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感謝當時積貧積弱的段祺瑞政府在列強分食的餐桌上為中國爭來了利益,成為《斯瓦爾巴條約》簽署國,從而為中國在北極贏得了一塊寶貴的「領地」。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詳細的走進我們在北極的唯一一塊「領地」。
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極地區的群島,是挪威最北界國土範圍的屬地,它坐落在歐洲大陸北方,於挪威大陸與北極點兩者之間。位於北冰洋上,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之間,由西斯匹次卑爾根島、東北地島、埃季島、巴倫支島等組成。以西斯匹次卑爾根島為最大,約占總面積的一半。
由於位於北極圈內,此地冬季有84至128天的極夜,而夏季則有99至141天的極晝。群島60%的領土被冰川覆蓋,另外有30%為荒地,餘下10%則有植物覆蓋。
斯瓦爾巴65%的地區都被作為自然公園保護,以維護其獨特的動植物資源。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整個地區包括將近5,000頭北極熊,超過了居民的數量。 斯瓦爾巴群島多山地,沿岸多峽灣。地處北極圈內,氣候寒冷。
群島受到北大西洋暖流支配影響,夏季平均氣溫介於4°C到6°C之間,冬季一月氣溫則介於−16°C到−12°C之間,暖流在冬季影響更加明顯,本區明顯比同緯度的俄國與加拿大地區高了將近20°C。
1911年,武昌炮聲震碎了封建的枷鎖,此後各省紛紛響應。只可惜當時的各路軍閥實在太強,不久之後的中國就進入了北洋軍閥時代。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在段祺瑞主政的時候,段祺瑞為中國爭取到的一份國際公約,這份公約大家或許並不怎麼熟悉,卻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十分重要。
段祺瑞
1920年由挪威、美國、英國、愛爾蘭、丹麥、法國、義大利、日本、荷蘭、英國海外殖民地和瑞典在巴黎簽署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即《斯瓦爾巴條約》),規定了挪威對群島擁有主權,礦權、漁權以及其它權益由簽約國共享。該條約於1925年8月14日生效,也使斯瓦爾巴群島成為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非軍事區。
當時的北洋政府雖處於內憂外患中,但段祺瑞仍然密切關注國際事態,利用一戰後與法國的良好關係,法國政府邀請中國加入該條約。最終中國政府擠進了這次談判,並最終成為簽約國。
也不知道段老是怎麼想到要簽署這個條約的,因為就當時的國力而言,北極實在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不過,1925年7月1日,段祺瑞還是派出以外交總長顧維鈞為首的外交使團簽訂協議,即後來的《斯瓦爾巴條約》。
顧維鈞
可是這份條約,由於當時中國政府內憂外患,直到1991年,中國探險家高登義參加考察斯瓦爾巴群島的非政府組織活動時才獲知這一信息,當他將條約帶回國內時,由於年深日久,幾乎沒人了解這個條約了。
高登義
此後才引起國家重視... ...
隨著氣候變暖,北極冰蓋加速融化,北極航道開通正逐漸成為現實。這樣將繞過蘇伊士運河,縮短航線,大大降低航運成本,對於世界貿易大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經略北極已經成為各大國博弈的一個焦點。
大洋勘探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能開採大洋水面之下千米的資源,因此開採北極資源的計劃被各國逐漸提上了日程。就現在已探明的儲量來說,北極地區的石油儲量超過1億噸,未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占全球儲量的1/3,還有豐富煤以及可燃冰。
中國不是環北極國家,目前只是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國,享有的權益與正式成員國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因為《斯瓦爾巴條約》,在地理上與北極沒有任何聯繫的中國,在北極地區擁有了話語權。不得不說,這是當年段祺瑞的北洋政府為後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
在簽署該條約之後,中國可以將斯瓦爾巴島作為一處前哨站,以此為後勤基地在北冰洋上開展科考與經濟活動。也正是憑藉著這份條約的內容,我們國家才得以在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勒松地區建立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北極科考站——黃河站。
今後,當你以主人的姿態,無需簽證就能驕傲地前往斯瓦爾巴群島旅遊時,應該知道,這是當年那個身陷泥潭,在國際上像叫花子一樣被人鄙視的北洋政府,為我們掙來的。
大家如果去旅遊,途徑挪威轉機的話,簽證只計算在挪威本土的時間,也就是說在斯瓦爾巴群島上你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隕石撞擊地球、核戰爭等等各種災難,或許會造成植物物種滅絕,更甚至會造成世界末日,於是人們有必要打造出「末日糧倉」。在歐洲大陸北方,挪威與北極點之間的斯瓦爾巴群島,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在常年積雪的半山腰上露出一個「角」,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種子陸續在此封存,因此也被稱作世界末日種子庫。
這個種子庫的建設費用由挪威政府支出,因其可靠的儲存條件和安全設計,自2008年2月投入使用,全球各地的國家性、地區性的種子均在此「備份」,這座種子庫的可靠程度被視為可以運行到地球毀滅。
在這裡,每個國家和地區存儲的種子信息都公開化。通過包裝上的國家標識和數字,在資料庫進行檢索,可以得到種子的詳細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種子庫不接受轉基因作物。
其實大多數國家本身都建有自己的種子庫,全球種子庫則像是一個重要的備份。當國家遭遇到洪水、戰爭等,或者害蟲泛濫以至作物滅絕等事件,全球種子庫存在的意義就非常明顯了。
就拿敘利亞來說吧,敘利亞經歷戰火,國家種子庫完全廢棄。2015年9月,敘利亞從之前儲存在全球種子庫的325箱備份種子中,提取出了130箱,共計11.6萬個樣本,得以重建本國的種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