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被生活折磨的來最後的抵抗都放棄時,我們沒有如書中那般學會溫柔以對,剩下的只有心中的苦悶和嘴上的尖酸刻薄。
最近網絡紅人李子柒成為眾人議論的焦點。大家貌似都在對她的視頻作品作評論,實則是在宣洩自己的羨慕和嫉妒。羨慕者捧之,嫉妒者罵之。當然,一切都沒有那麼直白,各路言論均被冠以「討論」的名號,輔以義正辭嚴、專業揭秘、人文影響等高大上的華麗衣衫,一時讓人目不轉睛加目眩神暈。
由於傳統文化的深淵影響,中國人都有一番歸隱的情結。青山綠水下,小橋流水旁,幾間茅草屋,一條忠誠狗,雨天青梅煮酒,雪夜紅泥火爐,完美的畫面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最佳歸宿。無奈世事如常,紅袍布衣皆有諸般牽掛,此等美事也只是想想罷了。
幸有視頻行業崛起,其中翹楚李子柒以自己的方式圓了許多人的田園之夢。於繁華處得一隅安靜之所,以質樸風格撩情感之合拍,本是好事,亦是幸事,可惜終歸沒能逃開塵世種種,陷入了以利益為探討項目的終極辯論。不可悲,卻可嘆。
中國潑墨山水畫講究的是意境,繪製者必有超凡脫俗之靈感,才可讓作品流芳百世。千百年後,畫作被標上了價格,作者的故事和畫作一樣成為了賣點。如若作者一生貧困潦倒,畫作就是淡泊名利;如若作者高居廟堂,畫作就是閒雲野鶴;如若作者先窮後富,或者先富後窮,畫作就一定是看透人間。
李子柒把視頻拍成了畫,她的一切也就成為了話。畫中人終成話中人。
此「話」入市井,便是閒話。我們管不住的悠悠眾口,其實是管不住自己躁動的內心。內心一旦躁動,我們對任何事都會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猜度,所以在我們眼中,但凡能成事的人,背後皆有「陰謀」,儘管與己無關,卻樂得參與,鞭笞討伐伴以飲酒烹茶,瞬間雅俗共賞,感覺自己有了話語權,甚至也成為了畫中人上人,指點江山不在話下。
其實有時候,不是我們刻意的去貶低別人、傷害別人,而是生活太平淡,說話沒人聽,鬱悶之極便猛力敲打鍵盤,用力難免過分。
人性使然,殊分優劣?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利往。大家都得吃飯喝茶,按照常理來看,如果嫌棄自己飯糙茶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就算不得良田千畝,也可吃的香甜。奈何動手太累,不如動嘴,上下嘴唇輕輕一碰,山珍海味轉瞬即來,豈不快哉?要是突然有個人真心誠意的動了手,必然成為眾矢之的,誰讓你來真的?
我們習慣把苦難怪罪給別人、他物,說到底是對自己的嫌棄和放棄。
做好一件事很難,李子柒做好了一件事,不能說做到了極致,也是做出了大部分人所不能。我們喜歡看她的作品,平平淡淡安安靜靜,歲月成了凝脂,月光灑成詩歌,這便夠了,紛擾之中能有此觀感,不容易。我們不喜歡她作品的風格,一划而過,去尋找自己的歡喜,也沒什麼大不了。世間之事,喜歡、不喜歡沒有對錯,個人經歷不同而已。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還是如稚嫩幼童一般,喜歡的寸步不離,不喜歡的一臉嫌棄,不管怎樣,都得大哭大鬧一場,以引來他人注目的眼光。整體文化的不自信和不成熟,讓我們把活力變成了咆躁,把耐心當做了苟且,把人心歷練成為了叵測。
我們嚮往悠遠的江湖,身上卻沾染了太多的江湖氣,我們刀光劍影中逐漸變得殺氣騰騰,妄圖一言已決他人生死,即使沒這麼大的能量,也最好將他人打落凡間,落得個泯然眾人矣,大家都一樣,也就心安理得了。
李子柒便是江湖高手。當我們還在江湖廝混時,人家已經立門立派,有了團隊,在江湖上也是名利雙收。於是乎,江湖宵小蜂擁而至,在人家山頭上一頓喧鬧,無形中適得其反,幫她壯大了門面。我們不用去指責喧鬧之人,湊熱鬧不是罪過。我想說的是,與其羨慕嫉妒人家開宗立派,不如找個地方潛心練劍,一年二年也好,五年十年也罷,或有小成,亦可江湖立萬,縱然無所成就,相信到那時,我們的心性也會有所感悟,會淡定許多。
喧囂終會平靜,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一陣風過去也就過去了。無論外人評價幾許,李子柒也不會停下腳步,我們再多感慨,關上手機電腦,也得面對自己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房子車子補習費,焦頭爛額的同時,這些也是我們的樂趣,就像李子柒作品中的世界一樣,樣樣精心製作,件件刻意為之,組合到一起,加點人間煙火,便成為了生活本身,一切順其自然,一切溫暖貼心。
現在正值寒冬,眼看便要過年。年歲漸長,芳華已經遠去。好話、壞話。都就此作罷吧。放過李子柒,放過寒冷中的那絲溫暖,放過為了莫名其妙爭來爭去的自己,我們都是普通之人,何苦難為普通人。
人間值得回顧,人間值得回想,人間值得回味。這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也是我們生活的樂趣所在。
作品均為原創。
請關注風舞鷹翎,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