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多數老年人都會膝關節疼痛?如何破解?

2019-05-01     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

很多朋友希望我寫一篇關於老 年人膝關節疼痛的文章,什麼原因,怎麼預防,如何處理?我認為這個人肯定是個關心父母的人!

今天主要講述的就是這個引起億萬老人關節疼痛的罪魁禍首: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也就是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老年人關節疾病,且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治療膝關節炎不能亂投醫,亂用藥。

軟骨的破壞是骨性關節炎的根本原因

骨關節炎多見與50歲以上的老年病人,但與患者中青年時的體重、膝關節是否受傷以及一些特定職業(如職業運動員、長期山區行走)密切相關。女性的骨關節炎平均發病相對男性更早。

一般情況,人到45左右有一個發福增重過程,特別是女性,內分泌功能的改變,這為後期患上骨關節炎疾病埋下了隱患。中青年時膝關節損傷也是老年關節退步的重要誘因之一。

此外,經常登山、爬樓的中青年人士、喜愛穿高跟鞋的中青年女性、 膝關節負重較大,或膝關節存在內外翻畸形者,膝關節負重不均勻,到老年時均更易得退行性骨關節炎。

所以,骨性關節炎,病在老人,病根在中青年已經種下了!

晚期骨性關節炎的典型改變


很多人受傷後一拍片,骨頭沒事,以為萬事大吉,其實,膝關節骨關節炎與患者年輕時的關節受傷密切相關。但很多人卻誤認為膝關節外傷後,只要拍片無骨折,休息幾天後腫脹退卻,又能走路,就沒事了。殊不知,膝關節損傷多會伴有韌帶、半月板甚至軟骨直接損傷。

研究顯示,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損傷10到15年後幾乎所有病人都會患上膝關節骨關節炎,其中,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容易被忽視或漏診,其後期繼發的軟骨退步不僅進程快、而且範圍廣,許多病人接近50歲就不得不施行人工關節置換。

所以,膝關節損傷,一定要正規治療,早治療!


有些朋友的特別是老年朋友,總是寄希望於找到某種可以治癒膝關節炎的靈丹妙藥。

美國骨科協會的骨關節炎治療指南已明確指出,藥物或保健品總體上無助於軟骨修復。

我認為,對於以軟骨退變為病理特徵的膝關節骨關節炎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真正能夠治癒的有效藥物,各種軟骨營養藥可能對正常軟骨維護有一定作用,但對已損傷、已退變、已缺損的軟骨決無再生修復作用。

怎樣預防治療

所以,骨關節炎預防主要不靠軟骨營養藥,減輕體重、避免關節過度負重、避免關節損傷和減少。

我總是說,我們的膝關節您把它當做一個機器的輪軸,不能不用,不能過度使用!用太多容易損害,不用容易生鏽!

所以建議,以散步為主,游泳不錯,騎自行車也好,但不逞強,膝關節不舒服馬上休息!多訓練膝關節的活動度!做屈伸活動,登山,跑步,跳廣場舞等均不可取!


我認為,長期服用消炎止疼藥,對於病情不止沒好處,反而加重得更快!這種病,你用的多,磨損得快,吃了止疼藥,就像掩耳盜鈴一樣,疼痛所能達到的減少活動被掩蓋,患者繼續快速損害膝關節,所以總體病情加重!

有些老人認為一側疼痛,服藥,貼膏藥後好了,但轉移到另一側了!其實並非如此,病情發作,疼痛的一側負重自然減少,不疼的一側負擔加重,所以導致原來不疼的一側加速損壞,發作是早晚的事情,然後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台,輪流疼痛,並逐漸加重!

人工關節形成新的關節摩擦面,徹底避免了骨頭磨骨頭,也松解了關節僵硬,應該說是解除後期骨關節炎患者膝關節疼痛的最有效方法。

藥物治療

老年人容易有骨鈣流失的情況,要注意補充鈣片以及符合維生素輔助吸收膝對於膝關節炎疼痛嚴重的患者,可適當口服非甾體類抗生鎮痛藥物,改善膝關節炎潤滑液異常的症狀;也可定期做關節腔抽液並注入玻璃酸鈉,改善膝關節內環境,減輕疼痛。

運動治療

通過簡單的運動可以調節全身代謝狀態,改善骨骼血液循環狀況,增加外力對骨骼的刺激,從而緩解骨質疏鬆。還可以針對膝關節周圍肌肉訓練改善關節靈活性和力量,從而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理療

將電、光、聲等現代化理療儀器作用於人體及骨骼之上,促進骨骼的合成,減輕關節炎的症狀,其中包括超短波、熱療等

關節置換置換手術

現在的人工關節材料和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通常認為55歲以後適合關節置換,60到75歲是最佳置換年齡。然而,是否手術越遲,結果就越好呢?我不以為然。對每個具體病人而言,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更重要,身體好、生理年齡小(雖然實際年齡已達60歲)的病人手術時間確實可適當推遲。。

隨著病人年齡增長,心肺功能只會每況愈下,如果有手術指征,可以考慮適當提早手術,這樣不僅減少手術風險,也使患者可以早日行走鍛鍊,促進心肺功能的康復。

還有一種手術,我認為更好,但需要掌握時機,這就是單髁置換術!


單髁置換術,可以阻斷骨性關節炎的惡性循環進展,讓患肢恢復正常功能!

一些患者的術後幾天就可以扶助行器走路的情況!

祝平安健康(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馬上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vYXJGwBmyVoG_1ZEZ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