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恆大,中國足球會什麼樣?

2019-12-26   北京主場

據傳說,昨天足協召開的聯賽政策發布會上,有足協官員直懟恆大:9連冠10連冠對中國足球有什麼好處?後來這件事情在網上發酵,水軍們當然會針對足協官員。


足協官員說的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不得而知。足協官員應該不會腦殘到無緣無故說這句話。事實上,因為非血緣歸化的事情,恆大和現任足協已經成了對立面,和中超其他十幾隻球隊也成了對立面。因此,不排除恆大水軍借題發揮,往足協身上潑髒水的可能性。


當然,足協就好像一個痰盂,早就習慣被大家唾罵了。


作為旁觀者,不想給足協站隊,更不會給恆大當水軍,只是,所有人都應該想一想,如果沒有恆大,中國足球如今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的思路首先要回到2010年,而那個時候的中超,山東魯能拿到聯賽冠軍,北京國安雖然衛冕失敗,但是在亞冠中小組出線,成為亞冠改制之後中超第一支小組出線的球隊。剛剛經歷過假賭黑風暴的中國足球賽場,安靜了不少,平靜了不少,也乾淨了不少。


當年的冠軍山東魯能投入6000萬人民幣,就拿到了聯賽冠軍。


而2010年中超賽場的轉會標王是曲波,他從青島轉會到陝西,轉會費為450萬人民幣。這筆轉會費就占據了青島中能當年投入的五分之一,青島中能2500萬投入就能完成保級。


那個時候,球員的工資比中超元年已經有所上漲,據汪嵩回憶,2004年中超元年他的月薪是6000元。而2010年中超球員的平均年薪也就是2、30萬。而贏球獎方面,很少有球隊開出超過百萬的單場獎金。2010年的時候,國安為了鼓勵球隊衛冕,在三連勝的情況下追加獎金到百萬,但國安沒有拿下對手,百萬贏球獎還泡了湯。所以,當時中超強隊的主力球員,年薪+獎金的一年收入也難超百萬。


在這樣的投入和工資體系下,中超球隊的外援水平算不上高。當年的冠軍山東魯能隊內最大牌的外援是黎巴嫩的安塔爾,雖然他只是一個亞洲外援,但常年在德甲中下游球隊踢球。此外,魯能隊中的宏都拉斯中場萊昂曾在意甲多支保級隊效力。而衛冕冠軍北京國安當時的外援是澳大利亞邊緣國腳格里菲斯兄弟,以及馬季奇。他們已經被認為是當時中超最頂級最優秀的外援。


此外,當時中超觀眾人數為349.78萬人,上座率為場均1.46萬人。比09年略低,但也是中超成立以來的第二成績。


當時,鄭智、孫祥、邵佳一還在海外留洋,馮瀟霆在韓國,蒿俊閔在德國,于大寶、張呈棟、王剛都在葡萄牙苦苦尋覓機會。而國安正打算放行黃博文去留洋深造。


那時的國家隊,經過了整頓後,由高洪波挂帥,年底以85-86、87-88年齡段為主要框架的年輕國家隊出征卡達亞洲杯。


以上的劇本後來被恆大打破,恆大入主因打假球降級的廣藥,用600萬人民幣的價格引進了郜林,這就打破了半年前曲波的轉會標王記錄。隨後,孫祥、鄭智、馮瀟霆等海外國腳被恆大挖回。楊昊、張琳芃等年輕國腳也成了恆大的囊中之物。外援方面,穆里奇創造了當時中國足壇轉會費的記錄,接著是克萊奧、寶隆、趙源熙。2011賽季的首場比賽,廣州恆大就開出500萬人民幣的贏球獎,直接將中超單場贏球獎翻了5倍。再後來,就是恆大的花錢花錢花錢,恆大的挖挖挖,恆大的歸化歸化歸化。也就有了今天的中超。


那麼,如果劇本里沒有恆大的出現,中國足球會什麼樣呢?


如果沒有恆大,2011賽季,請來帕切科的國安應該會一枝獨秀,以美麗的歐式足球拿到聯賽冠軍。魯能、申花、江蘇等隊將會成為未來幾年國安最大的競爭對手。


2011年,國安的投入並不算高。對標2010年的魯能,中超球隊奪冠也就是5000萬上下。考慮到隨後幾年的溢價和通貨膨脹,一年一個億也基本上就是奪冠球隊如今的標配。


如果沒有恆大,球員轉會方面,2010年曲波的轉會費是450萬,已經是標王。如果沒有恆大,到如今,球員轉會市場身價肯定會提高,但出現如今的上億身價絕不可能,大機率當紅國腳的轉會費會在千萬左右。而國家隊主力球員的年薪,也不太可能會突破百萬。若加上贏球獎,中超強隊的主力一年總收入撐死也就一兩百萬。


如果沒有恆大,中超賽場上肯定不會大面積出現超級外援。像從日韓聯賽挖來德揚或者申花的莫雷諾這樣檔次的外援絕對就算是中超強隊的大腿。


如果沒有恆大,鄭智和孫祥可能還會在歐洲多踢兩年,馮瀟霆和黃博文可能會一直在韓國踢到現在,張琳芃可能已經去了英超。受此影響的連鎖反應,蒿俊閔和張稀哲還會在德國堅持一下,不那麼著急回來賺錢。


如果沒有恆大,亞冠賽場,國安和魯能還會是中超的排頭兵,但小組出線恐怕就是中超球隊的極限。中超球隊的亞冠名額也只能停留在2+2甚至更少的3個。亞洲冠軍更是不可想像。


如果沒有恆大,中超不可能有15.99億的到場球迷,上座率不可能達到單場兩萬四千人。以2010年和2009年的觀眾情況來計算,如果沒有恆大帶來的引援效應,中超總觀眾人數不太可能超過400萬,場均上座率也就在一萬五千人上下。


而國家隊方面呢?沒有恆大的刺激,王健林也未必出山,王健林不出山也就沒有了卡馬喬,沒有卡馬喬,高洪波大機率會帶隊到那年的世界盃20強賽。至於結果如何並不好說。但隊中應該會有蒿俊閔、張琳芃、黃博文、馮瀟霆等至少三四名留洋球員。而在他們之後,張稀哲、武磊、張呈棟、于大寶等留洋球員也會補充進來,為衝擊2018年世界盃做準備。


總結來說,如果沒有恆大,中國足球這九年可能就會是下面的樣子:

聯賽里,國安、魯能、江蘇和上港輪流競爭冠軍;

冠軍投入逐年增加但不會超過1個億,3、4000萬即可完成保級;

外援仍以一些名氣不大但非常實用的球員為主;

中超球員年薪大約在百萬上下;

中超聯賽場均觀眾在1萬5左右;

中超球隊亞冠成績相對困難,小組出線成為更現實的目標;

國腳留洋情況稍顯樂觀,國家隊中能有5、6人在歐洲聯賽踢球,但真正立足者也就3、4人;

至於國家隊方面則不溫不火,能夠殺入12強賽,但最終只能獲得第6-8名的位置,繼續無緣世界盃。而亞洲杯繼續成為練兵場,小組出線成為更現實目標。


這樣的情況,就是「如果沒有恆大」的結果,不知道作為一個旁觀的球迷,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