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從北京寄雪給女兒」,有趣的爸爸萬里挑一

2019-12-31     爸媽精讀

作者:晴天(爸媽進化論主筆)

最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一則微博吸引了大家的關注。

一位來北京出差的陳先生,恰好碰到了北京的大雪,三十多歲頭一回碰到下這麼大的雪,欣喜之餘,陳先生決定給自己的姑娘快遞一箱雪到廣州,並戲稱不能讓自己的女兒「輸在起跑線上」。

他還專門百度了存雪辦法,購買保溫箱,冰塊,雪人模具,儘量保證雪不會融化。但是雪如果融化了怎麼辦呢?這位父親的回答是:「那也沒關係的,我也是一時好奇,開心最重要。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這則微博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有人調侃這個父親傻氣,建議直接寄一箱烤鴨,有人建議他直接帶女兒去看看雪,有人憐惜被用爛了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還有網友直呼好甜,期待續集。

拜託!在喪偶式育兒盛行的今天,出差在外還能心系孩子的爸爸已然少見,碰上這麼浪漫有趣的,各位網友千萬口下留情!

我們不妨來猜想一下這個故事的續集:

第一、雪沒化,女兒如願以償地見識到了雪,她分享到了千里之外的爸爸的快樂。

第二、雪化了,既用心又有趣的爸爸,也許正好藉機給她講一講雪為什麼會化成水,甚至他會編一個童話故事給她。那化成雪水的快遞,此後會沉澱成女兒有趣的回憶。

不管哪一種結局,因為爸爸的小創意,孩子都會收穫一份小快樂。

關注孩子的爸爸本就少,有趣的爸爸更難找。有個有趣的爸爸,實在是寶貝前世修來的好福氣!

01

有趣的爸爸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理察.費曼曾經在他的書中談到自己的父親非常有趣。他舉例說,父親在給兒時的他讀百科全書時,對於書里提到的恐龍的具體尺寸,他會具象成從後院到客廳的距離,還幽默地提醒他這樣會打碎玻璃。

這些充滿趣味性和啟發性的對話,給年幼的他埋下了好奇心和創造力的種子,為他日後成為科學家奠定了基礎。

今年夏天,劉若英的先生鍾小江在微博分享了他們帶兒子參加火人節的照片。在這裡他們經歷沙塵暴,四十度的高溫,沙漠的乾燥。然而孩子還是玩的不亦樂乎,欣賞大家親手創作的前衛藝術,充分釋放天性。

仔細翻看微博,會發現鍾小江帶娃的畫風和很多明星家庭不同,他很少談知識才藝,特別注重各種生活體驗,比如他會帶孩子騎單車,露營,看各種展覽。

常關注鍾小江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有趣的人。他能自費籌辦春風習習雜誌圖書館,也能在一個建築中滲透他的幸福觀。

這樣有趣的爸爸會在生活的細微處影響孩子的眼光和心態,孩子也會常好奇,敢嘗試,更自信。即使剛剛四歲的娃,也像擁有永動電池的力量。

有趣的爸爸,通常還豁達。

給女兒快遞寄雪的陳先生,他只是好奇想試一下,根本不在乎是否失敗。

這種既冒險又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勇敢地嘗試各種好奇的事情。

嘗試的過程中,他們就會不經意地破解很多個未知。

02

有趣的爸爸更容易教導孩子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在《遊戲力》里說「對父母而言,共情的表達方式和遊戲是與孩子重建聯繫的最佳方式之一。」

有趣的爸爸天生具有這種優勢,因為他們天然自帶孩子氣,更容易放下家長的頭銜,俯下身來做一個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獲取他們的信賴。

信賴,是一切教化得以實施的前提。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這本書里,細緻地描繪了錢鍾書先生的痴氣。他會在阿圓睡覺的時候,在她的肚子上作畫,會在阿圓的被子下面堆積各種物品稱之為「埋雷」,會帶阿圓散步,撿各種小石頭回來把玩。錢爸爸是女兒的最佳玩伴和淘氣盟友。

