點檀香,別看皇后是太后的侄女,卻無法看透太后這個上一屆的宮斗冠軍的心思,皇后至死也不知其中原因。

當嬤嬤聽太后說點檀香時,便說了一句「太后也覺得這屋子裡酸氣太重,要驅一驅」,其實太后非常了解華妃這個人,從王府的時候就愛吃醋,言外之意這點酸味早都習慣了,根本用不著點檀香去驅。

而太后實際點檀香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歡宜香」。我們都知道華妃獨享的「歡宜香」其實是皇帝精心為她定製的「避孕藥」,這事太后自然知曉,包括當年的那碗讓華妃喝下的墮胎藥,太后與皇帝都是知情人,至於為了什麼,都是避免生下兒子後出現外戚專權的情況。

太后為了哄華妃特意說出了「歡宜香」的獨寵,而這一切對於信佛的她來說,無疑是一種罪過,所以想通過點檀香,念法華經來為自己贖罪。

後宮之中為什麼會信佛的較多,除了安撫自己空虛的內心,剩下的大多都是為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贖罪吧,為自己找一個心安罷了!

參考資料:《甄嬛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