有趣的錢爸爸並沒有止步於嬉笑玩耍。他利用父女之間的這份信賴,引導阿圓,傳遞他的教育理念。他帶阿圓一起逛動物園,觀察不同動物吃花生,發現豬是連殼帶皮吃的,熊是去殼帶皮吃的……引導她「格物致知」。這種引導方式,可謂「潤物細無聲」。

試想以下場景:一個總是習慣教導和控制孩子的父親,某天嚴肅地翻著孩子的作業本說:「作文怎麼寫得這麼差?老師評語說你細節刻畫不準確,我不是都帶你去動物園觀察過了嗎?」

接下來是什麼情況?也許孩子稍微一反駁,就是一頂「還敢頂嘴」的帽子,或者傾訴自己多麼的不容易以彰顯孩子的不知好歹。輔導個作業弄不好就雞飛狗跳,更別談什麼「格物致知」了。

教育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有一個有趣的爸爸,是孩子的莫大福氣。他可能只是悄悄地,就修正了一片雲的軌跡。

03

做一個有趣的爸爸,和孩子共享彼此的快樂

要做一個有趣的爸爸,你需要這樣努力:

1、走進孩子的世界,用心和孩子遊戲,讓孩子接納你

莎士比亞說:孩子天生熱愛遊戲。

孩子的確是通過遊戲來感知,理解和確認身邊的世界的。

蒙台梭利曾經講過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捉迷藏的案例。負責藏的小孩子每次喜歡藏在同樣的地方,負責找的那個小朋友也都看見他藏在哪裡了,但是每次他還是樂此不疲地掀開桌布或者窗簾,然後彼此驚喜地大喊大叫。

孩子這樣玩,是因為他們在確認一個他們觀察到的概念,就是物品位置的守恆。他藏在那裡了,一會兒我來找,哈,他真的還在那!他們的喊叫,更多的是這一概念得到驗證的驚喜。

爸媽們不懂這個,總是忍不住想點破孩子的傻氣,試圖教導他們玩得更聰明些。而孩子呢,覺得父母的「智慧指教」實在無趣,根本不理解他們的快樂。

所以,做有趣的爸爸,首先要拋開成人的自以為是,沉浸到孩子的世界裡去,才能被孩子接納為有趣的夥伴。

2、拋開刻板印象的枷鎖,巧用智慧,讓孩子更靠近你

我們常說父愛如山。一提到父愛,我們總能聯想到深沉,嚴肅,壓抑。中國的很多爸爸,總覺得在孩子面前,得端出個「家長」的樣子來,否則就失了面子。

演員胡歌在訪談中曾經提到,自己的父親非常傳統刻板。他們交談很少,絕不可能親口說出一個「我愛你」。他表示,這種方式其實很不好,自己曾經非常沒有自信,也並不太了解父親,親子關係比較疏遠。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到,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簡直就是對傳統刻板爸爸的精準打擊。

新浪育兒上曾經講過一個小案例:孩子又違背了約法三章,躺在床上玩起了ipad,你看到以後非常窩火,腦海中開始迴旋「約定」「破壞」「信任」這幾個詞,但是經驗又告訴你,搬出約定來訓斥然後剝奪的做法一定不會有什麼美好的結局。

這時候,假如你拋開家長的「威嚴」,說「幹什麼呢?窩在被子裡跟個大肉蟲子似的,想破繭成蝶,變成蝴蝶飛走嗎?」先逗樂孩子,打亂畫面,再實施「監管」,效果可能好的多。

對孩子們來說,擁有一個有趣的爸爸,就是擁有一個一起冒險的隊友,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一個可以指引方向的良師。

回到文章開頭的微博,陳先生的女兒是否能從快遞箱裡看到雪這一「物體」,不會影響她的起跑線。但這個有趣的爸爸,確實幫她排在了一個良好的賽道。

作者簡介:晴天,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二孩媽媽,教師一枚,喜歡閱讀,寫作,各種雜七雜八;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Tq7Ym8BMH2_cNUgyCh3.html